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丹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蒙古马

图片来自环中马术

科学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哺乳纲 Mammalia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马科 Equidae

  马属 Equus

  山丹马

山丹马,是以驮载为主的兼用型马品种,产于中国甘肃山丹军马场[1] 。该马是以当地马与顿河马杂交育成,只含1/4的顿河马血液,1984年经鉴定命名。该马头中等大,颈稍斜,毛色以骝为主,黑色次之。体质结实,富悍威,对高寒山地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

外形特征

山丹马体质粗糙结实,体型长方,躯干粗壮,头大中小等,而耳小灵活,额宽;颈中等长较倾斜,背长宽平直。胸深宽。胸围发育良好,有草腹,尻宽中长,偏短斜,四肢结实干燥,后肢有轻度刀状或外向,关节稍大,筋腱明显,蹄质紧硬,毛色以骝、黑、栗毛为主,少有白章。

产地分布

山丹马是在甘肃省山丹县大马营草原上培育成的新品种, 1984年7月在山丹马场召开了品种鉴定会议通过验收和命名。大马营草原南屏祁连山,北界大黄山,为两山之间的缓坡草滩,海拔2590~3200m,属高寒半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0.2℃。从汉代至今,是良好的牧马基地。牧草主要由禾大学部和少量豆科牧草组成,亩产干草50~150kg。低平处适宜开发农业,种植春小麦大麦青裸燕麦豌豆油菜等。牧草遍野,雪溶成河,水质良好,适宜养马和其他牲畜。

品种形成

大马营草原位于甘肃河西古“丝绸之路”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而著名的产马区之一。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这一带建场养马以来,历代都在此地设有皇家马营,持续不断作为养马基地,到隋代时曾养马多达10万余匹。山丹马场重建于1942年,基础母马为祁连山东段草原牧区自古存留下来的地方品种浩门马,场里繁育的浩门母马,由于得到较好的放牧补饲管理,其平均体高为131. 27cm,略大于场外牧区母马的平均体高(128.6 cm),其体尺外形和性能完全不同于蒙古马。 1953-1962年引人顿河马与本场的浩门母马进行杂交,产生了大量一代杂种马。为了培育适合军用的以驮为主、驮挽或驮乘兼用的新类型马,在1962年,山丹马场邀请甘肃农业大学养马学专家到场共同组成“山丹马育科委员会”制定出育种计划,在甘肃农业大学养马专业人员协作下,开展正规育种工作。经过对各类马匹的鉴定,发现杂种一代马的体高、能力都有提高,体形改善,但二代杂种马的各项指标不如一代杂种马。为了提高马的结实性、适应性和持久力,更好地适应山区驮用,从1963年开始,又用原有的地方品种公马与杂种一代母马回交,产生含顿河马血液25%的混血马。经实地测验证明,混血马可以达到育种的目的要求。从1972年起,主要采用非亲缘同质选配的方法,进行横交,建立育种核心群。经过10多年的横交和自群繁育,达到了预期的育种目标。1984年宣告育成。

荣誉

1985年7月12日,“山丹马”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10月8日荣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作为一个军马新品种。“山丹马”被写进《中国大百科全书》及多种养马学专著。

参考文献

  1. 张掖山丹军马,每日头条,201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