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拿坡里

Keystone讨论 | 贡献2019年10月5日 (六) 23:23的版本
拿坡里
原图链接

拿坡里(又译那波利那不勒斯意大利语Napoli那不勒斯语Nàpule英语:Naples)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于100万。那不勒斯都会区有大约380万人人口,是次于米兰罗马意大利第三大都会区和欧洲第15大都会区[1]。那不勒斯地区也是意大利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风光绮丽,地中海最著名的风景胜地之一。维苏威火山位于拿坡里市东南,海拔高度1281米。

目录

历史背景

拿坡里(Napoli),另称“那不勒斯”,由希腊文中neo及polis所合并而得,neo是指“新的”;polis指“城市”。新的城市,顾名思义是北部民族南下统治的标记,不论是当时的西西里王国、波旁王朝等都希望纳为旗下的重要军事要地。[2]

拿坡里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人类持续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最早是腓尼基人在这里建立了城市。拿坡里(那不勒斯)与锡拉库萨、马西利亚(今马赛)、拜占庭伊斯坦堡)等等散布在地中海周边的港口城市,过去全都是由腓尼基人(迦太基城邦)所建立的殖民城邦。西元前八到前六世纪,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的爱琴海沿岸等已经进入城邦时代的希腊人,因为原居住城市的内乱和人口过剩,为了寻求新天地而展开大规模的殖民运动。[3]

传说

塞壬”(Siren)是半人半鸟的海上女妖。塞壬三姐妹,即琉科西亚科革亚和帕尔忒诺珀,住在义大利半岛与西西里之间的墨西拿海峡附近布满峭壁的岛上,被称为虽然是人面鸟身,她们拥有天籁般的歌声,只是因为在与缪斯女神比赛音乐中失败,被缪斯拔去双翅,无法飞翔,只好在海岸线附近游弋,会变幻为美人鱼以美妙动听的歌声引诱航海者触礁遇难;有人被她们的歌声迷住,流连忘返,不思行进,最后饿死海上。

荷马史诗《奥德赛》:特洛伊英雄奥德修斯率领船队经过墨西拿海峡的时候事先得知塞壬那令凡人无法抗拒的致命歌声,于是命令水手们都用蜂蜡塞住耳朵,这样就听不到塞壬的歌声,也就不会为之诱惑而触礁身亡。但是奥德修斯自己却想亲耳听听这传说中可以与宙斯的儿子,神使赫尔墨斯的牧笛相媲美的歌声。为此他让水手把自己的手脚捆住,用铁索将自己绑在桅杆上。随著船渐渐驶近小岛,看不见的歌声随著空气侵入奥德修斯的躯体,如恶魔般在他体内游走,触动他的神经,束缚他的意志,使他不断在桅杆上挣扎晃动,并且大声地叫喊,想让水手们将他放下,但是水手们却什么也听不见,仍然奋力地摇桨前行,最后得以安全驶过,并返回希腊。引诱奥德修斯失败后,塞壬女妖投海自杀,其中帕尔忒诺珀的尸体被海水冲到了现在的拿坡里附近的梅加里斯岛。[4]

传说大约在公元前680年,来自罗得岛的希腊商人在梅加里斯岛上建立了城市,最初被称为帕尔忒诺珀(Parthenope),以纪念先前被冲到那里的塞壬女妖,这座城市逐渐扩展蔓延到Echia山脉,形成今日的拿坡里城镇。[5]

希腊与罗马的统治

拿坡里在“大希腊”中扮演重要角色,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诺曼人日耳曼人西班牙人都曾统治过拿坡里地区。[6]

拿坡里是希腊人的早期定居点,以希腊神话里的女妖帕耳忒诺珀(Parthenope)的名字来命名。[7]

公元前八世纪,希腊人挥别希腊小岛依维亚(Evia)时,从海岸的凯迈(Kymi)小村出发,拿坡里的海岸风光吸引希腊人的注目,他们在那不勒斯湾边的土地上垦荒耕田,给这片新家园起名库迈(Cuma),公元前600年 库迈居民决定扩大规模,在海岸高处老帕特诺普山附近建造了“新城镇”,并把这片村落称作希腊神话中塞壬三海妖之一的帕尔特诺珀(Parthenope),之后库迈与帕尔特诺珀合而为一。[5][8][9]

