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少女奥萨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少女奥萨玛
圖片來自1905电影网

少女奥萨玛》,亦名奥萨玛,是由斯迪克·巴尔马克执导,玛丽娜·古尔芭哈利、祖巴尔·萨哈尔、阿里·哈拉迪主演的剧情片,于2003年6月27日在阿富汗上映。

该片讲述了阿富汗在塔利班统治时期,12岁的女孩奥萨玛为了生计,女扮男装去打工的故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奥萨玛 外文名 Osama 其他译名 掀起面纱的少女;少女奥萨玛
类 型 剧情、战争 制片地区 日本、阿富汗、伊朗荷兰爱尔兰 拍摄日期 2002年6月-2003年3月
导 演 斯迪克·巴尔马克 编 剧 斯迪克·巴尔马克 主 演 玛丽娜·古尔芭哈利、祖巴尔·萨哈尔、阿里·哈拉迪
片 长 83 分钟 上映时间 2003-06-27(阿富汗) 对白语言 英语、达里语

剧情简介

母亲是一位医生,死了丈夫和弟弟,院长没有钱给她发工资,可是她还有妈妈和女儿要养。无奈之下三代女人商量把小女孩的头发剪掉,让他假扮男孩出去挣钱。母亲也是没有办法,母女三人需要吃饭和生存。女孩假扮男孩出去工作,塔利班强令男孩必须去学习,读古兰经,学习如何打仗。还有穆斯林男人的洗澡方式。男孩子们都嘲笑“他”女孩气,质疑“他”是个女孩子。当被人知道他是个假扮男装的女孩子后,她撒腿就跑,不懂事的男孩子们追着她打着她,她被抓了起来送进了法庭。一个塔利班的小头目,对塔利班的审判师说她是一个孤儿,把她许给了又老又矮的Mullan。70多岁的Mullan 赶着小驴车,唱着“港咕刚咕港”美滋滋就把这个十三岁的女孩娶回了自己以及有着三个老婆孩子成群的家,拿出一排锁头来让她选,女孩不选,他给女孩挑了一个最大锁。从此锁住了一个十三岁女孩的青春,锁住了一个女人的一生[1]

演职员表


圖片來自1905电影网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配音
奥萨玛 玛丽娜·古尔芭哈利 -
伊斯潘迪 阿里·哈拉迪 -
母亲 v -
客串 Hamida Refah -

职员表 制作人 斯迪克·巴尔马克、莫森·玛克玛尔巴夫、上田信、Julia Fraser、Julie LeBrocquy

导演 斯迪克·巴尔马克

副导演(助理) Razi Mohebi

角色介绍

角色 演员 人物介绍
奥萨玛 玛丽娜·古尔芭哈利 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为了养活自己的家人,她不惜代价,剪掉了头发充当起了男人。但是,在一次意外的事件中,奥萨玛的身份被人揭穿,随即在审判中塔利班将她交给了一个老头子作妻子,一个还未成年的女孩儿就这样结束了她孩童的岁月。
母亲 祖巴尔·萨哈尔 在一家人道主义援助机构开办的医院工作的女医生,但是医院被强行关闭后,她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再加上当局宣布禁止妇女在没有男性陪伴的情况下外出。身为寡妇的她无法再支撑家庭,家里三个女人的生活陷于绝境。
伊斯潘迪 阿里·哈拉迪 奥萨玛女扮男装在父亲的战友店里当小伙计时认识的小男孩,他一开始对奥萨玛进行了小小的恶作剧式的讹诈。但是当奥萨玛的身份即将暴露时,他反而开始拼命保护她。

幕后花絮


圖片來自1905电影网

影片后期剪辑在伊朗完成,却得到伊朗文化局及电影部的支援[2]

该片导演所起用的全是非职业演员。

年幼的玛丽娜·戈尔巴哈里是在喀布尔的街头乞讨时被导演注意到的。

该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

获奖记录[3]

时间 电影节/颁奖礼 奖项 获奖主体 备注
2003年 第56届戛纳电影节 金摄影机-特别提及奖 斯迪克·巴尔马克 获奖
2003年 第56届戛纳电影节 法国艺术院线联盟奖 斯迪克·巴尔马克 获奖
2003年 第56届戛纳电影节 戛纳少儿电影奖 《奥萨玛》 获奖
2004年 第61届美国金球奖 电影类-最佳外语片 《奥萨玛》 获奖
2003年 第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新浪潮单元-特别提及奖 斯迪克·巴尔马克 获奖
2003年 第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 《奥萨玛》 获奖
2003年 第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新浪潮奖 斯迪克·巴尔马克 提名

