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贵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姓名 手冢贵晴(てづか たかはる)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1964年2月23日 |
职业 建筑师 |
毕业 武藏理工学院 研究生院 |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 |
出生地点 日本东京 |
简介
- 生于东京。父亲也是一名建筑师。
- 1987年- 技术的武藏学院(现东京都市大学)毕业(毕业设计奖,学术优秀奖)
- 1990年 -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年度最佳设计师奖,Shankwoodman竞赛第2名)
- 1990年 - 理查德罗杰斯合伙人·在伦敦工作
- 1994年 - 共同创办了他的妻子手冢治虫和手冢建筑项目(更名为手冢建筑研究所)
- 1996年 - 武藏理工学院全职讲师
- 2003年 - 武藏理工学院副教授
- 2009年 - 东京城市大学大学教授
手冢贵晴与手冢由比这对日本夫妻档建筑师信守“建筑物最终应该伺候住民”建筑概念,他俩主张,建筑物不只不应该安装高科技触碰设备,最好也不要有多馀的设计或装潢,建筑物本身就是要融入地景,手冢贵晴回到东京成立工作室之前,曾经在理查•罗杰斯(Richard Rogers)伦敦建筑师事务所有四年的工作经验,“在一个可以感受到微风、季节变换的地方,人们可以彼此建立人际关系,一切不应该太复杂。”手冢贵晴表示,可惜的是,以上案例并不适用于东京,因为自从一九六四年东京奥运会之后,东京的房价持续上涨,都市景观多多少少也局限于承包商、都市开发者与营建法规的狭窄眼光,加上土地稀有且昂贵,占据于此的建筑只被视为解决空间问题的临时方案,结果是,这座大城市总是处于开发阶段,历史悠久的地标被强制拆除以发展更大更新的开发案,住址与街名被改变,住民被迫搬迁,公园与绿树变成水泥停车场,这让东京成为城市住民的水泥迷宫。
“刚从伦敦回到东京时,我们有点沮丧,因为假日没事作,也无处可去,在伦敦,我们可以骑单车或散步,伦敦有很多公园与绿地可以闲逛,在东京,户外馀兴却变成逛街,或必须花钱从事消遣,有人居然会说这里的生活品质极佳。”身为妻子的手冢由比如是道,国际前锋论坛报这篇报导也认同手冢夫妇对生活机能的看法,只不过,在东京,同样的资金却无由享受相同的待遇,这可能是手冢在委托设计案中将个人愉悦因素列为重点考量的缘故。
![](/images/thumb/5/59/188-01.jpg/280px-188-01.jpg)
![](/images/thumb/0/0c/188-02.jpg/340px-188-02.jpg)
动态焦点
手塜貴晴「自發學習」展新意 新竹新校園運動共創學童「美樂地」
为提升学童建筑空间教学品质,新竹市政府特举办“新竹市城市美学新校园运动国际论坛”。本活动特别邀请来自日本的手塜贵晴教授,以“Spontaneous Learning(自发学习)”为题,针对其在日本所作的相关作品进行分享。最后邀请新竹市政府林智坚市长、田中央建筑学校创办人黄声远建筑师等莅临与谈,为新竹“新校园运动”共创学童生活“美乐地”理想集思广益。[1]
像我昨天在高峰国小看到幼儿们都在户外活动非常难得,而在“富士幼稚园”也是一样,园长有一天透过管道找到我,希望我帮他设计一栋500个幼儿使用的“屋顶之家”。我们从一个影片找到灵感,就是用圆型来做设计,让小朋友在里面的以持续奔跑。同时保留树木在园区内成为关键。富士幼稚园本来也不要设计扶手,我们原本在屋顶前方设计网子来替代扶手,一开始不行,后来就允许我们在树的周边来设计网子。
富士幼稚园另一个突破是降低楼板高度,让不同楼层小朋友得以互动。自由弹性的平面让使用保留弹性。一开始这些想法不被官方单位所接受,但直到这个建筑获得世界教育组织肯定为世界最好的教学空间之后,才开始被日本官方代表接受,也因此我们受邀担任日本幼儿教学空间的法规委员,一切因此而改变。
这个建筑在日本教育界比建筑界有名,这圆形空间里外空间的外墙是常年不关的,室内外自然融合且自在的,圆型空间让小朋友安全且自在的生活著,连自闭症的小朋友也是一样。我认为人在自然环境里,会自动排除无需要的声音,在比较纯粹的环境里,就常听见自己的声音,如潜水的咕咕声,大家都以为是水的声音,其实是自己身体的声音。我也认为科技越进步应该是需要回到越自然的环境,看似简单的建筑,其实是许多高科技的产物。对我来说,建筑是工具,在默默对待使用的人们。
在富士幼稚园岛式的洗手台都是大家聊天的地方,我喜欢用灯泡,让小朋友拉绳开灯。我们曾经做了一个研究,周长约200公尺的建筑,曾经有小朋友在10分钟内跑了近6000公尺。园区内没游具,小朋友要自发性的想怎么玩,知道“危险”对小朋友的成长是重要的。
