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袁州次韻見答並寄黃靖國再生傳次韻寄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廖袁州次韻見答並寄黃靖國再生傳次韻寄之》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的作品。
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開派宗師和領袖。該流派崇尚黃庭堅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說。且詩派成員大多受黃庭堅的影響,作詩風格以吟詠書齋生活為主,重視文字的推敲技巧[1]。
“ |
春去懷賢感物多,飛花高下罥絲窠。 傳聞治境無戾虎,更道豐年鳴白鼉。 史筆縱橫窺寶鉉,詩才清壯近陰何。 寄聲千萬相勞苦,如倚胡床得按摩。 |
” |
— [北宋]黃庭堅 |
作者介紹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收藏中華震旦角石
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遠古時代的動物明星——頭足類「展覽上,一塊曾經由黃庭堅收藏的珍貴化石當之無愧成為「鎮展之寶「。它是一塊距今4.6億年的「中華震旦角石「,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左側保留了黃庭堅的真跡。長度達到19厘米、寬11.4厘米、高度2.5厘米,表面很光滑。左側很清晰地刻有四句詩:南崖新婦石,霹靂壓筍出。勺水潤其根,成竹知何日。並署名「庭堅「,下方還有章。該詩文是黃庭堅早期之作。而化石很可能是黃庭堅在1079年,也就是被罷免國子監教授之後其前往江西太和縣任知縣期間所得。這塊「中華震旦角石「並不算大,但由於刻有黃庭堅的詩文,它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塊被人類所收藏的化石標本。
後世紀念
黃庭堅紀念館位於修水縣城南,為江西省十大名人紀念館之一,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建成開館。館內有「九曲迴廊」,廊長31.89米,寬2.76米,鑲嵌黃庭堅書法碑刻29通,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修水縣對紀念館進行了大規模改建和維修,新館占地面積45.29畝,主要建築有濂山書院、黃庭堅書法碑廊、當代名人書黃庭堅詩詞碑廊、景觀橋、愛蓮池、觀景廓等[2]。
視頻
廖袁州次韻見答並寄黃靖國再生傳次韻寄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江西詩派一代詩宗黃庭堅的藝術成就,搜狐,2018-03-09
- ↑ 黃庭堅曾任北京(今大名縣)國子監教授 ,搜狐,201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