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张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家乡的味道》是中国当代作家张柯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家乡的味道
记得几年前在郑州坐出租车,司机小哥是个周口人。他一听到我口音,脱口而出道,您是信阳人吧?
你怎么知道我是信阳人?我很好奇能被他人很快识别出家乡。
信阳人说话口音独特,蛮得很,很容易分辨。他笑着说。你们那儿的人很能干啊!你看,郑州到处是信阳人开的菜馆!他边说边看了看窗外一掠而过的饭店。
那你喜欢吃信阳菜吗!
腊肉焖黄鳝,南湾鱼......小哥连着说了几个菜名。接着又说,信阳菜比较辛辣咸香,口味偏重,你们那还是河南唯一以米为主食的城市,河南的鱼米之乡嘛!小哥侃侃而谈。
此刻我丝毫不怀疑他是为了延续话题活跃气氛而对信阳作额外的赞美。
听说你们那儿的春节很隆重啊?他又饶有兴趣的问道。
这个倒不假,我们那儿的春节确实仪式感满满,餐桌上鸡鱼肉蛋俱全,年年有余啊,煎炒烹炸、凉调果拼、老汤甜汤......酸甜苦辣中剔除苦,其他的都可以在年夜饭中体味。
我又向他推荐了潢川最具盛名的特色小吃胡辣汤热干面,信阳毛尖和空心贡面!下车时,我们愉快的再见。小哥充满向往的说,信阳是个好地方,有山水有美食,到时一定要去旅游看看。
这一刻,有什么能比的上在异地他乡被别人夸赞自己的家乡而更骄傲呢!
食物永远无法脱离脚下的土地,那些风味气息、过往的岁月与记忆、共同聚成一个名字,我们称之为——味道!
人们往往喜欢把一年中所有的积攒都隆重体现在年夜饭上,似乎饭桌上越拥挤就越能展现富足预示来年美好。我家的年夜饭一直都很朴素,只能在量变上拼凑。在吃完饭后,我又跑去隔壁小爷家串门,正赶上他家刚开吃,饭桌上的主角是那盘袅绕着蒸汽的蒸板鸭。小爷热情的邀请我上桌,又给我夹了块鸭肉。那板鸭是隔壁板鸭厂制成的,无论是养殖还是工序都令人放心,所以,那香味儿绝对的让人气定神闲。
又有陆续吃过饭来串门的邻居,大家就彼此的饭桌作自谦的比较,不一会儿,味道就成了年夜饭最热烈最温暖的互动话题。
屋外又是一番景象,林木掩映的房舍里漏泄着柔和朦胧的光亮,像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动态图,空气里游弋着各种卤味儿、油味儿、炒菜的味儿、老汤的味儿。大人忙碌的身影、孩子的喧腾奔跑、欢快而断续的狗吠,又形成另一种精神上的幸福大合唱......
多数记忆都是因为偶然才被激起。
一次在酒店吃饭,我专门点了一道信阳名菜——焖罐肉。焖罐肉的做法听起来有点油腻,选优质五花肉,煸炒至油出,待肉质焦黄,连同煸炒出的猪油一起密封数日不腐,吃的时候取出和萝卜或千张烹制。五花肉因经过煸炒入味后鲜香味美,辅以青菜中和,真正做到了荤素搭配。
我脑海中的罐汤肉和焖罐肉只一字之差,做法也是大相径庭,就因为都是土罐盛就,记忆瞬间鲜活!
母亲因身体原因,对一切要求精细制作的炒菜都不精通,只会做简单的炖肉。她把肉切成毫无规则的块状,扔进一个黑色双耳瓦罐中,加水、葱姜、盖上盖子,放进炉灶,然后不再管它,自己只管烧火做饭。
当肉的香味儿不受禁锢的四散飘散,上面的米饭也熟了。她用铲子小心拖出瓦罐,揭开盖子,上面还在滋滋的冒着泡儿,香味儿瞬间填满整个厨房,母亲再把锅里黄喷喷的厚锅巴铲起来,铺在碗底,最后浇上汤汁,然后只怜爱的看我吃......
母亲用粗糙而原始的手法做出的瓦罐肉汤已成绝版,多年以后,随着她的逝去,那种味道让我再也无迹可寻!于是我从眼前这道罐焖肉寻找,寻找一种专属的刻意拙朴现代工艺的陶罐和另一种由烟火浸润的古老赭黑深口大肚土罐的相似之处。
循着这道记忆,竟然又想起另一道在如今颇受游客青睐的农家菜——地锅馍。用已逐渐被现代人摒弃的土灶台柴火炕蒸馍,酒糟发面小火慢炕,直至底层有一层坚硬焦黄的硬壳。出锅后的地锅馍非常的暄软香甜,配上汤汁,如此,一道普通的家常菜,轻松的就诠释了那句“美食发展到一定阶段亦会返璞归真。”
再次启动脚步,来到光山泼河镇,寻找一家叫三大盆的农家饭店。
对于泼河我并不陌生。小时候姨妈就住在离泼河镇十几里的大山里,那时的路况和现在有天壤之别,如进城,要坐很久的小巴车,颠簸而漫长。勤劳而倔强的姨妈用那双不辞辛劳的脚一步步丈量,用一包包特产来回往返疏通着兄弟姐妹之间的流畅联动,因为有她,那因距离而受阻的亲情再次紧密而结实。
姨妈有一座藏在深山里的小茶园。有年谷雨,我因病没上学,姨妈带我去她家,这次她没有步行。大山里没有电灯,夜晚,就着煤油灯的光亮,姨妈把谷雨前采摘的茶叶嫩芽倒在簸箕里揉搓,再铺散在另一个更大的簸箕上,放在灶台上暗火烘烤,还要不停的翻动,不一会儿,一股特有的茶叶清香在静谧的夜里缓缓流动!
一次,和一位外地朋友滔滔不绝地聊起了这些。朋友笑了:你不是在炫耀家乡的美食吗?
顿时豁然开朗:是啊,家乡的美食,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它从乡野中诞生,在家乡人民平凡朴实的生活中升华,成为每个家乡人魂牵梦绕的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是一种情怀;家乡的味道,是一种民俗;家乡的味道,是一种思念。
家乡的味道,是值得一生细细品味的荣耀![1]
作者简介
张柯,笔名七滴,曾用笔名月满西楼,河南信阳人,有文字见《河南文学》《信阳周刊》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