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惠水县第四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站酷网 的图片

惠水县第四小学位于贵州省惠水县涟江街道惠明村回龙五组66号。

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惠水县第四小学,始创于1964年9月,是一所民办村级办学点,2004年纸厂子弟学校和高旺小学相继与我校合并,从而学校在逐年发展壮大起来。我校占地面积3024平方米,教学楼两栋,有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音乐室等功能室。开设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22人,在职教师37人,是一所“小而精”的城乡结合小学。学校秉承“一路书香一路阳光”的办学理念,“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理由”为办学宗旨,缔造师生共同“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校园咨询

【图片新闻】惠水县第四小学举行劳动教育开耕仪式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3月28日上午,惠水县第四小学举行了劳动教育开耕仪式。本次开耕仪式是第四小学落实素质教育[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活动开展,树立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的观念,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双减”典型案例系列展播】——惠水县篇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校减负提质增效,提高作业管理、课后服务、课堂教学水平,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黔南州教育局组织遴选了一批县(市)、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典型案例,从今日起进行系列展播,供各县(市)、学校互学共鉴、共同进步,助力全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惠水县深入落实教育部“双减”工作要求,把赋能乡镇学校促进实现教育公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基于对各学校课后服务的统一管理和资源的统一调配,探索构建了规划赋能[2]、管理赋能、技术赋能、资源统筹赋能和教研赋能的“五维赋能”课后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全流程管理,建立跨校协作、送教下乡社团转向教研等机制,帮助学校提升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一、规划赋能。做好一校一案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师资优势在开学前,统一组织与全部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各校的场地、师资、社团开设种类、社团排课等情况,协助学校做好课后服务规划。帮助学校挖掘自身老师的资源,为有条件的学校引入编程、积木、武术等第三方课程资源,丰富学校的社团开设种类。全县71所中小学,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课后服务一校一案,社团开展的种类超过60种。

二、管理赋能。通过对前期试点的总结,建立包括日常巡检、教学检查、安全检查、社团质量评估等一系列课后服务管理标准,帮助学校实现规范化管理。课后服务相关核心环节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规范超过20个。制订全县统一的教师课后服务补助发放标准,并规范补贴发放流程,保证课后服务资金的合规使用充分。

三、技术赋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双师教学手段,丰富社团种类,提升社团活动开展质量。通过双师教学的方式进行写字、积木建构、魔方等社团项目的开展,获得了高寨小学、大龙中心小学等10余所学校的肯定和认可。基于信息化平台,对社团种类与参与度进行分析,帮助学校优化社团种类组织

四、资源统筹赋能。严格把关,从社会上引入部分特色社团老师,辅助解决学校缓解了城区学校专业老师缺乏的问题。制订校外机构派师管理规范,对接城区的第三方培训机构、社会专业人士、高校,为学校选派入校服务教师,为有需求的学校对接了篮球、电脑编程、武术、花式跳绳等项目的教师,一定程度缓解了城区学校专业老师缺乏的问题。跨校协作,送教下乡,帮助部分基础条件薄弱的偏远学校开展社团活动。针对一校一案规划中,少部分乡镇学校师资缺乏的问题,定期为乡镇学校派遣篮球、书法、绘本阅读等专业教师入校提供服务,逐步广大送教下乡的服务学校范围,目前送教下乡累计160多人次,覆盖学校20多所,让偏远乡镇学校的孩子们也能得到优秀老师的指导,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

五、教研赋能。一是以课后服务教研课题为切入点,聚集优质师资力量,对本地的社团活动开展进行规划,对内容方案进行攻关,解决社团活动方案的提供与持续优化的问题。首批立项10个课题,重点支持文体类、科创类、非遗类、劳动类课题。未来每个学期根据实际需要,再新增3至5个课题,保障每个学期在研课题在10个左右,形成良好的持续研究更新机制。二是以课题组的老师为核心,通过教研培训、现场观摩、入校指导等多种形式,提供持续性的社团教研服务支持,带动其它学校的老师来开展社团活动,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三是由课后服务平台为每个课题组配备二名协调员角色,跟踪保障课题研究与推广工作的推进。

目前,惠水县在继续坚持已有的规划赋能、管理赋能、技术赋能和资源统筹赋能基础上,正在以社团教研专项为抓手,构建一批优质社团活动方案,并通过教研专项实现县内优秀教师的跨校协作机制,以教育赋能为主线,促进县域内教师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实现课后服务质量的继续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