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拉法耶特侯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拉法耶特侯爵吉爾貝·迪莫捷,拉法葉侯爵(法語:Gilbert du Motier, marquis de La Fayette,法語發音:[la fajɛt],1757年9月6日-1834年5月20日),又譯拉斐德侯爵、拉法夷特、拉法耶特,全名馬里-約瑟夫·保羅·伊夫·羅克·吉爾貝·迪莫捷(法語:Marie-Joseph Paul Yves Roch Gilbert du Motier),法國將軍、政治家,同時參與過美國革命與法國革命,被譽為「兩個世界的英雄」。他一生致力於各國的自由與民族奮鬥事業,晚年還成為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要角,親手把大革命的三色旗披在新國王路易腓力身上,天主教徒。

古希臘時期,君士坦丁堡被稱為拜占庭,拜占庭帝國之名便來源於此[1]。拜占庭帝國從來不是這個國家的國名,只是史學界為了區分同時存在的「神聖羅馬帝國」而對東羅馬帝國的一個稱呼,也是對東羅馬帝國典型的希臘文化特點[2]的概括。

簡介

生於奧弗涅行省(今上盧瓦爾省)沙瓦尼亞克城堡(Château de Chavaniac)一貴族家庭。1771年在巴黎普萊西中學(collège du Plessis)畢業後入伍。1775年晉升騎兵上尉。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開始。拉法葉認為「美國的獨立,將是全世界熱愛自由人士的福祉」。

1777年,拉法葉自備戰艦,募集人員,參加美國獨立戰爭,與美洲殖民地人民共同抗擊英軍。

1779年,離開美國,回到法國。一年後,拉法葉說服法國王室讓他帶六千名法軍前往美國參戰。

1780年,任喬治·華盛頓前衛部隊司令。五個月後,英軍總司令投降。美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拉法葉侯爵在三級會議身為第二級(貴族)議員,支持第三級(平民)議員爭取平等自由的權利。革命獲得初步勝利後,拉法葉傾向較和緩的君主立憲制,而與激進派對立,1792年8月,激進革命派力量坐大,拉法葉於是嘗試航行到美國,但被奧地利政府逮捕囚禁,到1799年才返回法國,從此不問政治。

1824年他曾作為美國國家客人訪問美國,受到盛大歡迎。1830年以高齡參加七月革命,支持路易·菲利浦。他在世時成為美國公民,並於2002年獲得美國榮譽公民資格。

因為拉法葉侯爵贊成革命,引起許多被迫附庸國(如當時的波蘭、愛爾蘭等)革命運動持續不斷,直到近代獨立為止。為了紀念拉法葉侯爵,歐洲各國和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紐約州等地都有一條「拉斐特」路,僅次於主幹道。

1876年,由旅居紐約的法國人出資,紐約自由女神像的法籍設計師弗雷德里克·奧古斯特·巴托爾迪親自設計、雕刻拉法葉侯爵,並豎立在聯合廣場公園至今。

1943年以前,上海復興中路在法租界原名為辣斐德路,並建有辣斐大戲院以紀念拉法葉侯爵。2014年,在原址改建的拉法葉藝術設計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遠征軍總司令約翰·潘興進入巴黎後,據說他曾經過拉法葉的墓前,並說「拉法葉,我們來了」,然而這句話事實上是其副官查爾斯·斯坦頓所說。

而法國政府為了紀念拉法葉侯爵的貢獻,將新型先進護衛艦級名為「拉法葉級護衛艦」,中華民國海軍亦有數艘,由法國售予。

視頻

拉法耶特侯爵 相關視頻

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
俄國人把東正教傳入中國 異國建築修在了「龍脈」之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