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数字货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简称为DIGICCY,是英文“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数字金币和密码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DIGICCY)。数字货币是一种不受管制的、数字化的货币,通常由开发者发行和管理,被特定虚拟社区的成员所接受和使用。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价值的数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当局发行,也不与法币挂钩,但由于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可作为支付手段,也可以电子形式转移、存储或交易。[1]

定义

数字货币可以认为是一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由于来自于某些开放的算法,数字货币没有发行主体,因此没有任何人或机构能够控制它的发行;②由于算法解的数量确定,所以数字货币的总量固定,这从根本上消除了虚拟货币滥发导致通货膨胀的可能;③由于交易过程需要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的认可,因此数字货币的交易过程足够安全。[2]

比特币的出现对已有的货币体系提出了一个巨大挑战。虽然它属于广义的虚拟货币,但却与网络企业发行的虚拟货币有着本质区别,因此称它为数字货币。从发行主体、适用范围、发行数量、储存形式、流通方式、信用保障、交易成本、交易安全等方面将数字货币与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进行了对比。[3]

电子货币 虚拟货币 数字货币
发行主体 金融机构 网络运营商
使用范围 一般不限 网络企业内部 不限
发行数量 法币决定 发行主体决定 数量一定
储存形式 磁卡或账号 账号 数字
流通方式 双向流通 单向流通 双向流通
货币价值 与法币对等 与法币不对等 与法币不对等
信用保障 政府 企业 网民
交易安全性 较高 较低 较高
交易成本 较高 较低 较低
运行环境 内联网,外联网,读写设备 企业服务器与互联网 开源软件以及P2P网络
典型代表 银行卡,公交卡 Q币,论坛币 比特币,莱特币

类型

按照数字货币与实体经济及真实货币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一是完全封闭的、与实体经济毫无关系且只能在特定虚拟社区内使用,如魔兽世界黄金;

二是可以用真实货币购买但不能兑换回真实货币,可用于购买虚拟商品和服务,如Facebook信贷;

三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与真实货币进行兑换、赎回,既可以购买虚拟的商品服务,也可以购买真实的商品服务,如比特币。[4]

交易模式

现阶段数字货币更像一种投资产品,因为缺乏强有力的担保机构维护其价格的稳定,其作为价值尺度的作用还未显现,无法充当支付手段。数字货币作为投资产品,其发展离不开交易平台、运营公司和投资者。[5]

交易平台起到交易代理的作用,部分则充当做市商,这些交易平台的盈利来源于投资者交易或提现时的手续费用和持有数字货币带来的溢价收入。交易量较大的平台有 Bitstamp、Gathub、Ripple Singapore、SnapSwap 以及昔日比特币交易最大平台日本 、Mt.Gox 和中国新秀瑞狐等。[6]

数字货币通过平台进行交易的流程如下:

(1) 投资者首先要注册账户,同时获得数字货币账户和美元或者其他外汇账户。

(2) 用户可以用现金账户中的钱买卖数字货币,就像买卖股票期货一样。

(3) 交易平台会将买入请求和卖出请求按照规则进行排序后开始匹配,如果符合要求即成交。

(4) 由于用户提交买入卖出量之间的差异,一个买入或卖出请求可能部分被执行。

数字货币通过运营公司交易的模式为: 以瑞波币为例,瑞波币由专业运营公司OpenCoin 运营,Ripple 协议最初是基于支付手段设计的,设计思路是基于熟人关系网和信任链。要使用 Ripple 网络进行汇款或借贷,前提是在网络中收款人与付款人必须是朋友( 互相建立了信任关系) ,或者有共同的朋友( 经过朋友的传递形成信任链) ,否则无法在该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建立信任链,转账无法进行。[7]

特点

交易成本低

与传统的银行转账、汇款等方式相比,数字货币交易不需要向第三方支付费用,其交易成本更低,特别是相较于向支付服务供应商提供高额手续费的跨境支付。

交易速度快

数字货币所采用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不需要任何类似清算中心的中心化机构来处理数据,交易处理速度更快捷。

高度匿名性

除了实物形式的货币能够实现无中介参与的点对点交易外,数字货币相比于其它电子支付方式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支持远程的点对点支付,它不需要任何可信的第三方作为中介,交易双方可以 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完成交易而无需彼此信任,因此具有更高的匿名性,能够保护交易者的隐私,但同时也给网络犯罪创造了便利,容易被洗钱和其它犯罪活动等所利用。

