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

宁寿宫花园位于宁寿宫后区西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时,在后区西部南北长160m,东西宽约40m的窄长地段内建成一座花园,以备乾隆皇帝归政后游赏,故又称乾隆花园。

中文名称 宁寿宫花园 著名景点 第二三四进院
地理位置 中国北京故宫宁寿宫区的西北角 建立时间 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
占地面积 5920平方米 别 名 乾隆花园

简介

  • 宁寿宫花园建于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公元1771—1776年),共用六年时间才完成。是乾隆皇帝改建宁寿宫时所建的花园,后来也称乾隆花园,是学者公认的“宫中苑”或“内廷园林”的精品。位于中国北京故宫宁寿宫区的西北角,花园南北长160米,东西宽37米,占地面积5920平方米,建筑布局精巧,组合得体,是宫廷花园的典范之作。花园分为四进院落,结构紧凑、灵活,空间转换,曲直相间,气氛各异。花园中的主要建筑物有古华轩旭辉亭抑斋遂初堂竹香馆萃赏楼延趣楼三友轩耸秀亭、碧螺亭、符望阁玉粹轩倦勤斋等。
  • 第一进院:主体建筑是古华轩,古华轩前有一株古楸树,古华轩因此树而得名。轩东的假山上有承露台,轩西有带有流杯渠的禊赏亭,亭北山上有旭辉庭。古华轩南侧有假山,假山中有曲径。古华轩东南角有曲廊、矩亭、抑斋围绕而成的小院,院内东南砌有假山,山上的小亭为“撷芳亭”。
  • 第二进院:古华轩后的垂花门内是第二进院。正房为遂初堂,其前方东西两侧有配房,通过转角廊、倒座廊将正房、配房、垂花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典型的三合院。院内采用太湖石点景,疏植花木。
  • 第三进院:遂初堂后的第三进院主要为山景。院内假山峰峦起伏,山间还有深谷,山下有洞通往四方。有蹬道可上山,山上有天桥,耸秀亭立于山顶。院北有萃赏楼,西侧有延趣楼,东南山麓有坐北朝南的三友轩,三面出廊,东面紧邻乐寿堂的西廊。
  • 第四进院:萃赏楼以北是第四进也是最后一进院。主体建筑为符望阁,符望阁南山屏上有碧螺亭,此亭的造型及装修都采用五瓣梅花形或者折枝梅花纹。亭南有小虹桥通往萃赏楼。山屏西南的养和精舍,平面呈曲尺形。符望阁西有玉粹轩,符望阁北有倦勤斋,玉粹轩北依着西墙有小楼竹香馆,外面围有一道南北向弓形的矮墙。倦勤斋南侧、玉粹轩北侧接有爬山廊,可到竹香馆的二层。
  • 宁寿宫花园布局合宜,经营有绪。屋顶形式多样,色彩丰富,有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翠蓝色等色彩,梁枋彩绘大批使用金线苏式彩画。南北中轴线的布置有所变化,后半部的中轴线略向东移。宁寿宫花园既带有私家园林的玲珑精秀,又和皇宫的氛围很协调。
  • 园内共有建筑物二十几座,类型丰富,大小相衬,因地制宜,在平面和立面上采用了非对称的处理,在制度严谨的禁宫之中,尤其显得灵巧、新颖。

命名

  • 乾隆花园的结构应该说是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华亭,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这里有一棵古树——楸树。这树已是第四代了,老树枯死而复生,绵亘了四代。为了欣赏这棵树,乾隆皇帝在树的前面盖了个“古华亭”,还自题楹联:
  • 明月清风无处藏
  • 长楸古柏是佳朋
  • 题诗
  • 乾隆皇帝喜欢题诗,走到哪里,兴之所至,随手留下不少“御诗”、“御题”,并且有几个为他捉刀的人。但这里的字应是他自己写的,显露出乾隆体那种特有的浑圆的美。

