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拾穗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拾穗者

藝術家: 讓-弗朗索瓦·米勒

年    份: 1857年

類    型: 布面油畫

尺    寸: 83.8 cm × 111.8 cm(33 in × 44 in)

收藏地: 巴黎奧塞美術館

拾穗者》(Des glaneuses),或譯播種者,是法國巴比松派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繪於1857年,同年展出於巴黎沙龍。現藏於奧塞美術館

作品描述

《拾穗者》以舊約聖經路得記-路得與波阿斯的記載為藍本。路得在波阿斯田裡撿麥穗,供養她的婆婆拿俄米,反映農民要讓貧苦人撿拾收割後遺留穗粒以求溫飽一事。該畫除了描繪三名農婦在金黃色麥田撿拾麥穗情景外,其金黃陽光、彎腰等細節,亦呈現「英雄史詩般的崇高意境」。畫面上三位不同年紀的女性,表現出勞動家庭的命運。農地監督者坐於背上眺望,刻劃出當時的社會狀態。遠方的教堂流露出一股近似宗教情操的崇高性。

創作背景

米勒生長於諾曼底的農場,本圖是他在約35歲以前苦覓藝術方向時的代表作[1]。他討厭巴黎瘋狂似的氣氛及噪音,在《拾穗者》中初次探用寫實主義的手法。其素描簡潔紮實,又對風景處理詳細得宜,功力引人注目。馬車、馬、房子、樹木、雜草等背景,以及小人影的設置,是此一廣大的勞動場面所不可或缺的元素。米勒的作品中常以人物為中心,一如其他巴比仲派畫家那樣。後來,梵高臨摹過米勒的作品,畢沙羅、雷諾瓦和秀拉也曾受到其影響。

然而,這幅內容樸實的畫作,卻給觀眾帶來一種不同尋常的莊嚴感。

寓意

三個主體人物分別戴着黃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為主色調,牢牢吸引住觀眾的視線。

她們的動作富於連貫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畫面左側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們顯得愈髮結實而有忍耐力。

或許長時間的彎腰勞作已經使她們感到很累了,可她們仍在堅持。儘管臉部被隱去了,而她們的動作和軀體更加富於表情——忍耐、謙卑忠誠

我們從這三個穿着粗布衣衫和沉重木鞋的農婦身上感到一種深沉的宗教情感,在生存面前,人類虔誠地低下他們的頭。

雖然遠處飛翔的鳥兒依舊烘托出田園詩般的意境,但我們知道田園生活不可能是理想化的,人類凝重的身軀似乎預示着生存的重壓。

正是這種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園美景的歌頌,而成為一幅人與土地、與生存息息相關的真正偉大的作品[2]

視頻

拾穗者 相關視頻

解讀米勒的《拾穗者》
蔣勛公開課 米勒的《拾穗》與《晚禱》

參考文獻

  1. 米勒《拾穗者》粒粒皆辛苦,新浪博客,2013-07-05
  2. 拾穗者,奧點攝影網,20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