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希伯来人」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Link style|time=2015-12-11T10:39:51+00:00}} {{不是|以色列人|犹太人}} {{Jew}} '''希伯来人'''({{lang-he|עברים}};标准希伯来语:ʿIvrim;…”)
 
行 1: 行 1:
{{Link style|time=2015-12-11T10:39:51+00:00}}
+
 
{{不是|以色列人|犹太人}}
+
'''希伯来人'''(עברים;标准希伯来语:ʿIvrim;[[:en:Tiberian vocalization|提比里亚发音]]:ʿIḇrîm)(又作עבריים;标准希伯来语:ʿIvriyyim;提比里亚发音:ʿIḇriyyîm)自称“[[以色列人]]”。他们在[[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以色列王国 (前期)|以色列王国]],首位国王是[[扫罗王]],第二位是[[大卫王]],第三位国王是大卫王之子[[所罗门]]。所罗门王在位时期国力鼎盛,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所罗门王死后,国家分裂成以色列(北国)和犹大(南国)两个国家。西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人征服,西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迦尔底亚人灭。
{{Jew}}
 
'''希伯来人'''({{lang-he| עברים}} ;标准希伯来语:ʿIvrim;[[:en:Tiberian vocalization|提比里亚发音]]:ʿIḇrîm)(又作עבריים;标准希伯来语:ʿIvriyyim;提比里亚发音:ʿIḇriyyîm)自称“[[以色列人]]”。他们在[[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以色列王国 (前期)|以色列王国]],首位国王是[[扫罗王]],第二位是[[大卫王]],第三位国王是大卫王之子[[所罗门]]。所罗门王在位时期国力鼎盛,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所罗门王死后,国家分裂成以色列(北国)和犹大(南国)两个国家。西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人征服,西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迦尔底亚人灭。
 
  
 
 在[[公元前13世纪]],希伯来人定居在[[迦南]]。他们使用[[迦南人]]的语言,尽管他们的文化有别于本地迦南人的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区别是一个激辩中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宗教方面非常敏感。
 
 在[[公元前13世纪]],希伯来人定居在[[迦南]]。他们使用[[迦南人]]的语言,尽管他们的文化有别于本地迦南人的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区别是一个激辩中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宗教方面非常敏感。
  
 
== 语源 ==
 
== 语源 ==
 希伯来人的名称源自[[希伯]](''Eber'')。根据{{Bible|创世记|10|12-14}},希伯是[[挪亚]]的[[玄孙]]、[[闪]]的曾孙、[[亚法撒]]的[[孙子]]<ref>{{Bible|创世记|10|24}}</ref><ref>《[[袖珍圣经辞典]]》第460条</ref>。
+
 希伯来人的名称源自[[希伯]](''Eber'')。根据{{Bible|创世记|10|12-14}},希伯是[[挪亚]]的[[玄孙]]、[[闪]]的曾孙、[[亚法撒]]的[[孙子]]<ref>{Bible|创世记|10|24}</ref><ref>《[[袖珍圣经辞典]]》第460条</ref>。
  
 
== 族源 ==
 
== 族源 ==
{{Unreferencedsect|time=2012-11-12T05:30:27+00:00}}
 
{{globalize}}
 
 
 《[[阿马尔纳信札]]》被成功解读后。若干学者急切地判定信札中谈到的“哈比鲁人”(Habiru)就是希伯来人。特别是信札中的“哈比鲁人”被称作游牧民、袭击者和歹徒。这与圣经旧约([[约书亚记]])中,对受约书亚领导征服迦南的希伯来人的相关描述特别契合。
 
 《[[阿马尔纳信札]]》被成功解读后。若干学者急切地判定信札中谈到的“哈比鲁人”(Habiru)就是希伯来人。特别是信札中的“哈比鲁人”被称作游牧民、袭击者和歹徒。这与圣经旧约([[约书亚记]])中,对受约书亚领导征服迦南的希伯来人的相关描述特别契合。
  
行 29: 行 25:
  