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的库玛在接下来的200年间成为亚平宁半岛(义大利半岛)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业中心,通往西南地区的枢纽,托斯卡尼地区的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两度进犯拿坡里,遭到两次击退。在第二次冲突之后,公元前474年,库马希腊人在拿坡里的历史中心(centro storico)现址上建立了新城镇。公元前421年,库马被北方的萨姆尼特人(Samnite)击败。[5]

公元前三世纪萨莫奈战争(Samnite War,343–341 BC, 326–304 BC 以及 298– 290 BC),在罗马人与萨莫奈人的对抗中,拿坡里连同坎帕尼亚地区城邦与罗马同盟。在萨莫奈战争期间,萨莫奈人曾短暂占领拿坡里。但是,罗马人很快从他们手中夺走了它,并将拿坡里变成了罗马殖民地,公元前326年,罗马人占领拿坡里,在罗马人的统治下,拿坡里及其周围地区发展成为罗马人的度假胜地。之后拿坡里被罗马人尊为希腊文化的地方。人民保持了希腊的语言和习俗,并建造了典雅的别墅,渡槽,公共浴室,剧院和Dioscures神庙。包括克劳迪乌斯(Claudius)和提比略(Tiberius)在内的许多罗马皇帝在那不勒斯或其附近拥有别墅,尼禄的第二任妻子Poppea在Oplontis度假,而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的岳父在Herculaneum拥有一所房屋。[5][10][11]

那不勒斯公国(The Duchy of Naples)

公元476年,随著西罗马帝国的衰落,最后一个罗马皇帝罗慕路·奥古斯都(Romulus Augustus)去世,拿坡里被蛮族东哥德人(Ostrogoths)占领,并并入了东哥德王国(The Ostrogothic Kingdom)。536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东方皇帝贾斯汀尼安(Justinian)派贝利撒留(Belisarius)征服占领了拿坡里。542年,哥特人击溃拜占庭军队,托蒂拉(Totila)于543年短暂占领了这座城市,成为Ostrogoths,553年在东罗马帝国纳尔塞斯(Narses)的指挥下,他在维苏威火山脚下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从坎帕尼亚(Campania)赶走了东哥德人,确认拜占庭统治。

在拜占庭统治下,拿坡里击退了伦巴底人和汪达尔人。615年尝试独立,拿坡里享有短暂的自治政府型态,东罗马帝国皇帝在661年接受了拿坡里居民的要求,任命了那不勒斯公爵Basilio领导这座城市。拿坡里尽管依赖著拜占庭,但拿坡里政府最初由拜占庭人任命的,之后来以选举方式产生,最后成为世袭制度。这样的治理从661年持续到1137年。[5][11]

从818年到832年,是拿坡里与拜占庭皇帝之间的关系特别混乱,以及当地觊觎大公宝座者之间进行争斗的一段时期。狄欧克提修斯的就任,没有得到拜占庭皇帝的批准;后来被废黜,由狄奥多尔二世取代。不过,将军们将他赶出该市,另外选出史蒂芬三世,他使用自己的姓名而不是拜占庭皇帝的姓名来铸造货币。到840年,那不勒斯获得完全的独立。[12]

诺曼人、日耳曼人的统治

在几百年的公爵统治时期,拿坡里经常要抵抗伦巴第人和萨拉森人的入侵,因此他们以雇佣军的形式来防御那不勒斯。北欧的诺曼人在这种情况,被授予阿韦萨(Aversa)领地,以换取他们的协助对抗贝内文托(Benevento)的野心扩张。但是诺曼人在欧特维尔家族(House of Hauteville, 义大利语:Altavilla)时期反客为主占地为王,进行了一系列扩张,他们征服了西西里岛、驱赶阿拉伯人,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南部义大利 。鲁杰罗二世(Ruggiero II),占领了萨勒诺(Salerno),卡普里岛( Capri),拉韦洛(Ravello)和阿马尔菲(Amalfi),并于1137年与那不勒斯赛尔吉奥公爵(Duke Sergio)达成协议,将那不勒斯纳入其权力范围之后,创立西西里王国自封为国王。

