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将军澳-蓝田隧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将军澳-蓝田隧道
图片来自hk01

将军澳-蓝田隧道英语:Tseung Kwan O - Lam Tin Tunnel),简称新将隧将蓝隧道将蓝,前称将军澳西岸公路,拟定为香港6号干线的一部分,全长4.2公里,全线均为双线双程行车道;亦有一道长1.8公里的将军澳跨湾大桥将其连接至环保大道。将军澳-蓝田隧道预计造价151亿元,于2016年12月9日动工,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中国大陆实施公共交通管制,中国大陆入境需强制检疫等曾令工人数目减少,使原料供应受阻而变得短缺,是工程出现延误的另一部份,在这因素下,将蓝隧道工程预计要延至2022年年中竣工。届时,由将军澳市中心前往东区海底隧道只需要5分钟,比较现时节省10分钟,车程由约7公里减至约4.2公里。

说明

将军澳-蓝田隧道在西端以地面连接路连接2号干线东区海底隧道茶果岭道和同属6号干线的T2主干道,然后进入全长2.2公里的弧形隧道,穿过照镜环山地底,离开隧道后接驳延伸的宝顺路将军澳跨湾连接路

历史

将军澳隧道于1990年通车以后,将军澳人口亦由当年的不足20万大幅度增加至2010年代的近50万,隧道的最初设计最高流量亦不过为78,000架次,其容量已经不胜负荷,在繁忙时间,将军澳隧道经常出现交通挤塞,于2012年首9个月,将军澳隧道平均流量达到83,000架次。预计于2020年,平均流量将会超过容量40%。

2005年,香港政府开始规划将军澳西岸公路。当时的环境运输及工务局提交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的文件指出研究结果显示,将军澳-蓝田隧道“须在约2016年完成,以便应付将军澳人口增长及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交通”。

将军澳西岸公路的设计有两条主要定线供予选择,分别为“隧道定线”和“海岸定线”。然而,踏进2010年代,香港填海工程备受争议,因此有关计划连同附属填海计划均需检讨。有保育团体认为隧道走线是不需要采用弧形,大规模的填海亦会破坏将军澳西部仅馀的天然海岸线[1]。而和将军澳-蓝田隧道连接的T2主干道亦将会受到《启德发展计划》的检讨的影响,隧道的定线有可能因应T2主干道而改变。

2010年8月27日,土木工程拓展署西贡区议会提交最新的三个新方案,皆以保留天然海岸线为前提。署方倾向第三方案,即取消收费广场人工岛和采用直线隧道。此与于2008年开始,保育团体和人士所提倡的建议原则上相同。第三方案的总工程费用亦可以减少17亿港元。至此,将军澳西岸公路的名称亦更改为将军澳-蓝田隧道。此外,有关单位经过多轮谘询后,落实选定将军澳-蓝田隧道将军澳段采用“不设收费广场的直线走线方案”,以减少兴建隧道的地质风险和填海范围,当局亦会另行研究隧道的收费方法[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