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強巴拉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强巴拉康

圖片來自trip

强巴拉康(Jampa Lhakang),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色拉达果一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2]

介紹

强巴拉康位于八廓北街中段,是一座二层黄色建筑。从嘛呢拉康出门向右走20米便是强巴拉康。

强巴拉康是一座格鲁派寺院。由宗喀巴的弟子创建,内有创寺祖师和噶举派“疯行者”竹巴昆列(1455年-1529年)的修行地洞,并且供奉高8米的强巴佛(弥勒佛)。

强巴拉康的佛殿内供奉一尊高两层的强巴佛像。步入大殿一层,可见强巴佛的下半身。殿堂内侧,有创寺祖师和“疯行者”的修行洞。传统上,西藏寺院的佛坛通常面对殿门,但这座佛殿则是正门朝东、佛像朝北。在拉萨,仅有两座寺庙如此布局,另一座是达布林赞康

从大殿的二层可见强巴佛的上半身。这尊强巴佛原来是为保护八廓民生而立,故称“守护市集的强巴佛”。佛像面前有一扇小窗户,窗外是八廓的闹市。强巴佛两侧,还有较小的释迦牟尼与过去佛,三尊佛像合称三世佛。强巴拉康的二层一般非常拥挤,楼道上人们排着长队,等待活佛摸顶及用圣水洗眼睛、洗脸等。活佛坐在堂中间的法座上,背后立有一幅佛教唐卡。信众十多人跪拜在活佛面前,经过祈祷、诵经后,活佛自铜壶中倒出圣水,每个人用手接住,随后往眼睛、脸部抹。

强巴拉康每天都会举行一种佛教仪式,即“忏祝”法会,具有忏悔罪孽、除障、祛病、延寿、驱除厄运的含义。来拉萨朝圣者(參見藏傳佛教的朝聖)都会来强巴拉康参加该仪式,甚至历世达赖也必定每年一度来强巴拉康参加该仪式。朝拜者可以在早晨8、9点到该寺排队上楼。二层门边有一盘棕色面团,朝拜者需自取一块捏成长条,在身上各处尤其是有病痛处擦拭,同时想象面团吸收了身体内的病,接着在面团上吹一口气,想象自己的病气已经融入该面团,最后将面团弃入另一个专用的盘中。排队来到法座前方时,信众弯腰跪在垫子,主持该法事的喇嘛会顺序赐予宝瓶甘露,将甘露淋在信众头顶,用孔雀毛扫拂信众身体,最后持金刚杵置于朝拜者头顶。甘露淋头与孔雀毛扫拂,象征去病、去厄运及魔障等等;持金刚杵置于头顶,象征寿元坚固。朝拜者接受甘露时,应当用双手承接,喝进之后吐在面前的水槽内。法事结束后,朝拜者应当按照西藏传统略加供养,供养随意,无固定的收费数额。

自强巴拉康出来,可前往坐落在同巷内的瞻巴拉拉康贡嘎曲德寺木如宁巴寺。强巴拉康与瞻巴拉拉康之间,有一道门,称“色拉达果”(意为“色拉后门”),长年锁着。中共占领西藏前,一年一度举行的广愿大法会,拉萨三大寺的数万僧众参加。为控制人流,各寺院都有固定的行进及撤离路线。该门即色拉寺僧人在法会期间进出大昭寺的专用门。该门实际上为大昭寺的后门,位于大昭寺的中轴线上,正对着大昭寺主尊等身佛的背部。门后面是大昭寺南、北两大厨房中的北厨房。中共占领西藏前举行广愿大法会时,北厨房负责每天做饭两次,每次做两大锅,首先供给僧人,剩下的分给民众及乞丐;南厨房则负责供给百姓的茶水。色拉后门旁边、瞻巴拉拉康门前,有一家出售自酿青稞酒的店铺,可在此观摩土法酿酒的过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