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异齿龙属(属名:Dimetrodon)又名异齿兽、长棘龙、两异齿龙,是肉食性合弓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的一属,生存于二叠纪(阿瑟尔期到罗德期),约2亿9500万~2亿7000万年前。异齿龙与哺乳类的关系较接近,离真爬行动物(如恐龙蜥蜴、鸟等)较远。

尽管一般大众将异齿龙联想是恐龙的一分子,但异齿龙其实并不是恐龙[1]。更确切地说,它们被归类为盘龙目。异齿龙的化石在北美与欧洲等地均有发现。二叠纪时北美与欧洲的气候大概像大陆性气候一样干燥,所以异齿龙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目录

特征

在它们生存的时代里,异齿龙是大型顶级掠食动物,身长达3.5米。属名的意思是“两种尺寸的牙齿”,因为它的大型头颅骨中有两种不同型态的牙齿(切割用的牙齿与锐利的犬齿)。有这种差异的生物通称为异齿动物。它利用往侧边摊开的四肢及大型尾巴来支撑身体。异齿龙也许以类似现今蜥蜴的方式行走。

背帆

异齿龙最明显的特征是背部的高大背帆,某些盘龙类基龙、伊安忒龙、楔齿龙)也有这种特征。这背帆可能用来控制体温[2],背帆的表面可使加热、冷却更有效率。这种温度的调节非常重要,因为可让它有更多时间来捕猎猎物。背帆也有可能用作求偶或是吓阻猎食者。背帆是由脊椎神经棘支撑,每一条连接自个别的脊椎。在1973年,有研究计算一只200公斤的异齿龙从26℃提升到32℃的体温,若没有帆状物需要205分钟,但若有则只需80分钟。

与现代哺乳类的关系

异齿龙是一个原始合弓类动物,与人类及现代哺乳类的关系很远。合弓动物是第一种演化出不同型态牙齿的四足动物。爬行动物的牙齿很难切碎食物,只是吞咽下去,但像异齿龙等的合弓动物可以用牙齿切割食物成小块,方便消化。异齿龙的两种不同型态牙齿,最后发展成现代哺乳类的不同功能牙齿。

视频

异齿龙 相关视频

异齿龙称霸二叠纪
三亿年异齿龙的进化,好有历史感,感叹自然的神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