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巴人故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人故居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巴人故居

地理位置;大堰镇大堰村

层数;两层

结构;纯木质

巴人故居位于奉化市大堰镇大堰村,分为上下两层,为纯木质结构,主体成红色。巴人晚年的卧室在故居一楼,有前后两间组成。卧室北面为厨房,陈列有巴人使用过的部分器具,二楼为陈列室,收藏有巴人塑像一尊、巴人著作49册、相关书籍21册、原始照片28幅及巴人手稿等。[1]

巴人故居,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进入故居之前,要穿过一座雕梁画栋、重檐彩壁的旧式门楼,门楼上方刻有“尚书第”的牌匾,两边坐立着一对相向而望的石狮子。相传,门楼为明嘉靖年间工部尚书王钫所建,整个阊门院落占地数万亩。后房屋毁于大火,惟门楼历经五百多年,至今仍完好无损,印证着这里曾经是车马盈门的深深庭院。

巴人,曾主编《新奉化》、《译报大家谈》,曾任《四明日报》编辑,著有小说《疲惫者》,短篇小说集《监狱》,翻译《苏俄女教师日记》、日本长篇小说《》等。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并于1926-1935年间三次被捕,1937年重新入党并任中共江苏省文委委员。与许广平郑振铎胡愈之等共同编辑《鲁迅全集》。1941年先后云往香港新加坡任星(新加坡)华战时宣传部长。巴人还是我国首位驻印度尼西亚大使(1950年),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1960年反右倾,被撤销一切职务。1966年完成《印度尼西亚历史》初稿。文革期间遭批斗,1972年病逝,1979年6月平反,恢复政治名誉。

单体位于大堰镇大堰村内、县溪西岸约150米处。距尚田镇大约16公里,县级公路尚董线可直达,路面大部分为柏油路面,路况较好。另外有大堰至大公岙公路与境外的宁海县相连。在巴人故居东边和南边分别有王钫故居门楼和王四佐故居。目前巴人墓及故居保护得较好。

参考来源

  1. 巴人故居: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 200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