游亭

  • 古华亭左边是禊赏亭,亭里就是有名的流杯渠。北京只有四处有流杯亭,这里是其中之一。“茂林修禊”,所以禊赏亭四周栏杆上画的都是秀竹。亭子的旁边有小井,太监从井里用辘轳打上水来,倒在两只大缸里,缸水利用地势通过管子流到亭内水渠里,象征着“曲水流觞”。古华亭右边是露台,台不高,但通过崎岖的山道盘旋而上,所以显得有些险峻。台上只有三四平方米面积,配上很矮的栏杆,看起来似乎就开阔了,显然这里有园林专家的一番苦心。
  • 穿过古华亭,进入乾隆花园的第二部分。这是个三合院,正厅叫遂初堂。乾隆皇帝25岁登基,做了60年的皇帝,到85岁退位,89岁死去。历代帝王中在位这么长久的皇帝没有几个人,这促使他更加致力于自己的享受,于是他从乾隆三十六年起用了很长时间修建这座花园。当时正当乾隆盛世,他踌躇满志,就给庭院取了“遂初堂”、“符望阁”等这些显示封建帝王雄才大略的名字。这个院子似乎没有什么特色,倒是院中那只用碧玉雕琢的盆景引人入胜。三只小羊低着头在山道上走着,显然也是取“三羊开泰”的意思,从前富贵人家爱取这样的题材,图个吉利。
  • 从三合院退出来,打开旁门,走完一条狭长的甬道,就进入乾隆花园的第三部分。
  • 这里有耸秀亭、延趣楼、翠赏楼、符望阁等古老的建筑。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假山顶上那座小亭子,亭子的5根柱子呈梅花形,亭顶的藻井、栏杆上的浮雕都是梅花图案,亭顶用紫酱、孔雀蓝两色琉璃瓦筑成,虽然有些褪色,看上去还是素雅别致。
  • 亭顶上还有个石绿色的宝顶,上面画的还是梅花。走完假山上弯曲的石阶来到亭前,上面有乾隆御笔亲题的匾额:“碧螺”。
  • 当年康熙皇帝南巡至太湖,巡抚宋荦把洞庭东山碧螺峰产的野茶贡给皇帝喝,康熙为茶叶取了个文雅的名字:“碧螺春”。
  • 乾隆是以继承他祖父的事业为己任的,起这个名字既有纪念他祖父的意思,又有取法江南名胜的意思。
  • 高山顶上翘立一座亭子,正像湖中田螺悄悄地爬上了水面石头一样。这是春天的景色。“碧螺”是春天的名词,梅花报春,取这个名字,既有皇帝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遐想,也有园林专家模仿南方园林胜趣巧妙的构思。
  • 乾隆花园假山重叠,玲珑剔透,曲径通幽,生气盎然,不落俗套,完全是值得一看的。

