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学毕业,成绩优异(徐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学毕业,成绩优异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小学毕业,成绩优异》中国当代作家徐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小学毕业,成绩优异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经过四年初小、两年高小的学习,徐光学小学毕业了。那时,小学毕业生都会一句流行的政治口号——站出来让祖国挑选。所谓挑选就是参加升学考试,好像是能通过考试的就是让祖国挑选上的,没有能够通过考试的就是没有被祖国挑选上。其实,无论是升学还是务农,将来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小学毕业的徐光学也必然要站出来让祖国挑选。

1964年7月,夏季初至,鲁谼山披上了浓郁的绿装,山中的鸟儿仍然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它们不管人世的纷争,只管过自己的快乐日子。夏季的天空晦明不定,而雨是最寻常的,因而鲁王河里的水涨得很高,流得更加湍激。两岸大大小小的田里是绿油油的禾苗。鲁王河上除了重新架起了个独木桥外,一切似乎都和去年一样。不过,有一点不同的就是徐光学要参加小学升初中考试,也就是要站出来让祖国[挑选了。当时,桐城县大关中学初中一年级招收两个班级,每个班级招收40人,因此小学升初中的竞争非常激烈,简直要比要比今天的孩子考大学还难。

那一年,倪店高小毕业生共计18人。除了一名同学因成份不好而不能参加考试外,其余的17名学生都参加了小学升初中考试。这17名同学与其他各村的小学毕业生全部集中到大关中学考试。考试前,班主任施老师召开了动员大会,鼓励同学们全力以赴。施老师还特地找徐光学谈谈,告诉他不要害怕,凭实力一定能通过这场考试,还嘱咐他要沉着冷静,考虑好了再答题。在施老师的殷殷教诲之下,徐光学信心百倍。倪店小学这17名毕业生由姓方的校长亲自带队,在语文、数学老师的带领下开赴大关中学。考试时间是一天,只考语文与数学两门功课。考完后,大多数同学都感到心灰意冷,而徐光学却显得十分平静,因为他觉得试卷上所有题目都做出来了,似乎没有碰到不会解的题目。

半个月后,评卷的结果出来了。倪店小学只有两名同学考入大关中学。他们是徐光学与高功程。方校长很高兴,因为倪店小学能有两人考入中学已经很不错了。徐光学的中学录取通知书由大关中学直接发到倪店小学。方校长特地把“大关中学录取通知单”送到徐家。

那天徐成贤碰巧没有去公社上班,见方校长来了,便从屋里迎了出来。方校长高举着徐光学的录取通知书给徐成贤看,徐成贤看到了通知书,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方校长说:

“老徐呀,我今天是来讨杯喜酒喝的哟。”

徐成贤高兴地握着方校长的手,把他请进了屋里,立刻吩咐妻子方氏给校长沏茶。方氏一面同方校长寒暄,一面取热水泡茶。

方校长进屋,把通知书交到徐成贤手里,并夸赞徐光学考得不错。校长还评价道:

“令郎此次升学考试成绩很好,是倪店小学的状元。你的儿子既为你们徐家争了口气,也为我们倪店小学争了口气,将来肯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喂,老徐,令郎在何处呀?”

“孩子一大早上就出门打猪草去了,很可能马上就回来。” 徐成贤说着,又把通知书轻轻地放到桌子上。

“真是个好孩子。”方校长称赞道。

接着,方校长与徐成贤进行了交谈,话题从徐光学身上转到正在黄山林校读书的徐光华身上,又转到刚刚开本读书的徐云梅身上。然后,他们谈“大跃进”的生活,谈如今的家庭收入状况。最后,他们又天南地北地聊了一通。谈了好一会儿,方校长要起身告辞。热情好客的徐成贤说什么也不让方校长回去,坚持留方校长吃顿饭。

当时,家家生活条件都不好。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是不轻意在别人家吃饭的。不过,徐成贤家可能要比一般人家略微好那么一点,毕竟徐成贤是国家干部,每月至少还有一点固定的工资。虽然经济上仍然比较拮据,但是方校长既然亲自将通知书送来,那徐成贤就一定要留校长吃顿饭。尽管方校长再三坚持要离开,徐成贤就是没有答应。

就在方校长与徐成贤客气之时,扛着一大篮子猪草的徐光学回来了。看见方校长,徐光学心中大约已明白几分。徐光学恭恭敬敬地向校长敬礼。方校长笑着对他说:

“徐光学,过来,看看你的录取通知书。”方校长说着从桌子上拿取通知书递过去。徐光学将双手往身上那沾满尘土的衣服上揩了揩,恭恭敬敬地接过通知书,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幸福的笑容。

既然留住校长吃饭,那就得好好准备一下。做中饭,徐光学的母亲方志英责无旁贷。可是,家中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能招待客人的,临时也买不到,所以方氏只能准备一些家常菜。她先到自家的菜园里割些韭菜,又拔些青菜,做韭菜炒鸡蛋和烧青菜两道菜。黄豆还没有十分成熟,方氏也拔几棵回来,做个油盐炒黄豆,另外再加上原先准备的当天中午菜肴炒辣椒、冬瓜汤。徐成贤让儿子到鲁谼供销社打半斤老白干酒。徐家就用这几道菜和半壶酒招待方校长。在那种艰难的日子里,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受到这样招待的客人一定是相当尊贵的客人。菜只能这样,酒只有这些。徐成贤便就同方校长喝了起来。

当酒喝完了,总不能让客人吃稀饭呀。那几年,谁家能天天吃上白米稀饭就算得上是个“小康之家”了。当时徐成贤家没有达到这一点。可今天方校长是专门为儿子送通知来的,是徐家的尊贵客人,徐成贤总得给客人弄一碗干饭吃吧。这一点无须担心,徐成贤的妻子方志英早已在厨房里准备了。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招数,方志英竟然能把煮稀饭过程中捞出的来硬头米再蒸成干饭,这干饭是给客人吃的,而徐成贤一家人只吃稀饭。

徐光学考取大关中学,将意味着方志英更加忙碌。本来徐光学作为一个小男子汉能为家里做不少事情。现在,他念中学了,意味要离家住校。这家里家外的活徐光学再也帮不上忙了。只有姐姐徐云珍在家干活。现在,他的小妹妹徐云梅也到上学的年龄了。一个家庭有四个孩子读书在当时的条件下简直不可思议。既然徐光学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大关中学,徐成贤夫妇就下定决心让孩子读书。他们已经将大儿子徐光华送进黄山林校了,也希望二儿子也能通过读书走上工作岗位。

那些没有考取中学的同学都不得不回家种田。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中许多人通过自己的拼搏,也都闯出了一片天地,如项和生同学当上了大队书记,项道根同学当上了民营企业的法人代表,把企业搞得轰轰烈烈,后来又当上了桐城市人大代表和安庆市人大代表。

徐光学考取了中学,让他兴奋了好一阵子,也让徐家人高兴了好多天。徐光学考取中学仿佛是一条大新闻在魏家畈传开,左邻右舍都夸徐光学聪明,是块读书料子,有出息,并预言徐光学将来肯定是徐家的光荣和骄傲。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徐光学心花怒放,干起家务事来更带劲,打猪草、砍柴火、扫地、打水、抹桌子他都抢着干。只待暑假结束,徐光学就要背着书包走向大关中学,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1]

作者简介

徐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