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淮西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平淮西碑

作者韩愈

年代唐代

出 处 :《全唐文

体 裁散文

平淮西碑。又名韩碑,由唐代文学家韩愈撰文,记述了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裴度平定淮西(今河南省东南部)藩镇吴元济的战事。

背景

此文写的是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平定淮西(今河南省东南部)藩镇吴元济的战事。当时吴元济手握重兵,据地千里,对大唐威胁甚重。为了平定淮西,唐宪宗下令讨伐叛贼。由于用兵不利,平淮之战虽连打几年,却收获甚微。最后,才在朝中重臣裴度统领下,由部将李愬在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10月乘敌不备,采用掏心战术,以三千兵勇,借风雪一夜,突袭吴元济老巢,在蔡州活捉敌魁吴元济。此一战不仅结束了长达5年之久的平叛,结束了蔡州长达52年的割据局面,稳定了大唐基业,也让裴度、李愬一战成名,为万民仰望。这就是史称“李愬雪夜入蔡州”的由来。作为历史上的著名战例,这段历史自然被载入史册(直至后来被选入中学生的课本当中),足见其深远的影响。而《平淮西碑》正是在这场战斗之后,为了表彰这些人的功绩,由皇帝授意撰文立碑,以示后人。在今天看来,这本是一桩文坛佳话,在当时却引发了一场惊动朝野的麻烦官司。

韩愈本是文官,最初是管诉讼官司的法官。如果不是国家危急,也暴露不出他的军事才能。

唐代中期,朝廷急需对淮西用兵,可两个主战的宰相都被当街刺杀,一个死亡一个受伤。一时间主和派势力抬头,政策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

关键当口韩愈挺身而出,写了一篇《论淮西事宜状》的奏折。把战略、战术,甚至后勤与地区特殊形势都分析地头头是道,最后以“我军必胜!”做为文章结尾升华了主题、鼓舞了士气。

皇帝也颇为惊讶,没想到韩爱卿你不仅是个文官,还是个将首!《论淮西事宜状》坚定了皇帝出兵的决心,显露军事家风范的韩愈被任命为这场军事行动的“行军司马”,也就是参谋长。

淮西之战以胜利告终,如此重大的胜利怎能不歌功颂德呢?

那么记录这件功绩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韩愈了。一则韩愈是当事人之一,无论全局还是细节处都比较熟悉;二则韩愈是大文豪,文采远超别人一大截。著名的《平淮西碑》一气呵成,立于蔡州城门口。

按照惯例,本文开头一定要说明胜利源于皇帝的英明领导,同时也指出了当时比较严峻的社会形势,再说淮西之战是民心所向众志成城,结尾处再次强调皇帝的高瞻远瞩……碑文顺利完成。

可作为当事人,韩愈的文章竟叙述异常平淡。事情是这样的,最初情报显示敌人因为对外用兵造成老巢蔡州空虚,是韩愈自告奋勇要求率领一支精兵去偷袭蔡州。纵观韩愈的一生,这种“逢敌必亮剑”的精神随处可见,与一般文人比充满了血性。

同时,韩愈还稳妥地选择了富有带兵经验的李愬去完成这次具体行动,没想到创造了史册留名的奇袭。

在韩愈眼中,李愬夜袭蔡州只是淮西之战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已,可偏偏立功的叫李愬,正是他让韩愈版的《平淮西碑》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愬的老婆是唐安公主的女儿,这个丈母娘可是身份显赫。唐安公主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后来成为唐顺宗,自己虽然只活了23岁,却破天荒地成为中国历史首位享受追谥、立庙待遇的公主。后世公主能够获得追封就是沾了这位唐安公主的光。

有这样厉害的丈母娘,女儿自然也是身份显赫。李愬的老婆得知老公的功劳被埋没,当天便气势汹汹地进宫找皇帝理论,告状碑文不实,韩愈在拍总指挥裴度的马屁,却忽略将领的功劳。而李愬的部将石孝忠更加直接,他派兵将韩愈的原版真迹当众用长绳拉倒,并用工具磨去了内容。

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平淮西碑》,行文结构还是一样,只不过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主要功绩是奇袭得手的李愬,而不是总指挥裴度了。