影响

数字货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所依托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可以用于数字货币以外的其他领域,这也是比特币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如果数字货币被作为一种货币受到公众的广泛使用,则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市场、金融稳定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8]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如果数字货币被广泛接受且能发挥货币的职能,就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给政策制定带来困难。因为数字货币发行者通常都是不受监管的第三方,货币被创造于银行体系之外,发行量完全取决于发行者的意愿,因此会使货币供应量不稳定,再加上当局无法监测数字货币的发行及流通,导致无法精准判断经济运行情况,给政策制定带来困扰,同时也会削弱政策传导和执行的有效性。

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影响

基于分布式分类账技术进行价值交换的分散机制改变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所依赖的总额和净额结算的基本设置。分布式分类账的使用也会给交易、清算和结算带来挑战,因为它能促进不同市场和基础设施中传统服务供应商的非中介化。这些变革可能对零售支付体系以外的市场基础设施产生潜在影响,如大额支付体系,证券结算体系或交易数据库。

对广义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数字货币和基于分布式分类账的技术如果被广泛使用,就会对金融体系现在的参与者特别是银行的中介作用带来挑战。银行是金融中介,履行代理监督者的职责,代表存款人对借款人进行监督。通常,银行也开展流动性和到期转换业务,实现资金从存款人到借款人的融通。如果数字货币和分布式分类账被广泛使用,任何随后的非中介化都可能对储蓄或信贷评估机制产生影响。

安全隐患与金融稳定的影响

假定数字货币被公众所认可,其使用大幅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法定货币,则与数字货币有关的用户终端遭到网络攻击等负面事件会引起币值的波动,进而对金融秩序和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通常在最初为少数人持有,如比特币在2010年5月发生的第一次购物是1万BTC购买了25美元的比萨饼,到2013年底的三年多时间里每个比特币的价格涨到1200美元。[9]

应用

快捷、经济和安全的支付结算

跨境支付助力人民币国际化。2015 年全国涉及经常类项目跨境支付的结算量约为 8万亿元人民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低成本、高效率、低风险的跨国支付与结算产品和方案。根据麦肯锡的测算,从全球范围看,区块链技术在B2B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中的应用将可使每笔交易成本从约 26 美元下降到 15 美元,即区块链应用可以帮助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交易参与方节省约 40% 的交易成本,其中约 30% 为中转银行的支付网络维护费用,10% 为合规、差错调查以及外汇汇兑成本。[10]未来,利用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打造的点对点支付方式将省去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中间环节,不但 24小时实时支付、实时到账、无隐性成本,也有助于降低跨境电商资金风险及满足跨境电商对支付清算服务的及时性、便捷性需求。

低成本的资金转移和小额支付。电子支付使流通中现金在货币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2015 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 1052.34 亿笔,金额 2506.23 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 138.37 亿笔,金额 108.22万亿元,分别是 2013 年的 8 倍和 11 倍。在第三方支付方面,2015 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 821.45 亿笔,金额 48.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9.51% 和 100.16% 。eMarketer 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手机移动互联网零售额 3340 亿美元,是美国的 4倍; 支付宝交易额则是 PayPal 的 3 倍多。美国金融业发达,但美联储的数据表明,仍有 11% 的消费者享受不到银行服务、11% 消费者未充分享受银行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这些人群可以更容易运用银行数字货币支付服务。中国手机普及率 94.5 部/百人,而只有64% 的人拥有银行账户,银行可以积极开拓大量无法获得银行账户但通过互联网对接的客户。其中一个途径就是,通过数字货币建立数字钱包,在金融覆盖不足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更低成本、更安全的小额支付和资金转移,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增加。

抵押品物权数字化

目前,银行电子化的贷款流程和处理流程仍然存在大量重复的人力工作,而作为贷款发放的基础支撑,很多抵押品存在定价不实或抵押多次甚至无抵押品等情况。可以考虑利用数字货币对银行的抵押品进行定价和交易追踪: 理论上,通过智能合约的自动实现,将消除抵押品被多次抵押的情况; 利用数字货币来发放贷款并构建数字化流程将使银行业精简成本、提高效率,数字化的抵押贷款申请流程可以在云端以自动化的方式建立和处理。

票据金融和供应链金融

近年来,基于商业汇票的各类票据市场业务快速增长,票据理财产品成为互联网理财的热门领域,但国内现行的汇票业务仍有约70% 为纸质交易,供应链金融也还高度依赖人工成本。未来如果实现票据数字货币化并采用区块链交易,将使票据、资金、理财计划等相关信息更加透明,借助智能合约生成借贷双方不可伪造、公开唯一的电子合同,直接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不需要特定的实物票据或是中心系统进行控制和验证,能防止一票多卖,及时追踪到资金流向,保障投资者权利,降低监管方成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