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康平路,是上海市徐汇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高安路,西至华山路,中间与吴兴路、宛平路、余庆路、天平路4条南北向道路交汇,是一条全长不到一公里的柏油马路,路宽15米至16米,道路两侧法国梧桐成荫。
道路历史
康平路原名麦尼尼路(Route Magniny Marcel)据有关资料记载,1922年这一地块上有三个自然村——许家宅(西濒天平路,南临康平路,东接吴兴路)、袁家宅(康平路南、宛平路两侧)和周家宅(康平路吴兴路口东北面)[1]。1930年代,法租界内华人和外侨人口激增,分别是1865年的9倍和65倍,住房、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康平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修筑的。康平路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以法国侨民名命名为麦尼尼路,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康平路。
1949年之后,康平路因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办公厅位于此地(康平路165号,简称康办)而闻名,有“上海的中南海”之称,有时也被用为中共上海市委的代称,为上海实际的政治权力中心。沿路为上海著名住宅区,居住过诸多中国政商名流。
沿街建筑风格
康平路两侧建筑物的时间跨度较长,既有20世纪初建造的类似官家大院式的“宅院”和老城厢平民住房,也有1940年代中建造的欧美风格的花园别墅和成片的西式里弄洋房,还有在1980年代以前为数不多的高楼建筑和很罕见的平房式洋房。康平路95号,是原上海体委的家属楼,建造于1980年代,与周边老洋房相比属于较为现代的建筑,NBA篮球明星姚明从小生活在那里。
西班牙与现代派建筑
1930年代,康平路建造的房屋以西班牙式为主,住房和花园面积都较大。康平路189-191号、 188号、192-198号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主要集中在天平路至余庆路之间的康平路两侧。1930年代后期到1940年代,这一时期建筑以现代派建筑。从1941年到1948年,房地产开发商(“大包筑头”)进入康平路,如今康平路203弄和康平路154—168号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住房和花园面积最大的为康平路71号荣家的住宅[2]。
康平路黄园
康平路4弄3号内的西洋式平房,是上海法租界内十分罕见的平房式洋房,室内卫生设备、上下水的管道、壁炉等一应俱全。该房屋是上海纺织大王吴昆生于1940年出钱建造的,此后连同周围土地出租给了著名园艺家黄岳渊。黄岳渊将建在真如日陷区的黄氏畜植一分场(又称黄园)迁至康平路,这一期间黄岳渊培育了几百盆珍稀盆景,几百种西洋杜鹃、中国杜鹃、茶花、月季和龙柏、雪松、白皮松等一些名贵的庭园树木的样本,很快康平路黄园就成为上海园艺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1944年10月,蓄须明志的梅兰芳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在康平路黄园内居住了一段时间并度过了自己的50岁生日。
爱丽公寓
位于康平路余庆路交叉路口东北角的康平路182号是一栋建成于1934年的法式建筑“爱丽公寓”,以建筑师女儿名字命名的。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最特别的是入口平台位于车库之上,设计十分巧妙。这座大楼一层楼为一个狭长形火柴盒状建筑,全部为汽车库,面积约占整幢大楼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二至十层住房建造在汽车库的北端,周围居民称其为“九层楼”,是1985年之前康平路的最高建筑。
特色花园住宅
康平路205号,建造于1923年,是一栋具有巴洛克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其外墙面用水泥砂浆粉刷,底层突出敞廊,敞廊由白色爱奥尼柱支撑,敞廊上部为二层露台,露台饰有古典式白色栏杆。建筑的层间配有水平齿形装饰带,窗上冠戴三角形山花。三层的女儿墙中部风格突出,饰有巴洛克图案。整幢建筑厚重,呈现古典的艺术感,是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这栋建筑传说最初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的房子,现为徐汇区老干部局用房。
建于1930年的康平路1号花园住宅,兼具了现代派和西班牙式风格的花园住宅。屋顶为平缓的等坡屋面,错落有致,铺以红色圆筒瓦,高挑的烟囱略有圆弧形收口。立面几无装饰,仅窗洞周边做简化线脚。底层局部架空,形成了深远的入口门廊,门廊和柱子均为简单的几何体。小楼形体、线条水平流畅,装饰简洁,与道路转弯地形的退让空间相呼应,也是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实业家、大收藏家李祖夔,哲学家、教育家周抗都曾居住在康平路1号花园住宅,周抗还曾创作过一幅名为《康平路一号》的油画。
参考文献
- ↑ 康平路,追忆梧桐树下洋房的故事 ,搜狐,2019-08-24
- ↑ 上海最神秘的马路,全长不到一公里,却禁止别人拍照! ,搜狐,20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