2011年的311海啸也带给我一些启发,日本每400年有一场大海啸,日本有个庙方找我设计一栋幼稚园,我打算设计一栋可以维持400年的建筑,我选择用木构造,让他得以长久的被运用,对我来说,圆形及环绕式的空间,是设计给小朋友空间使用最好的原型。
手塜贵晴“自发学习”空间展新意 新竹新校园运动共创学童生活美乐地;摄影/邱柏蔚[1]
手塜贵晴教授;摄影/邱柏蔚[2]
Fuji 幼稚园;图片提供/手冢贵晴+手冢由比 手冢建筑研究所 (Photo by Katsuhisa Kida FOTOTECA)[3]
Fuji 幼稚园;图片提供/手冢贵晴+手冢由比 手冢建筑研究所 (Photo by Tezuka Architects)[4]
Asahi 幼稚园二期;图片提供/手冢贵晴+手冢由比 手冢建筑研究所 (Photo by Katsuhisa Kida FOTOTECA)[5]
Muku Nursery;图片提供/手冢贵晴+手冢由比 手冢建筑研究所 (Photo by Tezuka Architects)[6]
Woods of Net;图片提供/手冢贵晴+手冢由比 手冢建筑研究所 (Photo by Katsuhisa Kida FOTOTECA)[7]
手塜贵晴教授[8]
2018新竹市城市美学新校园运动国际论坛会后座谈实况;摄影/邱柏蔚[9]
2018新竹市城市美学新校园运动国际论坛会后合影;图片提供/新竹市政府[10]
作品
- 1996年Soejima医院(佐贺)- 优秀设计奖金奖,日本建筑学会工作的其他鼓励。
- 1999年Tsujido寺
- 1999年镰仓山的房子
- 2000年川越的隔音公寓(川越市) - 优秀设计奖,日本商业经济学家协会JCD设计奖鼓励奖等。
- 2000年腰痛的扩音器房子
- 2000年八王子府
- 2001屋顶屋 - 第18届吉冈奖,日本建筑学院工作选拔,日本建筑师协会JIA新人奖等等。
- 2001 Atami Stephouse
- 2001年没有围墙的房子
- 2001年阳台之家
- 2001年捕捉天空的房子
- 2002年看到屋顶屋
- 2002年众议院
- 2002年薄壁屋
- 2002年薄屋顶奇迹店
- 2002年的土耳其之家
- 2002年房子捕捉天空
- 2003年越后Tsumari森林学校Kyororo - 日本建筑学院电影选举,威尼斯双年展等。
- 2003年 Edge House
- 2003年天窗屋
- 2003年房子捕捉天空
- 2003年房子赶上了天空
- 2004年Happy Basket House
- 2004年Box House
- 2004年大窗户
- 2004天文台的房子
- 2004年捕捉森林的房子
- 2004年角落切割的房子
- 2004年浮动房屋
- 2005年山上的家
- 2006年扩大副岛医院(佐贺市)
- 2006年前夕的房子
- 2006我自己的天空之家
- 2006年,进场的方法
- 2006年赶上天空工作室
- 2006年观察室的房子
- 2007年走廊楼
- 2007年在海上捕捉大海
- 2007年牛窗口工作室
- 2007年一座房子在2007年占领了一座小山
- 2007年高天花板镇店
- 2007年迎接阳光的家园
- 2007年富士幼儿园(合作:佐藤)(立川)-经济部长,贸易和工业奖,优秀设计奖的相互作用特别奖,建筑师日本研究所奖,日本国际奖的建筑学会奖。
- 2009年Sculpture Woods Internet Forest(箱根町)
- 2009年的房子抽屉
- 2009年伞屋
- 2009年山墙里的女孩
- 2010年船屋
- 2010年的蜗牛屋
- 2010年灯笼之家
- 2010年的大型推拉门
- 2010年托盘屋
- 2010年在米田的多米诺房子
- 2011年澳大利亚购物街的楼梯房子
- 2012年朝日幼儿园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日本大地震灾难重建支援事业
- 2012年捕捉山的房子
- 2012年悬崖顶楼
- 2012年高层住宅
- 2012年的领域的庭院房子
- 2012年的甲板屋
- 2012年倾斜的甲板房子
- 2012年捕捉山的房子
- 2013年孩子,Chemo House圣帕托幼儿园
- 2013年高地茶室
- 2013年帐篷屋
- 2013年的地平线线路
- 2014年教会
- 2014年天空森林诊所
- 2014年COPEN地方基地KAMAKURA Yuigahama
- 2015年COPEN地方基地KAMAKURA Yuigahama
- 2015年COPEN LOCAL BASE KAMAKURA_ Miyamachi
- 2015年十日町产业文化创造博物馆
- 2015年在广场角落的阳台房子
- 2016年Shinkansha交换地点在城市
- 2016年温斯林寺
获奖
JIA新人奖(2002)
吉冈奖(2002年)
日本建筑学会奖奖(2008年)
建筑师日本学会奖(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