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家涪陵挽诗

家涪陵挽诗》是南宋理学家、大臣魏了翁的作品之一。

魏了翁生平著述颇丰,遗稿由其子魏近思、魏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109卷、《九经要义》[1]263卷、《国朝会典》200卷、《古今考》20卷、《经外杂钞》3卷以及《周易集义》、《易举隅》、《周礼井田图说》、《蕉窗杂录》、《豳风考》、《正朔考》、《师友雅言》,以及大量题跋、奏议、铭文辑录等。

他的诗词作品被辑录为《鹤山诗集》、《魏了翁词》、《鹤山长短句》等。《全宋诗》、《全宋词》亦收录有其作品。

家涪陵挽诗

目录

作者简介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

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2]、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封临邛郡开国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

浙江魏了翁墓

魏了翁墓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高景山金盆坞,1960年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因所在地划入苏州市区,改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魏了翁墓原规模宏大,有神道、神道碑、石碑坊。据《浒墅关志》载:"魏文靖公了翁墓,在高景山金盆坞。嘉熙元年葬,史绳祖撰神道碑。"后屡经毁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江苏布政使倪良用曾补立七尺墓碑,上刻"先儒宋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公了翁墓"。后毁。辛亥革命后,吴中保墓会吴荫培先生重立"宋魏文靖公了翁墓"石碣。"文革"期间,墓碣荡然无存。1984年文物普查时,吴县文管会在金盆坞一小山包前发现了魏了翁的圹志,据查墓冢封土被坏,后进行了妥善保护。

蒲江魏了翁墓及魏公祠

魏了翁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城东北4公里处的高桥乡潘沟村潘家山山坡之上。墓为土冢,长11米、宽3米、高2.5米。墓前原有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秋重竖的墓碑,现已毁,仅存残破片段。

附近公路旁原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蒲江知县王有仙、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蒲江知县何咸亭所立的"宋魏文靖公先茔神道碑"两通(清碑今运蒲江县文管所保存)。

墓前原为清代光绪年间兴建的魏公祠。魏公祠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曾培修;现仅存第一台平房5间,已成为民居;幸存的匾额、楹联收存于蒲江县文管所。

1982年10月9日,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魏了翁墓及魏公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7月2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视频

家涪陵挽诗 相关视频

纪念魏了翁诞辰840周年学术交流会在我县开幕
西来学校《少年中国说》《魏了翁祭词》

参考文献

  1. 九经,中国孔子网,2017-11-08
  2. 安抚司,国学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