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岩黄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岩黄连

中文名称:岩黄连

别称:岩胡、岩连、菊花黄连、土黄连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目科:罂粟目、罂粟科

属种: 紫堇属、石生黄堇

毒性: 无毒

岩黄连,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石生黄堇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的全草。分布于甘肃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注 1],利湿,止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肝炎,口舌糜烂,火眼,目翳痢疾腹泻,腹痛[注 2]痔疮出血。[1][2][3]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归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止血。

主治

肝炎,口舌糜烂,火眼,目翳痢疾腹泻,腹痛,痔疮出血。

相关配伍

  1. 治朦皮火眼翳子:岩黄连3g,龙胆草3g,上梅片1.5g。共研末,装瓷杯内蒸透后,用灯草蘸药点入眼内。(《贵州民间药物》)
  1. 治痔疮出血及红痢:岩黄连15g,蒸酒60g服。(《贵州民间药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点患处。

使用注意

忌燥、辣食物。

采集加工

秋后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

淡绿色易萎软草本,高30-40厘米,具粗大主根和单头至多头的根茎。茎分枝或不分枝;枝条与叶对生,花葶状。基生叶长约10-15厘米,具长柄,叶片约与叶柄等长,二回至一回羽状全裂,末回羽片楔形至倒卵形,约长2-4厘米,宽2-3厘米,不等大2-3裂或边缘具粗圆齿。总状花序长约7-15厘米,多花,先密集,后疏离。苞片椭圆形披针形,全缘,下部的约长1.5厘米,宽1厘米,上部的渐狭小,全部长于花梗花梗长约5毫米。花金黄色,平展。萼片三角形,全缘,长约2毫米。外花瓣较宽展,渐尖,鸡冠状突起仅限于龙骨状突起之上,不伸达顶端。上花瓣长约2.5厘米;距约占花瓣全长的1/4,稍下弯,末端囊状;蜜腺体短,约贯穿距长的1/2。下花瓣长约1.8厘米,基部近具小瘤状突起。内花瓣长约1.5厘米,具厚而伸出顶端的鸡冠状突起。雄蕊束披针形,中部以上渐缢缩。柱头2叉状分裂,各枝顶端具2裂的乳突。蒴果线形,下弯,长约2.5厘米,具1列种子。[4]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林缘岩石隙缝中。[5]分布于甘肃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6]

性状鉴别

根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下部有分枝,直径0.5-2cm。表面淡黄色至棕黄色,具纵裂纹或纵沟,栓皮发达易剥落;质松,断面不整齐,似朽木状,皮部与木部界限不明显。叶具长柄,柔软卷曲,长10-15cm;叶片多皱缩破碎,淡黄色,完整者二回羽状分裂,一回裂片5枚,奇数对生[注 3],末回裂片菱形或卵形。气微,味苦涩。

药理作用

  1. 抗肿瘤作用。
  2. 安定作用。
  3. 镇痛作用。
  4. 抗菌作用。[7]

现代应用

治疗肝炎。

相关论述

《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止痛止血。”

视频

深山实录:采药老人攀爬十几米光滑绝壁,采摘中药“岩黄连”
神草36味:岩黄连

注释

  1. “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清热法之一。适用于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证或疮疡疔毒的治法。症见高热烦扰、口燥咽干、便秘尿黄、或吐衄发斑,或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常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石膏、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代表清热类食物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宜于治疗热证。用痛肿疔毒等病证的治法。
  2. “腹痛”:腹痛(abdominal pain)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促使患者就诊的原因。腹痛多由腹内组织或器官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或损伤所致,也可由胸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此外,腹痛又是一种主观感觉,腹痛的性质和强度,不仅受病变情况和刺激程度影响,而且受神经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即患者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相同病变的刺激在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时期引起的腹痛在性质、强度及持续时间上有所不同。
  3. “对生”:对生(opposite,opposite phyllotaxis)为叶序形式之一。指每个节上着生两片叶的叶序。如女贞、芝麻、薄荷、丁香等的叶序。各以180°开度位于同节的每两叶与相邻节的相互直交者称为交互对生(decussate),是对生叶序中最常见的〔绣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龙胆(Gentiana scabra)的同化叶〕,在前节的叶垂直上方完全重叠连续排列的称为二列对生(distichous opposite),已知有些植物的先出叶和次节叶间就是这样排列的(如山香圆的腋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