 
== 十二支派 ==
 
== 十二支派 ==
{{Main|以色列十二支派}}
 
 
 术语“十二支派”(Tribes)指《[[希伯来圣经]]》中族长[[雅各]](后来改名“[[以色列]]”。有基于文本研究的假设认为,这个改名是一位旧约编辑者的尝试。)的后裔。希伯来人也被用来指称雅各的后裔。圣经旧约记载雅各有十一个儿子。土地就在他们之间分,除了约瑟,他的份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利未的后代专职做祭司,不分土地。因此,圣经上希伯来人由十二支派(占有土地的十二个部落)组成。
 
 术语“十二支派”(Tribes)指《[[希伯来圣经]]》中族长[[雅各]](后来改名“[[以色列]]”。有基于文本研究的假设认为,这个改名是一位旧约编辑者的尝试。)的后裔。希伯来人也被用来指称雅各的后裔。圣经旧约记载雅各有十一个儿子。土地就在他们之间分,除了约瑟,他的份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利未的后代专职做祭司,不分土地。因此,圣经上希伯来人由十二支派(占有土地的十二个部落)组成。
  
行 46: 行 41:
  
 
== 参见 ==
 
== 参见 ==
{{Portal box|犹太教|以色列}}
 
 
* [[以色列人]]
 
* [[以色列人]]
 
* [[希伯来语]]
 
* [[希伯来语]]
 
* [[锡安主义]]
 
* [[锡安主义]]
 
+
==链接==
[[Category: 以色列人]]
+
*[[以色列人]]
[[Category: 古代族群]]
+
*[[古代族群]]
[[Category: 犹太历史]]
+
*[[犹太历史]]

於 2019年1月1日 (二) 20:39 的修訂

希伯來人(עברים;標準希伯來語:ʿIvrim;提比里亞發音:ʿIḇrîm)(又作עבריים;標準希伯來語:ʿIvriyyim;提比里亞發音:ʿIḇriyyîm)自稱「以色列人」。他們在公元前11世紀建立了以色列王國,首位國王是掃羅王,第二位是大衛王,第三位國王是大衛王之子所羅門。所羅門王在位時期國力鼎盛,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所羅門王死後,國家分裂成以色列(北國)和猶大(南國)兩個國家。西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被亞述人征服,西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迦爾底亞人滅。

公元前13世紀,希伯來人定居在迦南。他們使用迦南人的語言,儘管他們的文化有別於本地迦南人的文化。這兩種文化的區別是一個激辯中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在宗教方面非常敏感。

語源

希伯來人的名稱源自希伯(Eber)。根據Template:Bible,希伯是挪亞玄孫的曾孫、亞法撒孫子[1][2]

族源

阿馬爾納信札》被成功解讀後。若干學者急切地判定信札中談到的「哈比魯人」(Habiru)就是希伯來人。特別是信札中的「哈比魯人」被稱作遊牧民、襲擊者和歹徒。這與聖經舊約(約書亞記)中,對受約書亞領導征服迦南的希伯來人的相關描述特別契合。

如此的結論被證明是草率的。隨後的研究,結合了語言學的方法,並對其他古代文明的文獻提到的「哈比魯人」進行了考察。現在一般認為,「哈比魯人」指的是一群集合起來的無國家的流亡者。他們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卻不是一個入侵迦南的強大部落。

實際上,根據聖經舊約的描述來確定「哈比魯人」是否等同於希伯來人也許是不科學的。

另一種理論認為,希伯來人就是古埃及文獻中神秘的所謂喜克索斯人。喜克索斯人屬於塞姆語族(閃米特人)。他們不斷地移居埃及。最終武力奪取了衰落的法老的權力。喜克索斯人在幾百年後被驅逐出埃及。與聖經舊約中的希伯來人寄居埃及的相關描述(比如寄居的時間)符合。

