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经济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幸福的经济学》,[美] 理查德·A.伊斯特林 著,笪舒扬 译,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书籍是知识[1]的源泉,只有书籍才能解救人类,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真正的、有理性[2]的人。唯有这种人能真诚地热爱人,尊重人的劳动,衷心地赞赏人类永不停息的伟大劳动所创造的最美好的成果。
内容简介
《幸福的经济学》是“幸福经济学之父”理查德·伊斯特林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潜心研究,综合其他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新的研究成果,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对一些核心的“幸福”问题做出的解答。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量实例向读者进一步证实了“伊斯特林悖论”,告诉我们幸福并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财富多少。
此外,书中还详细地举例研讨了一些关于幸福的其他问题,如:幸福能否被测量?赚更多的钱能否彻底提升幸福感?需求伴侣、拥有婚姻、生育子女、宗教信仰、锻炼身体等能否对获得幸福有所帮助?性别、年龄、健康又能否左右你的幸福?
书中还探讨了一些公共政策问题。比如:政府是否应该致力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一个国家是否要富裕起来才能使国民幸福?经济增长是否为改变国民幸福的途径?……
作者通过大量实证案例进行理性推理,加以经济学与心理学的论据观点,带领读者一步步寻找有关幸福的答案以及幸福的真正意义,并呼吁人们正视经济与幸福的关系。
作者介绍
理查德 A.伊斯特林(Richard A.Easterlin)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协会杰出研究员。曾任美国人口协会、经济史协会和西方国际经济协会主席。
伊斯特林是最早对主观快乐进行理论研究的当代经济学家。他在1974年的着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了所谓的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收入增加并不一定会使快乐增加。首先,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长期的动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乐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其次,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长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最后,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乐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快乐。
参考文献
- ↑ 什么是知识?,搜狐,2016-08-13
- ↑ 理性,是解决绝大多数问题的关键,搜狐,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