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寄料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寄料镇

中文名 :寄料镇

所属地区:河南省汝州市

寄料镇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西南部,距市区37.5公里,南邻鲁山,西接汝阳,东接蟒川乡,北靠杨楼乡境,镇政府驻地寄料街。寄料镇背靠伏牛山脉余脉--岘山,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北部为川,且直通豫中、豫东平原,为典型的出山口地型。

2017年6月6日,汝州市寄料镇入选2017年全国重点镇入选名单。[1]

简介

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地处汝州市西南,南连鲁山县,西接汝阳县,庙鲁路、寄刘路从镇区交叉穿行而过,全镇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下辖34个行政村,353个自然村,镇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镇域内矿藏丰富,其中煤炭储量近4000万吨,铝钒土、铅锌、石墨、石英、大理石、铜、磷、金等矿产资源储量也相当大,且埋藏浅,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故又有"金寄料"之美称。寄料镇历史悠久,因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寄存草料而得名,并留下了马跑泉、妻贤庄等美丽的传说。

寄料镇有人口7.38万人。寄料是寄料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8年镇区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小城镇,是伏牛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先后被确定为"中国投资环境100强"、"中州名镇"、"河南省重点镇"、"河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河南省小城镇建设先进集体"等30多项荣誉称号。

辖区内有平煤集团梨元矿、洛轴工装厂两家国有大中型企业。2004年平顶山市乡镇综合排序位居第17位,2005年综合排序为第15位。2006年寄料镇实现企业总产值3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4300多万元。平顶山市乡镇综合排序排名上升到第13位。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争创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争创省级文明村镇工作正有序进行。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文教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自然地理

寄料镇地处淮河流域,位于伏牛山余脉外方山山麓,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丘陵为主,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635.4毫米,无霜期213天。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0%。

炉沟河为北汝河主要支流之一,全长24.4千米,自南向北蜿蜒穿过寄料镇,途经杨楼乡注入北汝河。查拦沟河与炉沟河交汇于寄料镇区。

镇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铝土、钼、锰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煤、石墨、磷矿石、重晶石、方解石等。现已探明原煤储量4000万吨,铝土储量8000万吨,铅锌、石墨等储量也极为可观。故有"金寄料"之美誉。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从镇区出发沿省道庙洪线(原207国道)向东南11公里处是寄料镇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九峰山风景区,景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风景区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林木茂盛,山峰错落,玉皇庙、楚长城、擂鼓台、九女峰、天然溶洞等充满神奇色彩,现已投巨资开发。镇区向南,沿岘县道吕蔡线13公里,是寄料镇又一自然风景名胜--岘山风景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该景区奇峰险嶂,雾绕云封,风光独秀。

寄料镇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副业全面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乡镇历史

寄料镇历史悠久,传说因东汉光武帝刘秀征战王莽时曾寄存草料于此而得名。据碑文记载,历史上曾名芙蓉镇、给料镇。当时民谣有"金寄料、银台台、杨楼街里好买卖"之说,可见历史上寄料就以矿产资源丰富著称,且比较富庶。据文物部门实地堪察,明朝时期,当地采银、炼银一度辉煌,在康阁老、小城沟、黄河洞无数炼银遗址和传说就可以佐证昔日的繁荣。又据《直隶汝州全志》记载,"炉沟到寄料,官炉十八座","灯火阑珊不夜天"也可见寄料历史上的繁荣兴旺。 据史料记载,寄料镇1947年解放,1970年以前,并属杨楼乡人民公社,1970年9月寄料人民公社成立,1982年2月寄料乡人民政府成立;1989年1月25日撤乡建镇至今。人口7.38万,寄料镇辖34个行政村,352个村民组,293个自然村。镇区面积4.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近3万人。辖区内有平煤集团梨园矿、洛轴工装分厂两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省道庙洪线、县道小北线在镇区十字交汇,太澳高速穿境而过,出入口距镇政府1公里,境内村村通公路四通八达,地理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视频

寄料镇

参考来源

  1. [https://www.meipian.cn/358gkll7 寄料镇2020年8月份村级两委会主干绩效考核会议暨近期全镇重点工作部署会议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