建筑结构

  • 乾隆花园的结构应该说是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华亭,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这里有一棵古树——楸树。这树已是第四代了,老树枯死而复生,绵亘了四代。为了欣赏这棵树,乾隆皇帝在树的前面盖了个“古华亭”,还自题楹联:  明月清风无处藏长楸古柏是佳朋
  • 乾隆皇帝喜欢题诗,走到哪里,兴之所至,随手留下不少“御诗”、“御题”,并且有几个为他捉刀的人。但这里的字应是他自己写的,显露出乾隆体那种特有的浑圆的美。
  • 古华亭左边是禊赏亭,亭里就是有名的流杯渠。北京只有四处有流杯亭,这里是其中之一。“茂林修禊”,所以禊赏亭四周栏杆上画的都是秀竹。亭子的旁边有小井,太监从井里用辘轳打上水来,倒在两只大缸里,缸水利用地势通过管子流到亭内水渠里,象征着“曲水流觞”。古华亭右边是露台,台不高,但通过崎岖的山道盘旋而上,所以显得有些险峻。台上只有三四平方米面积,配上很矮的栏杆,看起来似乎就开阔了,显然这里有园林专家的一番苦心。
  • 穿过古华亭,进入乾隆花园的第二部分。这是个三合院,正厅叫遂初堂。乾隆皇帝25岁登基,做了60年的皇帝,到85岁退位,89岁死去。历代帝王中在位这么长久的皇帝没有几个人,这促使他更加致力于自己的享受,于是他从乾隆三十六年起用了很长时间修建这座花园。当时正当乾隆盛世,他踌躇满志,就给庭院取了“遂初堂”、“符望阁”等这些显示封建帝王雄才大略的名字。这个院子似乎没有什么特色,倒是院中那只用碧玉雕琢的盆景引人入胜。三只小羊低着头在山道上走着,显然也是取“三羊开泰”的意思,从前富贵人家爱取这样的题材,图个吉利。
  • 从三合院退出来,打开旁门,走完一条狭长的甬道,就进入乾隆花园的第三部分。
  • 这里有耸秀亭、延趣楼、翠赏楼、符望阁等古老的建筑。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假山顶上那座小亭子,亭子的5根柱子呈梅花形,亭顶的藻井、栏杆上的浮雕都是梅花图案,亭顶用紫酱、孔雀蓝两色琉璃瓦筑成,虽然有些褪色,看上去还是素雅别致。
  • 亭顶上还有个石绿色的宝顶,上面画的还是梅花。走完假山上弯曲的石阶来到亭前,上面有乾隆御笔亲题的匾额:“碧螺”。 当年康熙皇帝南巡至太湖,巡抚宋荦把洞庭东山碧螺峰产的野茶贡给皇帝喝,康熙为茶叶取了个文雅的名字:“碧螺春”。
  • 乾隆是以继承他祖父的事业为己任的,起这个名字既有纪念他祖父的意思,又有取法江南名胜的意思。
  • 高山顶上翘立一座亭子,正像湖中田螺悄悄地爬上了水面石头一样。这是春天的景色。“碧螺”是春天的名词,梅花报春,取这个名字,既有皇帝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遐想,也有园林专家模仿南方园林胜趣巧妙的构思。

景观集萃

  • 乾隆花园假山重叠,玲珑剔透,曲径通幽,生气盎然,不落俗套,完全是值得一看的。花园南北长160米,东西宽37米,占地面积5920平方米,建筑布局精巧,组合得体,是宫廷花园的典范之作。花园分为四进院落,结构紧凑、灵活,空间转换,曲直相间,气氛各异。花园中的主要建筑物有古华轩、旭辉亭、抑斋、遂初堂、竹香馆、萃赏楼、延趣楼、三友轩、耸秀亭、碧螺亭、符望阁、玉粹轩、倦勤斋等。园内共有建筑物二十几座,类型丰富,大小相衬,因地制宜,在平面和立面上采用了非对称的处理,在制度严谨的禁宫之中,尤其显得灵巧、新颖。
  • 园内主体建筑古华轩,坐北居中,山石亭台,构成一个自然院落。西面禊赏亭抱厦中设“流杯渠”,仿王羲之兰亭曲水流觞,颇有雅趣。遂初堂是典型的三合院。垂花门内,仅立几块湖石为景,环境幽雅别致。粹赏楼为卷棚歇山顶的两层楼,满院山石,耸秀亭居高临下,挺拔秀丽,三友轩深藏山坞。最后一进,居中为园内最为崇高、华美的符望阁,以整座山石围其前院,又用庑廊联系阁后斋馆,形成不同的景致和趣味。符望阁前山主峰上有碧螺亭,是个五柱五脊梅花形小亭,形状别致,图案全用梅花,且色彩丰富,是极少见的亭式建筑。花园内的楼阁轩堂,不但在外观上富丽堂皇,而且室内装修也极为讲究。花罩隔扇都用镂雕、镶嵌工艺。符望阁内装修以掐丝珐琅为主,延趣楼的嵌瓷片,粹赏楼的嵌画珐琅,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准。三友轩内月亮门以竹编为地,紫藤雕梅,染玉作梅花、竹叶,象征岁寒三友。倦勤斋的装修更精,挂檐以竹丝编嵌,镶玉件,四周群板雕百鹿图,隔扇心用双面透绣,处处精工细雕,令人叹为观止。
  • 宁寿宫花园布局得体,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经营有绪。屋顶类型力求变化,色彩丰富,有黄、绿、蓝、紫、翠蓝等色,梁枋彩绘大量使用了金线苏式彩画。中轴线布置有变化,后半部轴线略东移。总观全园,其叠山的选石与叠置技巧,花木的艺术形象与配置,文化内涵的充实等等,均称得上是皇家园林中,小巧玲珑、精湛华丽的不朽之作。整座花园既有私家园林玲珑秀巧的风貌,又与皇宫华贵富丽的氛围相协调。