公爵去世后,鲁杰罗二世承认那不勒斯市的独立性,并任命一名主管返回巴勒莫(Palermo)。 1154年,鲁杰罗二世去世,古格列尔莫一世(又名il Malo)继承。尽管有这个名字,他还是一个公正而明智的统治者,从此那不勒斯的历史与巴勒莫的历史息息相关。古格列尔莫建造了卡斯珀诺城堡(Castel Capuano),与海上共和国(Maritime Republics)同盟,赢得了那不勒斯贵族的尊敬。在他之后,威廉二世执政,在他死后,为了防止王国落入迫于边界的日耳曼人霍亨斯陶芬王朝(Hohenstaufens)手中,由贵族,主教和人民代表组成的集会,任命欧特维尔的坦克雷德( Tancredi d'Altavilla)为继任者,维系诺曼人欧特维尔家族在南义的最后一线香火。1191年瓦解了斯瓦比亚人的包围之后,在1194年坦克雷迪逝世后,霍亨斯陶芬王朝亨利六世控制了义大利半岛南部。[11][13]

在被霍亨斯陶芬王朝统治初期,那不勒斯人进行了数次反抗,亨利六世统治3年后,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继任,他是被公认为欧洲王位上伟大的国王,与那坡里的关系获得改善。1220至1222年腓特烈二世访问拿坡里市时,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推动了重要的城市修复美化工程。腓特烈二世是一位很有文化底蕴的人,重组了公共行政,司法,军队和商业,为他的政权产生强大的中央力量,成为德国和耶路撒冷一些成功军事企业的主角。他喜欢被诗人,哲学家和作家围绕,腓特烈二世为拿坡里市建立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州立大学:那不勒斯大学,著名的“学堂”(Stadium),很快就获得了国际声誉,与巴黎大学和波隆那大学齐名。然而,腓特烈二世死后,继任者科拉多(Corrado)在教宗依诺增爵四世支持下,遭遇拿坡里市人民的抗拒,结果科拉多仍耗费数月围城来克服维持他的统治。1254年,Corrado和教皇都去世,虽然新教皇亚历山大四世不对拿坡里市伸出援手,年少的国王科拉迪诺(Corradino)继位,在他叔叔曼弗雷迪(Manfredi)支持下,拿坡里不得不接受新的少主。[11]

安茹王朝

1265年2月,贝内文托战役,安茹王朝(Angevins)的查理一世击败霍亨斯陶芬王朝,拿下拿坡里。安茹王朝统治下,拿坡里成为闪耀的艺术与知识中心。查理一世于1279年建造了新城堡(Castel Nuovo),扩建了港口,14世纪初期,第三位安茹国王安茹(Robert of Anjou)建造了圣埃尔莫堡(Castel Sant’Elmo)。

1282年西西里晚祷事件,拿坡里人对于法国安茹王室的统治不满而发动暴动,邀请阿拉贡王国来统治他们。安茹与阿拉贡两派战争持续了二十年,终于1302年签订协议,安茹王国统治拿坡里,阿拉贡王国统治西西里岛,从此西西里王国一分为二。腓特烈三世被公认为西西里岛的国王,而查理二世被教皇博尼菲斯八世确认为那不勒斯国王。尽管存在分歧,拿坡里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吸引了比萨和热那亚商人,托斯卡纳银行家,以及当时一些最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和艺术家,包括Boccaccio,Petrarch和Giotto。14世纪,匈牙利的安格文国王路易大帝占领了这座城市。阿方索一世击败最后一位安格温国王雷内(René)后,征服了那不勒斯,内再次与西西里统一。[5][11]

阿拉贡人统治下的那不勒斯王国(Kingdom of Naples)

