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所罗门群岛国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所罗门群岛国旗

中文名称:所罗门群岛国旗

外文名称:

所属国家:所罗门群岛

产生:

长宽之比:9:5

正式形成时间:1977年11月18日

所罗门群岛国旗,旗面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一道自左下角至右上角的黄色条带将旗面分为相等的对称直角三角形。左上方为浅蓝色三角形,右下方为绿色三角形。浅蓝色部分绘有五颗白色五角星。[1]

国旗含义

由浅蓝、绿色两个三角形构成。一道黄色宽条从靠旗杆一边的下旗角与旗地右上角连接,将旗面分为相等的对称直角三角形。左上方为浅蓝色三角形,右下方为绿色三角形。靠旗杆一边的浅蓝色部分有绘有颗白色的五角星,上、下排各两颗,中间为一颗。浅蓝色象征蓝天和海洋黄色象征太阳绿色象征森林五颗星象征组成这个岛国的五个区域[2]

国徽

所罗门群岛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蓝、黄、绿三色是国旗颜色。图案分别代表该国的5个区域;军舰鸟代表东区代表马莱塔区海龟代表西区长矛及弓箭和盾牌象征中央区和其他地区。盾徽两侧为鳄鱼和鲨鱼,上端为太阳、船型和头盔,基部为一只军舰鸟的造型,黄色饰带上用英文写着"领导就是服务"。

所罗门群岛简介

所罗门群岛(英语: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共有超过990个岛,陆地总面积共有28450平方公里。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所在地。

所罗门群岛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其人类发展指数为0.610。大多数人口依靠务农、捕鱼和种植为生,国民经济以种植业、渔业和黄金开采为主。大部分制造与石油产品依赖进口。该群岛尚未开发的矿产资源丰富,如铅、锌、镍以及金。

2019年9月16日,所罗门群岛总理梅纳西·索加瓦雷召开内阁会议,决定中断与台湾的关系,与中国(大陆)建交;随后,当天晚上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宣布台湾与所罗门群岛自即日起“断交”。9月21日,中国和所罗门群岛建立外交关系。[3]

国名

所罗门群岛(TheSolomonIslands)。国名释义是以《圣经》中所罗门王命名。1568年,当西班牙航海家门达尼亚抵达这里时,看见土著居民身上都佩带着金光闪闪的黄金饰物,以为找到了《圣经》中所罗门王的黄金宝库,于是把这里取名为所罗门群岛。

历史沿革

早在3000年前已有人类在所罗门群岛居住。

1568年被西班牙人发现并命名。后荷兰、德国、英国等殖民者相继到此。

1885年北所罗门成为德国保护地,同年转归英国(布卡和布干维尔岛除外)。

1893年,所罗门成立"英属所罗门群岛保护地"。

1942年,所罗门群岛被日军占领,此后该岛一度成为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和日军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

1945年,所罗门群岛首府从图拉吉岛迁到霍尼亚拉。

1976年1月2日,所罗门群岛实行内部自治。

1978年7月7日,所罗门独立。成为英联邦、联合国和太平洋岛国论坛成员国。

1976年1月2日实行内部自治。1978年7月7日独立。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有领土纠纷,所支持巴新的布干维尔分裂行动,并长期为其提供场所。

位置境域

所罗门群岛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在南纬5°-12°、东经155°-170°。由瓜达尔卡纳尔岛、新乔治亚岛、马莱塔岛、舒瓦瑟尔岛、圣伊萨贝尔岛、圣克里斯托瓦尔岛、圣克鲁斯群岛和周围许多小岛组成。属美拉尼西亚群岛,共900多个岛屿。陆地总面积共有28450平方公里,最大的瓜达尔卡纳尔岛面积647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所罗门群岛境内多火山、河流,是由两组截然不同的陆地生态区组成。当中大多数岛屿,连同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领土的布干维尔岛及布卡岛,都属于所罗门群岛雨林生态区;桑塔库鲁兹群岛是所罗门东边主要的一群,与临近的瓦努阿图群岛属于瓦努阿图雨林生态区。这两个生态区,连同邻近的新喀里多尼亚、俾斯麦群岛、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属于澳亚大陆生态区的范围。

所罗门群岛与其他群岛相比,这里的火山活动不频繁也不剧烈,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并不产生严重影响,所以所罗门群岛又有"幸运之岛"之称。

气候

所罗门群岛全境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无旱季。首都霍尼亚拉年均温度28℃。年平均降水量3000-3500毫米。森林茂密,林地占全境90%。

自然资源

所罗门群岛有铝土、镍、铜、金、磷酸盐等矿藏。已探明铝土矿储量5800万吨,磷酸盐1000万吨。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90%,约263万公顷。林木总储量1.27亿立方米,商品材蓄积量4810万立方米。林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所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因过度开采,所面临今后15年内出现林业资源枯竭的危险。1996年11月,所政府同绿色和平组织及一些国际公司合作实施一为期3年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项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