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康平路,是上海市徐匯區的一條街道,東西走向,東起高安路,西至華山路,中間與吳興路、宛平路、餘慶路、天平路4條南北向道路交匯,是一條全長不到一公里的柏油馬路,路寬15米至16米,道路兩側法國梧桐成蔭。
道路歷史
康平路原名麥尼尼路(Route Magniny Marcel)據有關資料記載,1922年這一地塊上有三個自然村——許家宅(西瀕天平路,南臨康平路,東接吳興路)、袁家宅(康平路南、宛平路兩側)和周家宅(康平路吳興路口東北面)[1]。1930年代,法租界內華人和外僑人口激增,分別是1865年的9倍和65倍,住房、交通問題日益突出,康平路就是在這種形勢下修築的。康平路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築,以法國僑民名命名為麥尼尼路,1943年汪精衛政權接收上海法租界時改名康平路。
1949年之後,康平路因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辦公廳位於此地(康平路165號,簡稱康辦)而聞名,有「上海的中南海」之稱,有時也被用為中共上海市委的代稱,為上海實際的政治權力中心。沿路為上海著名住宅區,居住過諸多中國政商名流。
沿街建築風格
康平路兩側建築物的時間跨度較長,既有20世紀初建造的類似官家大院式的「宅院」和老城廂平民住房,也有1940年代中建造的歐美風格的花園別墅和成片的西式里弄洋房,還有在1980年代以前為數不多的高樓建築和很罕見的平房式洋房。康平路95號,是原上海體委的家屬樓,建造於1980年代,與周邊老洋房相比屬於較為現代的建築,NBA籃球明星姚明從小生活在那裡。
西班牙與現代派建築
1930年代,康平路建造的房屋以西班牙式為主,住房和花園面積都較大。康平路189-191號、 188號、192-198號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建築,主要集中在天平路至餘慶路之間的康平路兩側。1930年代後期到1940年代,這一時期建築以現代派建築。從1941年到1948年,房地產開發商(「大包築頭」)進入康平路,如今康平路203弄和康平路154—168號就是這一時期建造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住房和花園面積最大的為康平路71號榮家的住宅[2]。
康平路黃園
康平路4弄3號內的西洋式平房,是上海法租界內十分罕見的平房式洋房,室內衛生設備、上下水的管道、壁爐等一應俱全。該房屋是上海紡織大王吳昆生於1940年出錢建造的,此後連同周圍土地出租給了著名園藝家黃岳淵。黃岳淵將建在真如日陷區的黃氏畜植一分場(又稱黃園)遷至康平路,這一期間黃岳淵培育了幾百盆珍稀盆景,幾百種西洋杜鵑、中國杜鵑、茶花、月季和龍柏、雪松、白皮松等一些名貴的庭園樹木的樣本,很快康平路黃園就成為上海園藝愛好者經常光顧的地方。1944年10月,蓄鬚明志的梅蘭芳為了躲避日本人的糾纏,在康平路黃園內居住了一段時間並度過了自己的50歲生日。
愛麗公寓
位於康平路餘慶路交叉路口東北角的康平路182號是一棟建成於1934年的法式建築「愛麗公寓」,以建築師女兒名字命名的。該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最特別的是入口平台位於車庫之上,設計十分巧妙。這座大樓一層樓為一個狹長形火柴盒狀建築,全部為汽車庫,面積約占整幢大樓建築面積的三分之一;二至十層住房建造在汽車庫的北端,周圍居民稱其為「九層樓」,是1985年之前康平路的最高建築。
特色花園住宅
康平路205號,建造於1923年,是一棟具有巴洛克風格的花園住宅建築。其外牆面用水泥砂漿粉刷,底層突出敞廊,敞廊由白色愛奧尼柱支撐,敞廊上部為二層露台,露台飾有古典式白色欄杆。建築的層間配有水平齒形裝飾帶,窗上冠戴三角形山花。三層的女兒牆中部風格突出,飾有巴洛克圖案。整幢建築厚重,呈現古典的藝術感,是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這棟建築傳說最初是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的房子,現為徐匯區老幹部局用房。
建於1930年的康平路1號花園住宅,兼具了現代派和西班牙式風格的花園住宅。屋頂為平緩的等坡屋面,錯落有致,鋪以紅色圓筒瓦,高挑的煙囪略有圓弧形收口。立面幾無裝飾,僅窗洞周邊做簡化線腳。底層局部架空,形成了深遠的入口門廊,門廊和柱子均為簡單的幾何體。小樓形體、線條水平流暢,裝飾簡潔,與道路轉彎地形的退讓空間相呼應,也是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實業家、大收藏家李祖夔,哲學家、教育家周抗都曾居住在康平路1號花園住宅,周抗還曾創作過一幅名為《康平路一號》的油畫。
參考文獻
- ↑ 康平路,追憶梧桐樹下洋房的故事 ,搜狐,2019-08-24
- ↑ 上海最神秘的馬路,全長不到一公里,卻禁止別人拍照! ,搜狐,20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