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寶鼎明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寶鼎明珠》,粵劇《寶鼎明珠》此劇是上、下本。馬師曾編劇

劇目介紹

火國內訌爭權,因懼水國勢力,乃派明珠遊說土國,以防水國兵犯。水國威嚇土國要其攻火國。土國猶豫不決,即詔都督寶鼎回朝商議。內廷會上,寶鼎多方為難明珠。明珠舌戰群儒,土國曉以利害,決定土、火兩國合兵攻水國。水國惶之,乃命大將火鴉詐降土國。寶鼎識其詐,將計就計,以苦肉計命大將良駒降水國,水王中計。火、土國正欲起兵,唯缺東風,動兵不得。明珠本擬借風,然寶鼎忌才欲殺明珠,明珠斥寶鼎妒心。後寶鼎與明珠化敵為友,互訂鴛盟,舉兵攻水國。水國大敗,火、土國全勝班師。火、土兩國獲勝,土國王大悅,護送明珠還邦,並請火國將公主下嫁給都督。火國索割三城作婚聘禮物。土王大怒,欲興兵伐之,後寶鼎諫王,王即獻城成親。婚後三天,明珠回朝,勸父王將三城璧還,並將水國疆土由火、土兩國平分。火王不納。土國興兵聲討,直搗王城。明珠以空城計退之。寶鼎中計並中毒箭,幸得明珠救回性命,寶鼎遂感恩認錯。從此,土、火兩國和睦昇平。

粵劇《寶鼎明珠》20世紀40年代由太平劇團首演,馬師曾、譚蘭卿主演。80年代有秦中英的改編本。90年代初又有蔡孝本的改編本,易名為《玉龍飛鳳》。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寶鼎明珠 相關視頻

詳細介紹粵劇
中國戲曲角色之男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