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广富林文化」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9: 行 9:
 
==特征==
 
==特征==
  
 广富林文化其主体来自[[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通过对广富林文化遗址出土陶器的陶质、型制及纹饰等研究,专家判断广富林文化遗存来自于新石器后期豫、鲁、皖交界的王油坊类型。王油坊遗址于上世纪30年代发现,时称河南龙山文化。研究表明,大约距今4000年前后,发生了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地震、海侵、洪涝、干旱等频发。在北方,黄河因泛滥,先后大改道26次,王油坊“为黄泛区淤没之地。”因此,上古先民的四处迁徙,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广富林文化其主体来自[[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通过对广富林文化遗址出土陶器的陶质、型制及纹饰等研究,专家判断广富林文化遗存来自于新石器后期豫、鲁、皖交界的王油坊类型。王油坊遗址<ref>[http://dzb.jryccm.com/shtml/jryc/20150611/79498.shtml 王油坊遗址],今日永城,2015-06-11</ref> 于上世纪30年代发现,时称河南龙山文化。研究表明,大约距今4000年前后,发生了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地震、海侵、洪涝、干旱等频发。在北方,黄河因泛滥,先后大改道26次,王油坊“为黄泛区淤没之地。”因此,上古先民的四处迁徙,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钱山漾遗址]]的广富林文化晚期地层,是直接叠压在马桥文化层之下。把广富林、钱山漾遗址的地层关系结合起来,是一个清楚并连续的年代脉络: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早期(钱山漾第一阶段)→广富林文化晚期(钱山漾第二阶段)→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的发现,解决了过去对于良渚和马桥文化之间年代缺失的疑惑。
 
[[钱山漾遗址]]的广富林文化晚期地层,是直接叠压在马桥文化层之下。把广富林、钱山漾遗址的地层关系结合起来,是一个清楚并连续的年代脉络: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早期(钱山漾第一阶段)→广富林文化晚期(钱山漾第二阶段)→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的发现,解决了过去对于良渚和马桥文化之间年代缺失的疑惑。
行 15: 行 15:
 
==广富林遗址==
 
==广富林遗址==
  
 广富林遗址于1958年被当地居民发现,此后曾被多次发掘,发掘面积达到24000平方米。该遗址由上至下分为三个文化层,其中第三层于2006年被确定为广富林文化。2013年,[[广富林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6月26日,在广富林遗址上起建的广富林文化遗址一期正式建成对外开放运营。
+
 广富林遗址于1958年被当地居民发现,此后曾被多次发掘,发掘面积达到24000平方米。该遗址由上至下分为三个文化层,其中第三层于2006年被确定为广富林文化。2013年,[[广富林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6月26日,在广富林遗址上起建的广富林文化遗址一期正式建成对外开放运营<ref>[https://www.sohu.com/a/237214284_391501 等了10年,广富林文化遗址真的要开了!空中俯瞰美不胜收!],搜狐,2018-06-22</ref>
  
 +
==视频==
 +
===<center> 广富林文化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 广富林文化遗址 </center>
 +
<center>{{#iDisplay:h30149pvhw1|560|390|qq}}</center>
 +
<center> 广富林遗址航拍视频——DP红砖文化</center>
 +
<center>{{#iDisplay:t0721bz172s|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於 2020年3月18日 (三) 21:52 的最新修訂

廣富林文化,年代介於良渚文化馬橋文化,距今4000多年,前後約600年。廣富林文化的發現,填補了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末期的文化譜系。

範圍

廣富林文化的地域範圍以上海市原松江縣佘山區廣富林村為核心,西至太湖西岸的江蘇宜興(駱駝墩遺址),北與江蘇興化南盪及王油坊連接,南至浙江餘杭、蕭山一帶(以浙江湖州錢山漾遺址最為典型,現該遺址已獨立劃為錢山漾文化類型)。

特徵

廣富林文化其主體來自黃河流域的龍山文化。通過對廣富林文化遺址出土陶器的陶質、型制及紋飾等研究,專家判斷廣富林文化遺存來自於新石器後期豫、魯、皖交界的王油坊類型。王油坊遺址[1]於上世紀30年代發現,時稱河南龍山文化。研究表明,大約距今4000年前後,發生了全球性的自然災害,地震、海侵、洪澇、乾旱等頻發。在北方,黃河因泛濫,先後大改道26次,王油坊「為黃泛區淤沒之地。」因此,上古先民的四處遷徙,其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錢山漾遺址的廣富林文化晚期地層,是直接疊壓在馬橋文化層之下。把廣富林、錢山漾遺址的地層關係結合起來,是一個清楚並連續的年代脈絡: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早期(錢山漾第一階段)→廣富林文化晚期(錢山漾第二階段)→馬橋文化。廣富林文化的發現,解決了過去對於良渚和馬橋文化之間年代缺失的疑惑。

廣富林遺址

廣富林遺址於1958年被當地居民發現,此後曾被多次發掘,發掘面積達到24000平方米。該遺址由上至下分為三個文化層,其中第三層於2006年被確定為廣富林文化。2013年,廣富林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6月26日,在廣富林遺址上起建的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正式建成對外開放運營[2]

視頻

廣富林文化 相關視頻

廣富林文化遺址
廣富林遺址航拍視頻——DP紅磚文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