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扫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扫松》是南宋名臣刘黻的作品之一。

刘黻是南宋后期朝廷重臣,也是乐清有史以来唯一担任过宰辅的乡贤。刘黻在历史上以正直、忠烈著称,是南宋后期“六君子”之一,《宋史》为其立传,谥“忠肃”。刘氏家风优美、一门贞烈,其母解氏太夫人捐造的“慈济桥”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刘黻遗著《蒙川先生遗稿》(又称《蒙川集》)是乐清本土年代最早的存世文献之一[1];刘黻家乡所在的左原、龙门山一带人文兴盛,遗迹保存较好,古道有迹可寻,沿线文化信息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文研究和旅游开发潜力。

扫松

刘黻有关遗迹

刘黻所书的“源远泉”摩崖和他母亲解氏舍建的桥梁,即慈济桥。这两处古迹虽历时七百多年,饱经沧桑,但仍保存如故,殊为难得,弥足珍贵。

摩崖在左原岭东面岭脚南侧崖壁(俗名板障崖)的低处,不但面积较大,且完整无损,是我县诸多宋刻巾之佼佼者。高1.80米,阔0.70米。“源远泉”三字,楷体,笔致端庄质朴,每字径阔0.40米。左右分镌“蒙川居士二够”和“住山善渊立”。边款的个别字迹为岩苔所盖,刷后可辨。“泉”字以下还有“德祐乙亥”四字,直书,从右而左,两行,为地面烂泥所掩没。想来从前此处定是一潭清冽甘荚的泉水,故有此刻。

慈济桥(俗称大桥)是座二墩三孔的梁式石桥[2],长11.60米,阔2.80米,横跨于大桥头村西一条十多米阔的门前溪上。每孔上铺桥板六条而成桥面,中孔稍高,边孔各自下斜多使全桥略呈拱形。多数桥板呈暗红色,石质坚硬,因年代久远,踩磨得异常光滑。中孔南边板侧刻“慈济桥”三字,凿痕极浅,苔迹斑斑,故久未发现。东、西桥墩柱石各四根,上架横梁石以承担桥板。

北面左侧桥柱刻“太夫人解氏舍钱”,右侧桥柱刻“成淳十年六月吉曰谨建”等字。溪东桥边有大榕树一株,干围2.35米,枝叶茂盛,生气勃然,那弯曲刚健的枝干,遮护着这座古老的桥梁。溪中倒影,随水晃动,如入画境。据说溪西桥边原有亭子曰慈心亭,今亭圮址在。

视频

扫松 相关视频

宋朝,为什么是词的黄金时代?
【语】诗词:中国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