原文

天以唐克肖其德,圣子神孙,继继承承,于千万年,敬戒不怠,全付所覆,四海九州,罔有内外,悉主悉臣。高祖太宗,既除既治。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极炽而丰。物众地大,孽芽其间。肃宗代宗,德祖顺考,以勤以容。大慝适去,稂莠不薅,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睿圣文武皇帝既受群臣朝,乃考图数贡曰:“呜呼!天既全付予有家,今传次在予。予不能事事,其何以见于郊庙?”群臣震慑,奔走率职。明年平夏,又明年平蜀,又明年平江东,又明年平泽潞,遂定易定,致魏博贝卫澶相,无不从志。皇帝曰:“不可究武,予其少息。”九年,蔡将死,蔡人立其子元济以请。不许,遂烧舞阳、犯叶、襄城,以动东都,放兵四劫。皇帝历问于朝,一二臣外皆曰:“蔡帅之不庭授,于今五十年,传三姓四将,其树本坚,兵利卒顽,不与他等。因抚而有,顺且无事。”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皇帝曰:“惟天惟祖宗所以付任予者,庶其在此。予何敢不力?况一二臣同,不为无助。”曰:“光颜!汝为陈许帅,维是河东、魏博、郃阳三军之在行者,汝皆将之。”曰:“重胤!汝故有河阳、怀,今益以汝。维是朔方、义成、陕、益、凤翔、延庆七军之在行者,汝皆将之。”曰:“弘!汝以卒万二千,属而子公武往讨之。”曰:“文通!汝守寿,维是宣武、淮南、宣歙、浙西四军之行于寿者,汝皆将之。”曰:“道古!妆其观察鄂岳。”曰:“愬!汝帅唐、邓、随,各以其兵进战。”曰:“度!汝长御史,其往视师。”曰:“广度!惟汝予同,汝遂相矛,以赏罚用命不用命!”曰:“弘!汝其以节都统诸军。”曰:“守谦!汝出入左右,妆惟近臣,其往抚师。”曰:“度!汝其往,衣服饮食予士。无寒无饥,以既厥事。遂生蔡人,赐汝节斧,通天御带,卫卒三百。凡兹廷臣,汝择自从。惟其贤能,无惮大吏。庚申,予其临门送汝。”曰:“御史!予悯士大夫战甚苦,自今以往,非郊庙祠祀,其无用乐。” 颜、胤、武合攻其北,大战十六,得栅城县二十三,降人卒四万。道古攻其东南,八战,降万三千。再入申,破其外城。文通战其东,十余遇,降万二千。愬人其西,得贼将,辄释不杀;用其策,战比有功。十二年八月,丞相度至师,都统弘责战益急,颜、胤、武合战亦用命。元济尽并其众洄曲以备。十月壬申,愬用所得贼将,自文城因天大雪,疾驰百二十里,用夜半到蔡,破其门,取元济以献。尽得其属人卒。辛巳,丞相度入蔡,以皇帝命赦其人,淮西平,大飨赉功。师还之日,因以其食赐蔡人。凡蔡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斩元济京师。册功,弘加侍中,愬为左仆射,帅山南东道。颜、胤皆加司空,公武以散骑常侍帅鄜坊、丹、延,道古进大夫,文通加散骑常侍,丞相度朝京师,道封晋国公,进阶金紫光禄大夫,以旧官相,而以其副总为工部尚书,领蔡任。既还奏,群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皇帝以命臣愈。臣愈再拜稽首而献文曰: 唐承天命,遂臣万邦;孰居近土,袭盗以狂。往在玄宗,崇极而圮,河北悍骄,河南附起。四圣不宥,屡兴师征,有不能克,益戍以兵。夫耕不食,妇织不裳,输之以车,为卒赐粮。外多失朝,旷不岳狩,百隶怠官,事忘其旧。帝时继位,顾瞻咨嗟;惟汝文武,孰恤予家。既斩吴蜀,旋取山东,魏将首义,六州降从。 淮蔡不顺,自以为强,提兵叫谁,欲事故常。始命讨之,遂连奸邻,阴遣刺客,来贼相臣。方战未利,内惊京师;群公上言,莫若惠来。帝为不闻,与神为谋,乃相同德,以讫天诛。 乃敕颜、胤、恕、武、古、通,咸统于弘,各奏汝功。三方分攻,五万其师,大军北乘,厥数倍之。常兵时曲,军士蠢蠢,既翦陵云,蔡卒大窘。胜之邵陵,郾城来降,自夏入秋,复屯相望。兵顿不励,告功不时,帝哀征夫,命相往釐。士饱而歌,马腾于槽,试之新城,贼遇败逃。尽抽其有,聚以防我,西师跃入,道无留者。额额察城,其疆千里,既入而有,莫不顺俟。 帝有恩言,相度来宣:“诛止其魁,释其下人。”蔡之卒夫,投甲呼舞,蔡之妇女,迎门笑语。蔡人告饥,船粟往哺;蔡人告寒,赐以缯布。始时蔡人,禁不往来;今相从戏,里门夜开。始时蔡人,进战退戮,今旰而起,左飧右粥。为之择人,以收余惫,选吏赐牛,教而不税。蔡人有言:始迷不知;今乃大觉。羞前之为。蔡人有言:天子明圣,不顺族诛,顺保性命。汝不吾信,视此蔡方;孰为不顺,往斧其吭。凡叛有数,声势相倚,吾强不支,汝弱奚恃?其告而长,而父而兄,奔走偕来,同我太平。淮蔡为乱,天子伐之,既伐而饥,天子活之。始议伐蔡,卿士莫随,既伐四年,小大并疑。不赦不疑,由天子明。凡此蔡功,惟断乃成。既定淮蔡,四夷毕来;遂开明堂,坐以治之。[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