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岳麓书院,桔子洲头(徐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岳麓书院,桔子洲头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岳麓书院,桔子洲头》中国当代作家徐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岳麓书院,桔子洲头

湖南省省会长沙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在中国古代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仅汉代文化而言,这里有长沙马王堆遗址,有贾太傅祠。说它美丽,是因为城市傍水依山,湘江流水,纵贯南北,东侧有浏阳河,蜿蜒曲折,西侧有岳麓山,清新秀丽。如今,长沙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人口115万人。

徐光学、申凡、戴军结伴乘火车从湘潭来到长沙。在长沙火车站,徐光学就发现车站乱成一团,这里几乎有来自全国各地外出搞串联的红卫兵兵团。除湖南本省的以外,徐光学还看见附近各省都有许多红卫兵兵团,他甚至还看见了北京的红卫兵旗帜和黑龙江省的“红卫兵造反团”的红旗。这些红卫兵们大多是想去韶山冲瞻仰毛泽东故居。徐光学一行三人走出乱哄哄的火车站,来到红卫兵军人接待站。过去,这里是个军人接待站,现在,临时改为红卫兵接待站。徐光学、申凡、戴军办好了手续,住进接待站。

长沙的“文化大革命”的形势发展迅速,文攻武卫已经开始了。徐光学对此不太感兴趣,申凡与戴军也是如此,于是,三人就像一个小团伙似的结伴串联。他们不参加什么批斗大会,也不参加什么是武斗行动,只是到处走走,到处看看。既然到了长沙,那就不妨先到大街上去转转。他们三人在长沙的大街遛达遛达,发现长沙的大街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同合肥、南昌差不多。不过,长沙的历史文化却有自己的特色。就在长沙市内就有天心公园、白沙古井、开福寺、贾太傅祠、船山学社旧址、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烈士公署纪念碑等人文景点。

徐光学、申凡、戴军首先去天心公园游玩。天心公园位于长沙老城东南角,隔湘江与岳麓山相望。天心公园原是一个著名的楼阁----天心阁所在地。这里曾经是个非常美丽而且极不寻常的地方。据史书记载,1852年太平天国在进攻长沙时,西王萧朝贵曾在此与清兵鏖战,并殉身于此;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曾于此开会;1930年红军战长沙时,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曾在此部署战斗。现在,徐光学来到这里参观时,没有看见天心阁,天心阁于1938年被一场大火烧毁。那天心阁原址上只有一片瓦砾,唯有两堵残墙可怜兮兮地立在公署的一角,仿佛一只丑小鸭。不过,天心阁里的环境还算是不错的。里面已经修建了一些亭子、轩榭、围栏等,与人工培植的花草树木相映成趣。春天来临,花草都长得比较茂盛,显出盎然生机。徐光学站在天心阁旧址上,望着默默北去的湘江流水,看着幽幽静立的岳麓群山,心中不禁产生了许多感慨……

从天心公园走出来,徐光学等人又去看长沙名井----白沙井。这口井被人誉为长沙第一井。毛泽东有诗词云“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他所饮的水就是这口井里的水。这口井的水有什么特别的呢?请听一下长沙的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徐光学等在白沙井那儿看了看,当时,白沙井共有四眼,每一眼大约有二尺见方。那从井底涌出的清泉,洁净无比,走得有点累了的徐光学索性就从这白沙井中舀点水喝。一口甘泉下肚,一种爽逸的感觉涌遍全身。申凡与戴军也都舀点水来解渴,大家都有同样的感觉。他们不得不同意毛主席他老人家为什么一定要饮长沙水了。

在长沙城内,徐光学和申凡、戴军观光了开福寺、贾太傅祠、船山学社旧址、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烈士公署纪念碑等处。

