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方光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方光焘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方光焘(1898年~1964年),字曙先,浙江省衢县人。语言学家、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1]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语言学家、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

出生日期----1898年

出生地点----浙江省衢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逝世日期----1964年

人物生平

1914年赴日本留学,1924年毕业后回国任教。

1929年由浙江省教育厅派至法国里昂大学攻读语言学。

1931年辍学回国参加抗日活动。

曾任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暨南大学、中山大学语言学系、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解放后,任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教授,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会委员

中国政协第三届特邀代表,江苏省人大代表等[2]

成就荣誉

方光焘积极参加中国文法革新问题及语言和言语问题等的讨论,在介绍现代西方语言学理论、从语言事实出发建立汉语语法体系、建设我国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以及培养语言学研究人才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积极参加30年代末40年代初由陈望道发起的中国文法革新问题的讨论,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讨论了汉语词类划分、划分词类的依据、汉语有无形态变化、语法体系的共时性与语法变化的历时性的关系及语法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等问题。

个人作品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体系与方法》(《语文周刊》1939年第28期),其中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观点。他强调研究方法对建立语法体系的重要意义,提出广义形态学说。所谓广义形态,即"关系""结合"等。他认为广义形态是语法研究的对象。50年代末60年代初,方光焘作为重要发轫者之一,发起了语言与言语问题的讨论。发表了《言语有阶级性吗?》(《南京大学论坛》1959年第4期)、《语言与言语问题讨论的现阶段》(《江海学刊》1961年第7期)等多篇文章。这些论文大都收在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语言与言语问题讨论集》中。方光焘作为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曾在留学时参加了"创造社",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表过《疟疾》《曼蓝之死》等小说,并翻译了英国、日本等国作家的作品,合作编译出版了《文学入门》。解放后曾任江苏省文联主席、文化局局长。1990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方光焘的《语法论稿》,其中收录了他语法方面的多篇论文。199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收录了他语法和语言学理论方面的论文多篇。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