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托马斯·默顿

托马斯·默顿 (1915年1月31日-1968年12月10日)生于法国南部的普拉德(Prades),是美国天主教作家和神秘主义者。他是肯塔基州的盖斯塞曼尼修道院的苦修士,社会活动家和比较宗教学的学者,也是一个诗人[1]

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罗马天主教作家[2]

1949年,他被任命为神父,并给予了名字神父路易斯[3]

默顿是宗教之间相互理解的的积极支持者。

1968年,亚洲之行中,默顿在泰国举行的一次国际修道院大会上,被一根断丝致命地电击致死。[4]

目录

出自艺术家庭

默顿的父亲欧文·默顿(Owen Merton)来自是新西兰,他的母亲露丝·詹金斯(Ruth Jenkins)是美国人,他们都是住在法国的艺术家。默顿在英格兰教堂受洗,但没有接受任何宗教教育。

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举家移居美国。至长岛与母亲家人同住。

1921年,默顿六岁时他的母亲因胃癌去世。

1928年,以前他和祖父母一起生活。在青年时期,默顿主要在英格兰和法国上过寄宿学校。

1931年,他的父亲脑癌病逝在伦敦。

进入特拉普修道院

1938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

1939年,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他在哥伦比亚任教期间converted依天主教,开始探索进入宗教生活的想法。

1939-41年,在圣文德大学附近的奥利安任教英语文学。后他进入路易斯维尔,肯塔基州盖特塞马尼的特拉普修道院。特拉普主义者被认为是罗马天主教修道士中最禁欲主义者之一,默顿在这里成长为一个神秘主义者,并通过数十篇著作来追求富有想像力的精神追求。

1949年,他被任命为神父。

最重要的美国罗马天主教作家

1944年,默顿发表他最早的作品《诗歌集》三十首诗。

1946年,《裂海中的男人》。

1948年,《启示录的数字》。

1948年,随著自传的出版《七层山》书中讲述了他青少年时代改变信仰、皈依天主教的经历,以及1941年在肯塔基州的一个特拉普派修道院出家的过程。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他的早期作品严格来说是精神上的。

1960年代,初期他的作品倾向于社会批评,涉及民权,非暴力和和平主义。

基督教神秘论者之一

默顿的许多后来作品都揭示了对东方哲学和神秘主义的深刻理解,这在西方人中是罕见的。他被认为是20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秘论者之一。他相信人可以通过敛心默祷的生活与上帝沟通。

他开创了和杰出的亚洲精神人物的对话,包括日本作家铃木大拙,泰国僧人佛使比丘,和越南僧人一行禅师,并撰写了关于禅宗佛教,道教书籍。

在他生命的尽头,他对亚洲宗教特别是佛教以及促进宗教间对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东方思想》关于禅宗

默顿相信宗教皆平等,他在晚年对东方传统像是禅宗深感兴趣。在他《东方思想》中关于禅宗的篇章摘录。

“禅是一种不受特定形式或系统结构所影响的意识,是一种跨文化、跨宗教,转化而成的意识。因此禅是一种空识。在禅宗悟道中发掘‘生前的本来面目’,不是让人见佛,而是体认人就是佛,佛并不是寺庙里人被引导所期望的形象:而是不再有任何形象,因此无物可见,也无人得见,虚空中无形无相也无想,任何形象的空虚。”[5]

著作

默顿著有超过70本书,主要是关于精神,社会正以及和平主义,以及一些散文和评论。[6]

著名的自传

自传的《七层山》(1948年), 此书还被《国民评论》评为本世纪100本最佳非小说类书籍之列。

诗歌

《诗30首》(1944年)

《盲狮的眼泪》(1949年)

《诗选》(1977年)。

散文

《默观生活探秘》(1949年)

《天堂里的静默》(1957年)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1965年)

《静观祈祷》(1970年)

《行动世界里的静观》(1971年)

《托马斯 默顿的文学散文》(1981年)

唯一的小说

1941年,撰写的《与盖世太保的论点》于1969年死后出版。

其他著作

《流浪汉的水》(1949年)

《特拉普主义者》。

《沉思种子》(1949年)

《活面包》(1956年),对圣体圣事的冥想。

《托马斯·默顿亚洲杂志》(1973年);他的七本私人日记本;以及几卷他的书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