创作意匠

  • 评价
  • 紫禁城中的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是学者公认的“宫中苑”或“内廷园林”的精品。这个花园的品味,刻意观照并着力表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思想,实际上不啻为宫廷中的文人园;出于这样的整体立意和构成,其中的禊赏亭,无论在援名用典,布局和造型处理等方面,都蕴涵着深永而微妙的意向,堪称点睛之笔。为了更深入地揭示和理解宁寿宫花园的创作意匠,对禊赏亭的构思进行剖析,当是必要的。 从宁寿到遂初的历史隐喻: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四年(1770—1779年),已年逾花甲乾隆帝,为践行他临御六十年即归政退位的“素志”,豫先葺治了宁寿宫及宁寿宫花园,以待归政后燕居憩息、颐养宁寿。这一著名内廷御苑的建置情况及艺术成就,曾有不少史籍和当代著述具体论及,这里不再重复。所应指出的是,这一精致的宫中苑,实际是乾隆刻意模拟文人园,即以文人的隐逸观念立意经营的,这从园中各建筑题名“遂初”、“倦勤”、“符望”等等,以及乾隆描写这些建筑意境的诗文中,都强烈透射出来。而就隐逸方式中诸如“大隐”、“中隐”、“小隐”,即所谓“朝隐”、“市隐”、“野隐”等不同境地来看,宁寿宫花园作为太上皇的归隐之所,则如乾隆《符望阁诗》中所说:“耄期致勤倦,颐养谢尘喧。”其取象于大隐即朝隐,虽处魏阙紫闼而无异林泉丘壑,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在这大隐即朝隐的境界里,同时也兼容了中隐即市隐,乃至小隐即野隐境界的许多优长。
  • 宁寿宫
  • 宁寿宫花园东邻宁寿宫,西倚高达八米的宫墙,基地狭长,东西宽不及四十米,南北却长达一百六十米。根据这特定的环境,花园沿纵深方向划分成前后串联的五进院落,建置亭台楼阁,叠造假山洞窟,配植竹木花卉;建筑题额和楹联中,还大量援用精审的典故来点景,使各院落的景物浸润着历史文化渊涵,在层次丰富而生动的空间变幻中,展现为情趣迥异而意象深邃的境界,构成心目大观。其中的巧致,略如全园以第二进院落的遂初堂居于中心,和市井中的普通四合院略无二致,在极尽隆崇而金碧流溢的宫禁中,反而倍觉朴实亲切。与此相呼应并谱为全园序曲,也相当于遂初堂的前院,第一进院落则经营为气象清新雅逸的花园,禊赏亭就建在园西,背靠宫墙,面向院落中心,不仅布局和造型处理精审,还通过凝聚着禊赏历史渊源、历史情结及流杯亭历史沿革的精巧用典,为园林艺术创作,为审美的意象思维,融注了更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对遂初堂,对宁寿宫花园的整体立意和构成,多方面、多层次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宁寿宫花园拘囿宫禁,缺乏水源,如何理水,就像宋代邵雍《小圃睡起》中所透辟道明的那样:“有水园亭活。”实在是棘手难题。而置于全园醒目地位、体量和造型也格外突出的禊赏亭,在隐蔽处凿井取水,用流杯渠的一缕清流宛转,更以“禊赏亭”的题额,同品调高雅的流觞曲水关联起来,直泻游人心目,便十分精巧地化解了整个花园乏水的局限。同时,全园沿进深分成五个景区,将禊赏亭安排在第一景区显要位置,水的意象便能伴随着鲜明的记忆,成为意识流而淌入以后的各个景区,从而非同凡响地取得了造园艺术上的成功。这样的谋篇布局和点景方式,显然可说是极富藻思的。