1442年,经过激烈的战斗,西班牙阿拉贡的阿方索(Alfonso)占领了那不勒斯。他被称为Il Magnanimo(The Magnanimous),他投入大量精力改善为拿坡里市,进行体制改革、促进艺术和科学发展。但是尽管如此,他永远无法抹去他推翻了受欢迎的安茹王朝的事实。

1485年,该市的男爵们与阿方索的继任者费迪南德一世(Ferdinand I)交战。一年之内,这些头目陆续被处决,和平得以恢复。1495年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入侵,在一小群男爵的支持下,但受到市民的强烈反对,法国查理八世只占领短暂四个月后,被驱逐出境时,拿坡里人拥立了阿拉贡的费迪南德二世(Ferdinand II)。

1496年,费迪南德二世于去世后,加冕费迪南德的叔叔弗雷德里克(Frederick)成为国王,此举激怒所有人,拿坡里市民、法国人和西班牙人都想让费迪南德二世的遗孀琼去接替他。结果1501年法国和西班牙联军入侵。弗雷德里克(Frederick)试图继续掌权,但遭遇全盘反对,拿坡里留给了西班牙人,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成为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德三世

16世纪,拿坡里作为西班牙帝国的一部分,得益于其拥有丰富白银的美国殖民地而富有,享受著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政治昌明,人口增长。[5]

 
唐·佩德罗·德·托莱多 1532年起担任拿坡里总督时期,担任总督20年,对拿坡里进行根本的政治调整以及社会,经济和城市变革。
原图链接

唐·佩德罗·德·托莱多(Don Pedro de Toledo)于1532年9月到拿坡里担任总督,开启了那不勒斯王国以及王国首都拿坡里历史的根本变化。 1529年,拿坡里经历一场大瘟疫,被瘟疫夺走了60,000人的生命。因此,唐·佩德罗的当务之急是改善城市的腐朽结构。他担任总督20年的政绩是政治调整以及社会,经济和城市变革。 尽管他固执己见、永不言败的封建思想,但唐·佩德罗(Do Pedro)还是将这座城市从中世纪的纠结转变为西班牙帝国最大,防御最严的城市。 1534年,他开始铺路,并通过在历史悠久的那不勒斯古罗马墙以西的圣基亚拉(Santa Chiara)建造新的典雅住宅,开始了对旧城区范围之外的首次扩张。 唐·佩德罗将城墙向西移动,并建造了一个全新的街区Quartieri Spagnoli,以容纳不断增长的群众,但是住房还不够,数以百计的新教堂和修道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是由当代的建筑师和艺术家所设计。同时进行了持续多年的防御工事,唐·佩德罗下令拆除或扩大旧城墙,在旧城墙的西北角(现在国家博物馆所在的位置)上,将旧北墙一直延伸到山上,到达圣埃尔莫要塞,再向下延伸到大海。从Maschio Angioino到Carmine堡垒的海滨建造一堵全新的墙,沿这些城墙对所有要塞进行现代化防御强化,并在拜亚(Baia)海岸和伊斯基亚岛(Ischia)上建立防御工事。使那不勒斯市,甚至使那不勒斯湾变得无懈可击。[14]

1600年,拿坡里成长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口达300,000。

17世纪初期,因为经济萧条,拿坡里总督不断的加税,结果促使那不勒斯人的叛乱。1647年1月西班牙人对新鲜水果征收税款时,这次增税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7月7日在城镇广场上发生了暴力事件。

阿马尔菲(Amalfi)的一位文盲渔民托马索·阿涅洛(Tommaso Aniello)(又名Masaniello)的带领下,叛乱迅速滚雪球并逐渐失控。极端分子想把西班牙人驱离拿坡里,而Masaniello他只是想结束水果税,7月16日,Masaniello在他自己的营地中被谋杀。法国人随后派遣朱萨公爵想要趁乱占领这座城市,结果,1648年4月6日朱萨公爵失败被新的西班牙总督奥纳特伯爵补获,叛乱领导人被处决,那不勒斯的叛乱很快平息。[5][11]