制作发行

主创机构

  • 制作公司
机构名称 备注
NHK 日本
Hubert Bals Fund 荷兰
Barmak Film
LeBrocquy Fraser Productions 爱尔兰
Makhmalbaf Productions 伊朗
  • 发行公司
机构名称 备注
联美电影公司 美国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 美国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澳大利亚
Transeuropa Video Entertainment (TVE) 阿根廷
Lucky Red 意大利
Metro-Goldwyn-Mayer Distributing Corporation (MGM) 美国
Al!ve AG 德国
With Cinema 韩国
A-Film Distribution 荷兰
Frenetic Films 瑞士
CDI Films 阿根廷
华纳家庭视频公司 瑞士
Delphi Filmverleih GmbH 德国
ICA Projects 英国
Arkles Entertainment 新西兰
Folkets Bio 瑞典
Barbar Film 土耳其
Kamras Film Group 芬兰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法国戛纳电影节 2003年5月20日 中国香港 2004年4月22日
印度影迷电影节 2003年7月20日 阿富汗 2003年6月27日
丹麦哥本哈根国际电影节 2003年8月13日 美国远程电影节 2003年8月31日
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 2003年10月3日 希腊 2003年10月10日
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 2003年9月8日 英国伦敦电影节 2003年10月25日
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国际电影节 2003年10月29日 墨西哥国际电影院 2003年11月26日
挪威奥斯陆国际电影节 2003年11月27日 西班牙有限上映 2003年12月19日
日本NHK亚洲电影节 2003年12月13日 芬兰 2003年12月19日
印度喀拉拉国际电影节 2003年12月16日 西班牙 2004年1月9日
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2004年1月24日 德国有限上映 2004年1月15
意大利 2004年1月30日 捷克菲比电影节 2004年1月30日
瑞士德语地区 2004年2月5日 美国有限上映 2004年2月6日
英国有限上映 2004年2月13日 奥地利 2004年3月5日
丹麦 2004年3月12日 瑞典 2004年3月12
中国台湾有限上映 2004年3月13日 法国 2004年3月14日
以色列 2004年3月18日 法国 2004年3月24日
法国瓦伦西亚电影节 2004年3月18日 墨西哥 2004年3月26日
瑞士法语区 2004年3月31日 比利时 2004年3月31日
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 2004年4月6日 荷兰 2004年4月8日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独立电影节 2004年4月14日 澳大利亚有限上映 2004年4月29日
新西兰 2004年5月13日 捷克 2004年6月3日
菲律宾 电影电影节 2004年6月23日 巴西有限上映 2004年6月25日
阿根廷 2004年9月2日 匈牙利 2004年9月30日
爱沙尼亚黑色之夜电影节 2004年12月3日 土耳其 2004年12月24日
马来西亚有限上映 2004年12月30日. 韩国 2006年2月2日

影片评价

《奥萨玛》中没有看到女性生活中真正一面的痛楚和辛酸,导演刻意安排一个12岁的孩子作为影片的主角,奥萨玛这个名字是阿富汗任何一个妇女都能用的名称,导演通过这一细微的环节,说明了在塔利班之下妇女受到非人的摧残的普遍性。但是事情总有正反两面,美国对该片青睐有佳,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政治意义异常浓厚,而通过这样的影片来对人们起到一种教化作用,至少让人能感觉得到推翻塔利班政权是世界所作的一个英明举措(《电影评介》评)[4]

《奥萨玛》是一部无可否认的电影成功之作,在许多方面近似于当代伊朗学派的优秀作品,导演初露锋芒就在力量与质量方面达到了一定水平。该片采取的政治立场既尖锐又鲜明,是一篇极为猛烈的声讨檄文。导演直截了当地揭露利用宗教狂热、对男性青少年的强行征招的事实,但他首先揭露的是对阿富汗妇女令人厌恶的滥施淫威。他描绘的现实是严酷的,甚至是难以忍受的。影片没有试图迁就观众的感觉,这对无依无靠、生计无着的母女的命运令人不忍卒睹,也对那些蓄着大胡子的强权者毫不妥协地发动了正面的攻击。不能不赞同电影中阐述的论点,但也不能忘记这些论点是为国家新主人的宣传服务的。巴尔马克将使女性沦入悲惨境地的责任全部归于塔利班,但对他们下台后女性的命运只字不提(《世界电影》评)。

《奥萨玛》有一种类似纪录片的风格,虽然是一部纯粹的故事片,但是经常出现俯瞰的长镜头、静止镜头和对着人物直面拍摄的经验使得它具有一种沉静凝重的影像风格,一种纪实美学的态度。片中音乐的运用虽然少,但是阿富汗本土的音乐升华了影片的格调,奠定了这部阿富汗本土电影的风格特色。电影中很多细节都是交代不完整的,仿佛陷于奥萨玛这个角色而没有余力关注其他。也许在一部类型片里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可是在这样一部题材的影片里,故事的完整反而不是那么重要,精致的设计也许并不是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有时候过于精巧的布置反而透露出匠气,松散自然的风格更加可以凸显出电影想要表达的本意所在(《当代电影》评)[5]

视频

这个女扮男装扎心到不忍直视-9.11后首部阿富汗影片《奥萨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