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摸文字(童如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抚摸文字》是中国当代作家童如珍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抚摸文字
一忽而过的狗年,于我而言,意味着昔日生活轨迹的终结,新的路径还在铺设。我站在坡顶上端望,茫然中寻找变轨的接口,那些便道、辅路,总有些洼坑和窄曲。可我不以为然,笃定挂实低档,颠簸着前行……
那些无关痛痒的文章离我远去,昨日的微笑变得僵硬。右脸黑痣上的三根毛不知何时白了两根,麻白的须发,顑颔的面容,昭示着铅华的褪去。有时恍然间感觉这个世界变得陌生而飘浮,让灵魂难以踏实安放。可当我拿起锅碗瓢盆,听到孙辈嗷嗷待哺的哭声时,方才醒悟到自己的着实存在。尤其是偶尔翻阅到以前的文章时,终于有些萌动,于是,我决定小心捡拾起那些遗落的文字。
许久未曾提笔,好似停久了的水龙头,拧开半天,才滴沥出几点锈水,勉强得很。是否以前说话太多,早已言尽词穷?应该不是。我得认真地谋划一番,好好的抚摸亲近那些久违了的文字。
从我笔尖流淌出的每一个字,那便是我血管里的每一滴血,有时点点滴落,有时汩汩而流,那是我的精微之气,生命之本。我讨厌长篇累赘,无病呻吟;也不想矫揉造作,哗众取宠。中国的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打磨淬炼,灿烂辉煌,饱含深情。它不像西洋文那样刻板生硬,只是将那些字母加减排列而成。汉字既有一字多音多义,又可一物一意多字,且能望文生义,让人产生无限遐思。诸如望梅止渴、秀色可餐等千万条成语,则浓缩了千万个动人故事,彰显出汉语的博大精深,魅力无穷,也往往勾起了人欲的条件反射。
无数次夜深人静之际,我坐于书桌前,在脑海里翻找妥帖的词句来表达自己复杂的心境。我知道,唯有文字方能唤醒我那孤寂的灵魂。我需要激情,那就饮一杯烈酒,从口咽烧至肠胃,让它与沉睡的文辞一起熬煮,蒸腾出几段带有酒香的浓诗与短文,然后打一饱嗝,抚抱着这些热气腾腾的文字,陶醉一番后,安然入睡。
我时常抱怨自己的记忆力衰退,文友们洋洋洒洒、气势磅礴、婉转流丽的美文,看得耳热心跳,血脉偾张,可终究记不住几句。还有,也和许多人一样,早已失去看书的耐心,很少将一篇文章从头看到尾。其中的意味难以领会,新鲜的词汇更未掌握。所以自己的东西往往文不贴题,词不达意,使人误解歧义。
我嫉羡那些现代诗人,竟然将文字摆弄得龙飞凤舞、栩栩如生。透过字里行间,让人思维跳跃,雾里赏花,摸不着,却有一幅朦胧的画面,诱得你心痒神驰,欲罢不能。那种微醉梦幻般的快感,总叫人回味良久。
我想用文字去捕获曾经的希望,但努力了很久,却像吃过期了的甜品,已然变了味道。这些与我青春相伴的所谓希望,如那些淡忘的物理公式,再复习也依旧陌生,于我也无关紧要了。我突然想起了裴多菲的诗:“希望是什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所以,不必为未曾尽意与兑现的希望而耿怀怅怏,那可能只是你的一夜之欢,也可能压根就是一时的妄想。
我现在所能做的只是试图骗过自己。我是凡人,未跌宕起伏,也不红不紫。那些看似成功之士,有时睥睨;那些卑微小人,有时出言不逊。而我,只是一笑了之,怯懦也好,儒雅也罢,我感觉我的灵魂已站立山巅,正细心舔舐自己溃疡的肉体。
我要抛开柴米油盐的牵挂与繁文缛节的羁绊,用尚存的情智去感知世间的美好,用余下的气力握住笔笺,以文煮字,原生态地记录亲情之真、人性之善和自然之美。那些假、恶、丑的东西,犹如禾田里的稗草,有时疯长,可终究成不了气候。
我的文字,平白而通俗,很难感动他人,可时常启迪我自己。那是我的心血,它如同我的名字和我的为人,率真洁净,透明清澈,没有伪装,一见到底。
很多时候,我会拿出那些文字,默默地对视,温情地抚摸,宛若我的至爱……[1]
作者简介
童如珍,网名洁如珍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