波旁王朝

相对法国革命造成法国动荡,拿坡里在同时期成为义大利波旁王朝的首都,而显得闪闪发光。波旁王朝用不到100年的时间,将拿坡里变成欧洲最耀眼的城市,1734年,查理七世(Charles VII)于拿坡里登基为王,到1860年意大利统一之间,查理七世建立了卡波迪蒙特皇家剧院、扩大了那不勒斯王宫,让圣卡洛剧院成为欧洲最宏伟的歌剧院,托莱多大街则成为最繁华的大街,这时期堪称拿坡里的黄金盛世。[5][11]

帕特诺珀共和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费迪南德国王的妻子玛丽亚·卡罗来纳(Maria Carolina)的姐姐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被送上断头台,导致那不勒斯王国加入了反法国联盟。1798年那不勒斯和法国的革命军部队在被法国占领的罗马发生冲突,费迪南德四世国王和玛丽亚·卡罗来纳流亡至巴勒莫,岁然大多数那不勒斯民众强烈反对,但是法国人受到那不勒斯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欢迎,在法国人的全力支持下,1799年1月23日宣布成立了帕特诺珀共和国(Parthenopean Republic)。但民主共和只几个月就失败,领导者流于思想而无实务治理能力,共和很快陷入财务困境,军队陷入了混乱,这座城市民主化的努力失败。费迪南德和玛丽亚·卡罗来纳派红衣主教法布里奇奥·鲁弗(Fabrizio Ruffo)到卡拉布里亚(Calabria)组织起义。 6月13日,法布里奇奥·鲁弗回到拿坡里时,这座城市已变成杀戮战场。 7月8日,费迪南德和玛丽亚·卡罗来纳从西西里岛返回,更进一步有组织的消灭共和党残馀的同情者。[5][11]

法国十年

帕特诺珀共和国的失败并不表示法国对那不勒斯不再感兴趣。 1806年,法国军队再次进入该城市,迫使王室第二次逃往西西里。1808年,拿破仑的姐夫约阿希姆·穆拉特(Joachim Murat)被任命为那不勒斯国王。然而既使穆拉特(Murat)从卡波迪蒙特大皇宫(Real Palazzo Reale di Capodimonte)发出了一系列本应大受欢迎的措施:废除了封建制度、发起一系列土地再分配计划、引进了外资,启动了当地产业,但是他仍然不得民心。身为法国人与革命家,他得不到保皇党群众认同。1815年,保皇党将穆拉特赶下台,费迪南德(Ferdinand)再次获得王位。[5]

二次世界大战

1884年大规模霍乱席卷了这座城市人满为患的贫民窟。为了应对这种流行病,市政当局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港口附近最严重的贫民窟被摧毁,在市中心打建出翁贝托一世大道(Corso Umberto I),在法西斯统治下,这座城市的复兴继续进行。 1936年修建了机场,铺设了铁路和地铁线路,并完成了Vomero缆车。墨索里尼(Mussolini)于1937年为莫斯塔拉·奥尔特雷马雷(Mostra d'Oltremare)展览馆揭幕,以庆祝意大利的伟大殖民胜利。但是,这些建筑物中的许多建筑物不久就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力击中。

港口的军事重要性,遭致拿坡里遭致大规模的空袭,并摧毁了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区,20万人丧生。

1943年,德军占领了拿坡里。但纳粹马上在9月26日至30日之间的一系列民众起义街头抗争后被迫撤离;这些活动是由当地居民特别是年轻的scugnizzi(那不勒斯语意为曾经在城市街道上闲逛的年轻男孩)和前士兵所领导。被称为那不勒斯四日(Quattro Giornate di Napoli)的街头战役为英美盟军于10月1日进入该市铺平了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使拿坡里几乎全毁,战后的贫穷迫使成千上万人移民。盟军进入拿坡里后成立了临时政府,然而盟军、德国战俘、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团体都在与该市挨饿的人口争夺食物,社会动荡婉如无政府状态。1944年,维苏威火山爆发让社会的不安更近一步雪上加霜。面对这种情况,盟军当局选择对卡莫拉这样的犯罪组织的黑市活动睁一眼闭一眼来交换卡莫拉的帮助,卡莫拉因此而开始蓬勃发展。[5][11]

