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勒迈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瓦勒迈杉(学名:Wollemia nobilis),又名恐龙杉、沃莱米杉或梧来米松是南洋杉科下瓦勒迈杉属(又称沃莱米杉属)的唯一种,属于孑遗植物,于1994年在澳洲悉尼西北面150公里,新南威尔士的瓦勒迈国家公园温带雨林的狭窄及陡斜的沙岩峡谷中被发现[1]。
瓦勒迈杉又称为梧来米松,但它并非真正的松属植物,且亦不是松科的一员。而它却是与南洋杉科下的贝壳杉属及南洋杉属有所关连。
特征
瓦勒迈杉是一种常绿植物,树高达25-40米。树皮非常独特,呈深褐色及多节。它随时可以萌芽,及大部份都是多主干的,或是由旧杉中萌芽了一丛的主干。枝干是独一的,在所枝干上都不会更细的枝干。经过多年后,每一枝干一是在松球上终止,或是会停止生长。之后(或是在松球成熟后),枝干就会死掉。新的枝干会由主干的芽苞上生长。枝干变为垂直及发展成次要树干是非常罕有的。
叶子是扁平及幼长的,约3-8厘米长及2-5毫米阔。它们是螺旋形地排列在枝干上,在底部扭曲仿佛平排成二或四组。锥形种子是绿色的,约6-12厘米长及直径长5-10厘米,约于授粉后18-20个月成熟。于成熟时会脱落并放出种子。雄球(花粉)是细长的锥体,约5-11厘米长及1-2厘米阔。瓦勒迈杉种子发芽后的幼苗有两片子叶。
发现
瓦勒迈松约于1994年9月10日由在蓝山温特沃斯瀑布瓦勒迈国家公园的农林督察大卫•诺柏所发现。他有著很好的攀石冒险的能力及植物知识,并能很快地分辨出这种树的稀有性及须更多的研究。他带著标本回来祈望有人能分别这种植物,但其后他发现这是一种全新发现的植物。它与其他针叶树的关系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最初怀疑是它有著2亿年前的南洋杉科的某些特征,但却不与科下的任何一种植物相似。与活的南洋杉科及其化石比较,可以证实它是这科的其中一员,并是属于一个全新的属。像瓦勒迈属或有关的化石在澳洲、新西兰及南极洲是很普遍的,但瓦勒迈杉却是此属的主要生存植物。最近发现的瓦勒迈属化石可以追溯至2百万年前。所以它被称为“活化石”或“孑遗植物”[2]。
少于一百株野生的树,是生长于不远的三个地方。基因测试发现所有的标本都是遗传上不能区别的,表示这种植物经历了遗传瓶颈,使得在数量上如此的少,而失去了所有基因变异性。
于2005年11月,野生的瓦勒迈杉被发现感染了樟疫霉菌(Phytophthora cinnamomi)。新南威尔斯公园守林人相信这些有毒的真菌是由非法游客所引入的。
种植及用途
由2006年4月1日开始,澳洲实行了一个由植物园开始至商界的瓦勒迈杉繁殖计划。于2006年12月瓦勒迈杉被售予美国,而在2006年间亦曾售予其他国家。无论是在地上、或在盆子及花圃上,它都是一种有装饰价值的树木。它亦是很能适应及抵冷的植物,可以抵御-5℃至45℃,而亦有指在-12℃下仍可以生存。在日晒及阴影下都能生存。就像其他澳洲的树木,它很易受病原性真菌樟疫霉菌的感染,所以这限制了它成为提供木材的树木。
视频
瓦勒迈杉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世界最怪异的树之澳大利亚的瓦勒迈杉 ,搜狐,2016-06-28
- ↑ 瓦勒迈杉的文化背景,花鸟园,20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