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客家菜包 (猪笼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客家菜包亦称猪笼粄(客语发音:coi bauˊ(zuˊlungˊ banˋ)),客家人称米制品为粄,客家菜包因形似猪笼得名。

有关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南、西到达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为嘉应州、州、州。[1]

美食由来

生活拮据的客家人将白粄团带上山当作随身里腹的食物,后来白粄团逐渐变成菜包的形式,口味也越来越多元。 传统客家饮食,受限于山区生活,生鲜食物匮乏,饮食大都与腌渍或动物内脏的食物有关,(ex:酸菜酱瓜以及猪肚内脏),这些都是客家人喜欢且颇受欢迎的料理。

每逢客庄大节庆及农闲期,客家人会开始准备许多充满客家风味的料理。拥有节省不浪费性格的客家人常会利用手边的食材发挥创意制作出各种美食。

菜包的主要材料有糯米、菜头(白萝卜)、肉丝、虾米、香菇等。菜头(白萝卜)通常是在稻米收成后为了不浪费空出来的田地,翻过土后就可栽种。再来是猪肉,古早时肉类昂贵,非得到年节时或贵宾拜访一般人才舍得食用。综合以上所述,客家菜包对于早期的客家人可以说是一年才能品尝一次的美馔佳肴。[2]

食材

艾草客家菜包:

  • 外皮材料:糯米五升,蓬来米五升,艾草一碗,白糖半斤,
  • 内馅材料:香菇,干萝卜丝,素肉粒,烫过的皮丝,萝卜干
  • 调味料:盐少许,酱油2大匙,胡椒粉2大匙,香油2小匙,砂糖2小匙[3]

客家菜包:

  • 外皮材料:糯米粉12两,中筋面粉1两,油1小匙
  • 内馅材料:香菇 3朵,白萝卜 1.5斤,虾皮 1两,胛心肉 6两,盐 2小匙,胡椒粉 2小匙,鸡粉 1小匙,蒸笼纸数张[4]

视频

20110712《现代心素派》相招来吃素 -- 艾草客家菜包
客家菜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