文化

拿坡里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美食而著称,拿坡里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比萨饼起源于拿坡里。音乐是拿坡里文化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发明了浪漫吉他曼陀林,以及对歌剧和拿波里民谣的重大贡献。

在其存在的2500余年历史中,大部分时间,歌剧都扮演着重要角色。[6] 也曾经是14世纪的那不勒斯公国,以及波旁王朝1815年建立的两西西里王国的首都。[7] 今天,那不勒斯仍是繁荣的地中海港口和商业城市,高速铁路和地铁网伴随着都会区的扩张。拿坡里的克莫拉是义大利三大黑帮之一,他们的存在一直困扰着居民的生活,妨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6]

 
圣热纳罗方尖碑
原图链接

拿坡里最著名多产的建筑师是科西莫·范扎戈(Cosimo Fanzago,1591-1678年),[5]著名作品有位于Sisto Risto Sforza广场上的圣热纳罗方尖碑(Obelisco o Guglia di San Gennaro),于1336年开始建造,以感谢圣徒San Gennaro在1631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期间保护了这座城市。[15]

地理

 
拿坡里地理位置
原图链接

拿坡里位于那不勒斯湾的北岸,其东西两侧分别是两个火山区域:维苏威火山坎皮佛莱格瑞火山区。因此,该市自古至今不断受到火山活动和地震的威胁。拿坡里的海港、威苏威火山的美貌,便利的海上交通与贸易,让希腊人与罗马人先后征服此地。

拿坡里为坎帕尼亚省(Campania)的省会,坎帕尼亚省是义大利南部极为重要的省份,其西北面与罗马所属的拉齐欧省(Lazio)相交,东面临普以亚省(Puglia)及巴斯利卡塔省(Basilicata)。坎帕尼亚省面积约13590平方公里,人口约570万人。拿坡里在此省份中占据约380万人,仅次于米兰及罗马,是义大利全国第三大人口的聚集地。[2]

参考资料

  1. World Gazetteer: Largest Metropolitan areas of Europe. world-gazetteer.com. [2019-08-25] (英语). 
  2. 2.0 2.1 坎帕尼亚省(Campania)与拿坡里(Napoli). 今日义大利教育中心. [2019-09-07] (中文). 
  3. 《迦太基与海上商业帝国》:被遗忘的古老港口,地中海西部的腓尼基殖民传说. The New Lens. 2019-03-01 [2019-09-28] (中文). 
  4. 那不勒斯、塞壬女妖与星巴克. 每日头条. 2017-10-19 [2019-09-28] (中文). 
  5.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History of Naples. Lonely Planet. [2019-09-29] (英语). 
  6. 6.0 6.1 6.2 地图 - 那不勒斯 (Napoli). World Vision. [2019-09-07] (中文). 
  7. 7.0 7.1 Luciana Squadrilli. 古今辉映那不勒斯. Hi Europe. 2018-05-01 [2019-09-28] (中文). 
  8. RACHEL DONADIO. 情迷那不勒斯. 纽约时报. 2014-02-11 [2019-09-28] (中文). 
  9. Naples. Britannica.com. 2008年1月8日 [2019-08-25] (英语). 
  10. 萨莫奈战争的后果:带来了严重的心里创伤. 每日头条. 2017-05-27 [2019-09-29] (中文). 
  11.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History of Naples. Visit Naples. [2019-09-29] (英语). 
  12. 那不勒斯(义大利语:Napoli;英语:Naples). 每日头条. 2019-03-25 [2019-09-30] (中文). 
  13. House of Hauteville LINE OF NORMAN LORD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9-09-30] (英语). 
  14. Jeff Mathews. Naples Life, Death & Miracle. Naplesldm. [2019-10-04] (英语). 
  15. Obelisco o Guglia di San Gennaro. Napoligrafia. [2019-10-03] (意大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