實際上,正是底比斯第十七王朝的雅赫摩斯一世(希伯來語中的「阿摩西斯」),順尼羅河而下收復孟斐斯,驅逐喜克索斯人。與聖經舊約的描述截然相反,雅赫摩斯是喜克索斯人的敵人,是他用武力將喜克索斯人逐出埃及。一個引人好奇的事實是埃及第十五王朝的六個喜克索斯人統治者中的第三位名叫雅各伯赫(Yaqob-her),與聖經舊約中的希伯來人的族長雅各(Jacob)相似。當然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常用的名字。但仍然與聖經舊約形成了對比,也許最終我們會發現雅各不僅是希伯來人的族長,同時是埃及的法老。

在希伯來文化中保存了很多迦南和兩河流域的文化因素。比如聖經舊約中挪亞方舟的故事與蘇美爾人的Ziusudra/Utnapishtim故事。後者的故事中有方舟,神靈因為憤怒而釋放大洪水,嫉妒的神Enlil(巴比倫語Enlil,迦南語El)以及反對他的智慧神Enki(巴比倫語Ea)。

文獻資料顯示希伯來人居住在村落,飼養牲畜。周期性地將牲畜移往更乾燥的不適宜耕種的地區放牧。這種方式就被稱為「季節性牲畜移動」。因此很多學者認定希伯來人不過是迦南人罷了,他們居住在迦南地條件艱苦的山區。長時間以來與其他迦南人隔絕,因此有了獨特的發展道路,其中包括崇拜El神更甚於Hadad神。

以上的關於希伯來人起源的說法可能都部分地正確。也許真實情況是這樣:有一群被隔絕的迦南人設法山區定居。山區在迦南地東部是主要地形。他們吸收了其他的遷徙群體諸如「哈比魯人」。文化融合使他們獲得了不同於以往的特性。後來,這個組合而成的部落與迦南人截然不同。他們移居埃及,成為了埃及文獻中統治埃及的喜克索斯人。在他們被驅出埃及回到迦南地的時候,他們自認與迦南人無任何關係。正如他們已經迥異於他們的祖先。以上的理論各有其支持者和批評者,相互之間並不是絕對排斥的。

十二支派

術語「十二支派」(Tribes)指《希伯來聖經》中族長雅各(後來改名「以色列」。有基於文本研究的假設認為,這個改名是一位舊約編輯者的嘗試。)的後裔。希伯來人也被用來指稱雅各的後裔。聖經舊約記載雅各有十一個兒子。土地就在他們之間分,除了約瑟,他的份由他的兩個兒子分。利未的後代專職做祭司,不分土地。因此,聖經上希伯來人由十二支派(占有土地的十二個部落)組成。

當代的猶太人僅僅是十二支派中的少數幾支的後裔。猶大支派、便雅憫支派和利未支派(專做祭司的支派,在猶大國和以色列國不擁有土地,與其他支派不同)的一部分,即原來南部猶大國的後代,被猶太人和很多基督徒視為當代猶太人的祖先。有人認為西緬支派也是當代猶太人的祖先,這是因為認為當時西緬支派已經完全被猶大支派所吸收。十二支派其餘的那些支派屬於北部以色列國,在北國以色列亞述帝國征服後,被流放,這就是所謂的「以色列消失的十支派」。

某些基督教團體有時使用希伯來人這個術語來指稱耶穌出生前的猶太人,與耶穌出生後的猶太人作區分。這種區分來源於基督教的觀點,即猶太人拒絕承認耶穌是他們的彌賽亞或救世主時,他們原獨有的上帝選民身份轉移到全世界的基督徒身上。這種劃分方法不為猶太人所接受。

1948年現代以色列建國後,認為要團結流落到全世界所有本民族的人,所以他們採取了以色列為國名,沒有採用猶大作為國名,自稱為希伯來民族,而不是猶太民族。但居住在以色列的人不等於所有猶太人,而猶太人這個名詞已經被世界各地廣泛接受。

參考文獻

  1. {Bible|創世記|10|24}
  2. 袖珍聖經辭典》第460條

外部連結

參見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