来到长沙的一定要去的地方是橘子洲。橘子洲,是长沙城边湘江中的一个江心小渚,长约十里。它以岳麓山为邻,与湘江水为伴,风光美不胜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自古以来,长沙便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曾被誉为“小蓬莱”。远在唐代,这里就盛产南橘,有杜甫诗“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为证。长沙人说,凡是来长沙而没看橘子洲的人不算真正到过长沙。徐光学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他同申凡、戴军步行来到湘江边上,再乘小船抵达橘子洲上。此时正值春天,他放眼橘子洲,见到洲上渚清沙白,桃李争春,花草遍地,树林中鸟鸣嘤嘤,芳草上蜂蝶飞舞。站在橘子洲头的徐光学,西望岳麓山,见层峦耸翠;东瞰长沙城,见都市繁华。徐光学觉得这里的山、水、洲、城几乎完美地融为一体,犹如放大的盆景、多彩的油画、流动的音乐。

这里的景色真美,难怪毛主席他老人家对此地情有独钟。他几次到橘子洲附近湘江上游泳。早在1925年,毛泽东就写下了著名的词《沁团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徐光学一边吟诵着毛主席的诗词,一边放眼湘江,目光随着湘江流水悠悠北去……

湘江的西岸是著名的岳麓山。岳麓山,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它南接衡岳,北望洞庭,西临茫茫原野,东瞰滔滔湘流,静如龙蛇逶迤,动如骏马奋蹄,凌空俯视如一微缩盆景,侧视远观如一天然屏壁。可谓人间奇景,湘省大观。岳麓山是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名山胜地。书中书院----岳麓书院创办于唐末五代,为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而不衰。书院历尽千年沧桑,至今弦歌不绝。1926年岳麓书院被定名为湖南大学。古代许多先贤曾在此讲学,其中著名的有朱熹、张栻、王阳明、王先谦等。而从山中书院走出来的学生更是了不得,光是清朝就有哲学家王夫之、理财大家陶澍、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外交家郭嵩焘、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以及教育家杨昌济等等。能去这样的一所山中书院看看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徐光学与申凡、戴军离开橘子洲向西登岸,向岳麓山走去。

春天的岳麓山如一幅壮美的画在徐光学面前徐徐展开。一条大路直通山里,大路边不时地还可以看见弯曲的古道。那古道足以证明山中书院之古老。徐光学走在这个大路上,心情很轻松,路两边是蓊蓊郁郁的树,这些树都相当古老,有六朝的罗汉松,有唐宋的银杏等,山坡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其中长沙市的市花----杜鹃花已迫不及待地迎着春光开放了。山风吹来,给步行微微有点累的徐光学等人送阵阵清凉,也送来了缕缕山花的清芬。

转过一个小弯,在徐光学的眼前出现一片巨大的山谷,那是著名的清风峡,峡内林木茂密,古树参天,在峡之入口处有一片建筑,那就湖南大学。走进湖南大学,也就意味着走进岳麓书院了。

来到古老的书院正门前。几级台阶之上是一个用琉璃瓦覆盖的飞檐式的门楼,显得古色古香。门头上有“岳麓书院”几个錾金大字。门之两边还有一幅对联:“唯楚有材,於斯为盛。”这幅对联虽然有点霸气,但也透露出书院自身有值得其骄傲的地方。走进书院里面,徐光学看见了许多古式房屋。除了二门之外,还有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徐光学等三人慢慢地观瞻这些古老的建筑。徐光学边看边思索,边想象当年的盛况。在这些建筑里,给徐光学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讲堂。走进讲堂,首先映入他的眼帘是高悬檐下的“实事求是”的匾额。此匾是该校校长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1917年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时撰写的。这在当时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一次大变革,校长手谕“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的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毛泽东青年时代曾在这里求学,“实事求是”对他思想的[形成]]生了深远的影响。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课后,曾仿岳麓书院,手书“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徐光学徜徉在书院的花径之上,很有情致地欣赏着这一片风景。红日西垂,天色渐暮,徐光学等人必须返回长沙红卫兵军人接待站,否则晚上将没饭吃也没地方休息。那岳麓山上岳麓寺和那被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徐光学很想去看一看,可实在是来不及。

踏着斜阳,在申凡和戴军的陪同下,徐光学向长沙走来……[1]

作者简介

徐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