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宕昌官厅青林子握臂桥(任笃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宕昌官厅青林子握臂桥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宕昌官厅青林子握臂桥》中国当代作家任笃让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宕昌官厅青林子握臂桥

陇南市宕昌县官厅青林子握臂桥是我见过的所有木桥中造型最为奇特的一座。

这应该是身处原始森林边上的特有灵性的工程师的杰作。

握臂桥是就其形象而定的名字。从低处往上看,到桥面合龙处,就像一条膂力十足的臂膀把两岸握抱起来,因而叫握臂桥。它的基座层层延伸形状,像座倒立的塔,因而,又叫塔桥。

先选好两岸距离最小,石质最为坚固的石岸,做桥墩。建桥的第一步是把并排六根两丈左右长度的巨型圆木用榫卯连缀起来,一端塞进岸边的天然或人工凿开的石缝中。然后,另一端紧靠石岸做一个有四根木桩的框架,把那六根圆木擎起。接着在这六根的基础上,往上连缀垒砌更长的一排五到六根的圆木,层层固定,层层递进延伸,至第六层,两岸合龙,桥的骨架告成,桥的高度也比较适中。然后,在最上面铺上木板就是一座飞架南北的大桥了。

羌水自古水流湍急,尤其每年的汛期流量大增,若遇百年一遇的大水,更是难以估量

据《宕昌县志》记载,这种桥“盛行于明清至民国时期”,那么,它已经饱经沧桑,挺立了多则几百年少则近百年了。就其结构讲,那是奇特而巧妙的,既简单又简洁,既有竖的桩柱框架的固定,又有横的整排层层叠叠的长木被土石的埋压,可谓根基稳固。其发明首创者当算作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鲁班了。从经济的角度说,那也是极其俭省的。古时候的原始森林边上,只要有许多壮汉挑合适的树木砍下来粗加工即可。比起石桥,那工程量要小多了,而且比石桥又轻巧又稳固。如果说它真正是明代的杰作,就是说它已是经过五百年一遇的最为严峻的考验了。至今稳稳当当,仍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看那木质,还没有要朽烂的意思。

但愿如今的人们千万不要用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取代它,让它朴拙而又靓丽的身姿永葆青春,让游人过客一饱眼福,一开眼界。[1]

作者简介

任笃让,男,汉,会宁人,书香门第,教育世家,大学文化,副高职称,现为陇南市文联会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会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