  • 禊赏亭的立意,出自乾隆的雅好,着眼于兰亭故事的意境而结合现实条件加以摹写,具有艺术性意象符号的形式特徵,是显而易见的。这就略如乾隆《题禊赏亭》诗中写道:“有石巉岩有竹攒,流觞亭里石渠盘。他年辽待临王帖,视昔由今正好观。”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禊赏亭直接援名于传统的禊觞,这和西苑的流水音、圆明园的坐石临流,以及避暑山庄的曲水荷香等流杯亭命名均较为含蓄而有所不同,实际还出于宁寿宫花园整体立意的精心构思:这样,在全园空间逐步展开的序列中,也就能够以禊赏亭来直接彰明兰亭故事的心曲,借喻深蕴于历史之中的文化涵义和审美价值,极为儒雅、也高屋建瓴地突出了整个花园效仿文人归隐而不忘“士志于道”的“心斋”意象。 和其它御苑的流杯亭命名不同,禊赏亭出于全园的整体立意,用典“禊赏”的精巧,还在它以“禊”的古谊隐喻“寿”,更进一层,则由“禊赏”致于“宁寿”,使花园同它所从属的宁寿宫,关联既十分密切,又优雅婉转,洽似曲水,极富诗意地平添了隽永的古韵,融注了士大夫的逸情高志,从而丰富并升华了这一内廷御苑的审美境界。
  • 其实,为乾隆深谙的是,“禊”自古就有洁身修祀、除邪去疾而祈福宁寿的意义,也就是所谓“禊,祭也。”“祈介祉也。”后来曲水流觞的禊赏活动,也仍然承袭了禊事这宁寿的本谊。如晋阮瞻《上巳会赋》写道:“祈吉祥于斯涂,酌羽觞而交酬,献遐寿之无疆。”刘宋颜延之《三日曲水诗序》说:“上膺万寿,下褆百福。”南齐王融《三日曲水诗序》云:“清歌有阕,羽觞无算,上陈景福之赐,下献南山之寿。”沈约《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诗》曰:“川祗奉寿,河宗相礼。”等等,都有祈寿的意义。在宁寿宫和宁寿宫花园的经营构思中,通过用典,以“禊”隐喻祈寿,来寄托和表达他的心愿,就很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点。乾隆御制《宁寿宫铭》“朔吉修祀,宁寿斯踵。”其实就明确表达了这个意思。另如御制《养和精舍》“洁治宁寿宫”句中的“洁”,也正是“禊”的本谊,即“禊者,洁也。”
  • 所谓“遂初”,直义就是实现退隐的初衷,这同“遂隐”、“遂志”及“初服”等意义,也都相近或相通。最早,西汉刘歆曾作赋《遂初》,表达他避世隐遁的意愿。东晋时兰亭禊觞的名士,王羲之的好友孙绰,自筑园林而赋《遂初》,则以隐逸标举清高,如刘宋时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引述:“时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孙绰游放林泉十余年,融玄理于山水,以其称冠当时士人的才笔,作《游天台山赋》等诗,运气自如,情景交融,对后世影响很大,被誉为“南朝山水诗的先河”;而和兰亭故事相辉映,孙绰的遂初之志,尤为后世文人士大夫仰慕,遂初也由此成为观照和标榜隐逸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典故。例如《宋史·尤袤传》载,尤袤因皇帝宠信,历仕三朝而官居显要,至死不得去职,归隐志趣弥深,于是“取孙绰《遂初赋》以自号,光宗书匾赐之。”他自称“遂初居士”,居室名“遂初堂”,连其文集也题为“遂初小藁”。元明时,文人高士也纷纷效仿于此,如归有光《遂初堂记》,还就遂初谈到了古今君子的“隐、处之思”,指出:遂初,实际就是君子“高世遐举之志”。
  • 源起
