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疆岩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疆岩蜥
圖片來自pachongapp

新疆岩蜥学名Laudakia stoliczkana)为鬣蜥科岩蜥属爬行动物,俗名新疆鬣蜥[1]

分布于蒙古以及中国大陆新疆等地,主要生活于黄土及黄土沙质荒漠地带、在河岸阶地、胡杨林内、荒漠灌丛、洪沟岸壁及居民废弃的土墙缝中以及偶见于砾石荒漠灌溉渠边。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00至176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新疆英吉沙与叶城

形态特征

体型较大,背腹扁平,四肢健壮,指趾及爪发达,尾圆柱形。头略呈三角形,鼻孔较小,位于近吻端两侧,开口向外后方;眼大小适中;耳孔较大,略小于眼径,无外耳道,鼓膜位于表面。吻鳞宽大于高,上缘弧形;头背鳞片大小不一,吻背者最大,眶背面者最小,均平滑无棱;吻背与额部(两眶背面中间区域)略隆起。顶眼鳞在头顶中央略大,围以一圈小粒鳞,顶眼鳞上一小白点即顶眼。

头侧鼻鳞较大.鼻孔位于其后半部,恰在吻棱下方;鼻鳞前方与吻鳞间相隔2枚小鳞;上睫脊发达,几乎平伸向外,不明显上翘;眼下方有一行起棱鳞片,此行鳞片与上唇鳞之间有2-3行平滑小鳞;颞部鳞片较大,部分鳞片具棱;耳孔前缘及上缘有少数锥鳞;颌角、颞角、颈背及颈侧均有若干成丛锥鳞,极为显著;上唇鳞每侧11-15枚。头腹前端颏鳞几近圆形,仅下(后)缘略窄,中央或有一小窝;下唇鳞是头腹最大鳞片,每侧11-14枚,与下唇鳞平行的鳞片有5-6行,愈往内侧愈小,逐渐过渡到颔部的细小粒鳞;头腹鳞片均平滑;没有喉褶与领围。

躯干背面脊区鳞片较大,具棱,鳞棱相连成纵线,由前向后斜向中线;脊区两侧背鳞细小亦具棱;体侧鳞片远小于背鳞几,具棱,鳞尖略翘出。躯干腹面鳞片大于脊鳞及体侧鳞片,平滑无棱,呈整齐的横排,且斜向中线。雄性有肛前胼胝鳞。四肢中等发达,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超越甚多,后肢贴体前伸达肩前;四肢背外侧被覆强烈起棱鳞片,外侧者棱尖翘出如刺;四肢内侧鳞片棱弱,股内侧鳞片平滑;指趾发达,指式4>3>5>2>1,趾式4>5>3>2>1,爪侧扁尖锐。尾圆柱形,基部微平扁,被覆起棱大鳞,尾腹者棱弱,各鳞排列呈环,每4环组成一节。

生长习性

在塔里木盆地边缘观察到多生活于黄土及黄土沙质荒漠地带,在河岸阶地、胡杨林内、荒草灌丛、洪沟岸壁及居民废弃的土墙缝中;在砾石荒漠灌渠边偶尔也见到。王国英等认为:在极度干旱的砾石荒漠和沙地不能生存。成都生物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在哈密庙儿沟发现大量岩蜥,虽然该处有一小河,但岩蜘多在完全裸露的干燥石山上活动,在星星峡西北西9.6km采到一成年雌蜥在附近无水源、两边为裸露而干旱的石山中间的公路旁活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