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客家菜包 (豬籠粄)

客家菜包亦稱豬籠粄(客語發音:coi bauˊ(zuˊlungˊ banˋ)),客家人稱米製品為粄,客家菜包因形似豬籠得名。

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南、西到達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嘉應州、州、州。[1]

目錄

美食由來

生活拮据的客家人將白粄糰帶上山當作隨身裏腹的食物,後來白粄糰逐漸變成菜包的形式,口味也越來越多元。 傳統客家飲食,受限於山區生活,生鮮食物匱乏,飲食大都與醃漬或動物內臟的食物有關,(ex:酸菜醬瓜以及豬肚內臟),這些都是客家人喜歡且頗受歡迎的料理。

每逢客莊大節慶及農閒期,客家人會開始準備許多充滿客家風味的料理。擁有節省不浪費性格的客家人常會利用手邊的食材發揮創意製作出各種美食。

菜包的主要材料有糯米、菜頭(白蘿蔔)、肉絲、蝦米、香菇等。菜頭(白蘿蔔)通常是在稻米收成後為了不浪費空出來的田地,翻過土後就可栽種。再來是豬肉,古早時肉類昂貴,非得到年節時或貴賓拜訪一般人才捨得食用。綜合以上所述,客家菜包對於早期的客家人可以說是一年才能品嚐一次的美饌佳餚。[2]

食材

艾草客家菜包:

  • 外皮材料:糯米五升,蓬來米五升,艾草一碗,白糖半斤,
  • 內餡材料:香菇,乾蘿蔔絲,素肉粒,燙過的皮絲,蘿蔔乾
  • 調味料:鹽少許,醬油2大匙,胡椒粉2大匙,香油2小匙,砂糖2小匙[3]

客家菜包:

  • 外皮材料:糯米粉12兩,中筋麵粉1兩,油1小匙
  • 內餡材料:香菇 3朵,白蘿蔔 1.5斤,蝦皮 1兩,胛心肉 6兩,鹽 2小匙,胡椒粉 2小匙,雞粉 1小匙,蒸籠紙數張[4]

視頻

20110712《現代心素派》相招來吃素 -- 艾草客家菜包
客家菜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