  • 乾隆精于士文化,深受文人士大夫隐逸观念影响,当然也深谙这遂初的典故。他曾反复强调,宁寿宫花园遂初堂命名初衷,就正是祈愿临御六十年而归政退隐。而这座建筑之所以布置在“耄期致勤倦,颐养谢尘喧”的花园中心,并援名遂初,其实也宣扬着这花园按乾隆所自豪并乐于炫耀的大隐而立意的取向。其《遂初堂诗》就得意地申明:“周书称初服,勤政要始终。楚骚称初服,谢政适其躬。二语胥宜味,放卷用不同。”其中,他既以《尚书·召诰》“王乃初服”喻其勤政,又用《楚辞·离骚》“退将复修吾初服”喻其归隐,用“初服”典故的双重意义,来标举他遂初之志的隐处兼达。末句的“放”,就是施展,指勤政;“卷”,就是收藏,本出《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指归隐,实际转喻其如《老子》所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归政退隐的“素志”。在乾隆看来,他的放与卷,即初服勤政和初服归隐,既各有所用,也能如愿以偿,捭阖纵横,各得其所,成功践行圣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生追求,取得自认为是亘古鲜有的圆满功德,这样一种旷世的遂初、初服的“高世遐举之志”,当然是一般文人士大夫的廊庙山林之志不可同日而语,也只能为之膺服并无限崇拜的。
  • 精品
  • 正是出自乾隆的这种心态,着眼于完满展示其大隐的意象,他在宁寿宫旁,在遂初堂前,通过禊赏亭用典所深蕴的历史和文化涵义,在园林空间层次的组织程序中,便十分自然、也淋漓尽致地投下了由禊赏,而兰亭,而孙绰,而遂初,而初服,而归隐,而隐处兼达,而高世遐举的心迹;后园的萃赏楼、符望阁、倦勤斋等等建筑和景物,包括在遂初堂后的第三、第四进院落中以大量叠石所经营的峰峦丘壑和洞穴,为这心迹导引,也就在遂初朝隐这个主题上,逐步展现为更臻丰富和深永的境界。在这个审美观照的历程中,禊赏亭的经营位置和用典,巧妙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堪称意匠杰作。
  • 假山
  • 应当指出的是,在遂初堂后,嶙峋的叠石假山,崖壑深邃,岗峦峥嵘,充堙了两进院落,除了崎岖的山道,联系前后院落的小径,曲折迷离,隐没在幽深的洞穴中,洞内还有两小一大的窟室;叠山的空间意象,浑厚凝重,甚至令人感到神秘或压抑,和前两院及后院的空间氛围判若天渊。对此,曾有非议说,这样的叠山,过分拥塞沉闷,是整个花园空间艺术处理中的不足之处,或者竟是败笔。然而文献表明,为经营全园重心性质的这处庞大假山,乾隆竟专门在西苑挑选拆运了大量太湖石,特别是琼岛所遗金代从宋汴京艮岳辇致的南太湖石,就有近四百块之多,足见其重视异乎寻常;而乾隆钟情造园艺术,素养极高,经营他格外注重的花园,反而形成这样的重大失误甚至败笔,也实在难合情理。症结所在,显然有必要从乾隆的深厚历史文化修养着眼,从宁寿宫花园力图完满彰示大隐的立意出发,把思路投向遂初的历史典故,把视野拓向汉晋高士标举遂初之志的隐逸环境。事实上,以此审视和品味遂初堂后这处叠石假山的空间意象,问题也就会明白多了。根据史籍中载述,自先秦到汉代,隐士遁迹深渊,蓬门荜户、岩居穴处,乃是天经地义的事。《大戴礼记·曾子制言》认为,这也是君子修养所必要的生活方式。当时的有关史籍还因此把隐士称为“岩穴之士”。《后汉书》说刘秀招求隐士:“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车之所征喷,相望于岩中矣。”“岩中”就是隐居环境的典型概括。而在诸如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和《嗟伯夷》、董仲舒《士不遇赋》、刘安《招隐士》、杨雄《逐贫赋》、冯衍《显志赋》等汉代诗文中,“隐遁山谷,因穴为室”之类的描写,既反映出士人们愤世心态下寄托人生理想的行为方式与审美时尚,也标举着他们的超世逸群的遂初、初服、遂志心迹。略如汉末刘桢《遂志赋》就说:“袭初服之芜■,托蓬芦以游翔。”
  • 相关山水诗
  • 孙绰《游天台山赋》曾被誉为“南朝山水诗的先河”,就是描绘其隐居环境并抒发遂初之志的典型作品。序中写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瀛,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魅之途,卒践无人之境,……非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非夫远寄冥收、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巳再升者也。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吟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赋中更强调,天台山既是“运自然之妙有”的神奥之区,“邈彼绝域,幽邃窈窕”,则体现了“理无隐而不彰”的玄机,正是志尚夷简而超世逸群、体玄识远以萧然自乐的栖游佳境:“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
  • 追求境界
  • 显而易见,乾隆经营宁寿宫花园遂初堂后叠石假山的空间意象,同孙绰所描绘的隐居环境,也就是其遂初之志萧然高寄、栖游自得的理想境界相比较,两者之间即使不是铢两悉称、难分轩轾,至少也可说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这事实,无疑充分说明,乾隆所格外注重的这处叠石假山,和他所格外钟情的禊觞曲水一样,正是其所援用遂初典故的更具体、也更忠实的直观艺术再现。这就如遂初堂内悬联所强调:“屏山镜水皆真;萝月松风合静观。”遂初堂的“屏山”,就是其后叠石假山;遂初堂的“镜水”,就是其前禊赏亭的流觞曲水。不言而喻,以涵义深永的山水前呼后应,从而使遂初堂,使整个宁寿宫花园观照统隐逸思想的大隐立意,能具有更丰富更深刻也更完满的艺术感染力,形象真切而鲜明生动地展现出来,引人入胜,达到崇高的审美境界,也正是乾隆所刻意追求的。

饮食指南

小吃一条街,是以成排的摊位组成,来这里转一趟,可以品尝到不同的地方风味,值得一试。或者在隆福寺,那里也有不少小吃店,丰年灌肠店,白魁老号(专营正宗京味小吃)都算是老字号了,很多老北京也定期去那里“解馋”。

住宿指南

  • 北京王府饭店(五星)
  • 地址:北京王府井金鱼胡同8号
  • 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准五)
  • 地址:北京市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
  • 北京天伦王朝饭店(五星)
  • 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50号
  • 北京华侨大厦(五星)
  • 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2号

交通指南

1、2、4、5、10、20、52、57、22、54、120、802、特1路中山公园或天安门站下车,地铁、9、17、44、48、53、59、66、110、307、803、808、819、922、特4、特7、团结湖专线前门下车或101、103、103快、109、812、814路故宫下车。

购物指南

到此旅游买到导游书、导游卡,还能购到绘画、陶瓷、青铜、雕刻、书法等书籍以及故宫旅游纪念品。

最佳旅游时间

最好的旅游季节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众多游人的向往之地。在4月下旬-6月上旬旅游较好,因为那时正是故宫内的花儿开得艳丽之时。走进故宫内,您可以观赏美丽的花儿,绿装素裹的树木。正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