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孙毓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毓敏,女,1940年出生,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女,国家一级演员荀慧生的亲传弟子。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振兴京昆协会会长,北京戏曲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曾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对荀派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荀派艺术融青衣、花旦于一炉,唱做俱佳,会戏无数,坚持写意,重视生活。其传承者孙毓敏不仅忠实继承,更大胆创新,不仅戏演得好,且人教得好,为再传弟子及后来者面对新世纪的再起航留下极为可贵的可资效法与再创造的蓝本与教材。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大师仙逝已半世纪,其弟子孙毓敏也年届耄耋。荀大师创立的荀派艺术仍光耀舞台,魅力四射。孙毓敏砥柱荀门,犹擅胜场,替师传道,建树多多,任岁月流逝,仍砥砺奋求,为荀派薪传竭诚尽力。人们感叹“人生易老天难老”,却喜看留在人民心里的艺术家及其鲜活的艺术创造永远不老。近日,为荀大师办过多次生日庆典、流派演示及教学研究的孙毓敏,迎来自己从艺70年的纪念展演,挟学生光荣绽放,更使人有“惊回首”乃至“一万年太久”之慨。展演名“荀风毓骨”,情意深长。念主是“毓”,但“毓”不离“荀”,“荀”犹眷“毓”。纪念孙毓敏舞台生活,实为重温其如何传承其师荀慧生的艺术精神和人生奋求。“风骨”二字是孙毓敏艺术精神的诠释与涵盖[1]

《红娘》

孙毓敏继承荀派艺术,不仅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荀派大家,且培养出许多已在观众中叫得响的再传弟子。她对荀派艺术经验的总结多上升为理论的阐发,为荀学的构建和兴起立下汗马功劳。孙毓敏的研究和教学,不仅为荀派的传承,也为京剧的发展作出贡献。孙毓敏集艺术家、理论家、教育家作家、活动家于一身,弟子赢百,声名远播,其成就得益于时代的吁求与眷顾,属于新中国和她生活的这个时代。这是她与师傅和而不同之处,但又与师傅太过相近。她演戏,声容、姿采、身段、表情极像师傅,又占尽女儿之风韵。她对弟子说看你是否学好荀派有几个标准,第一是“像”,如不像,就别说你是荀派,其他标准如:要有自己的领悟、发挥自己的长处、符合时代和观众的要求、与时俱进等。

演绎经历

8岁学会京剧《女起解》、《红鬃烈马》和《祭塔》,同年第一次参加演出。

她10岁考入北京市艺培戏曲学校,初习武旦,后专攻花旦

先后师从赵绮霞李金鸿赵德勋高玉倩等。学演剧目有:《打焦赞》、《扈家庄》、《大英杰烈》、《穆桂英》、《玉堂春》、《十三妹》、《贵妃醉酒》、《思凡》、《秋江》、《天女散花》等四十余出。

1953年转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又从张君秋学《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西厢记》等戏。

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荀慧生剧团,被选为继承流派的学生,拜荀慧生先生为师。演出剧目有《红娘》、《红楼二尤》、《玉堂春》、《白蛇传》、《蝴蝶杯》、《勘玉钏》、《杜十娘》、《荀灌娘》、《元宵谜》、《辛安驿》、《金玉奴》、《卓文君》等荀派戏。每年演出350场左右。

1963年调入梅兰芳剧团。演出《生死牌》、《姊妹易嫁》、《白蛇传》、《蝴蝶杯》、《玉堂春》、《望江亭》、《智斩鲁斋郎》等等,并学习了《西施》、《洛神》、《生死恨》等梅派剧目。

1966年下放河南省京剧团,曾主演过现代京剧《沙家浜》、《奇袭白虎团》、《园丁之歌》等。

1968年被迫害,自杀未遂致残,右足跛,在病榻瘫痪5年之久。在养病期间,写有《京剧唱腔体会点滴》、《荀氏水袖、动作及手势介绍》等讲稿,经艰苦锻炼于1978年重返北京舞台,任北京京剧院三团主演。排演新剧目有《宋宫奇冤》、《哑女告状》、《一代贤后》《双玉缘》、《翠屏山》、《坐楼杀惜》、《痴梦》、《霍小玉》等并演出荀派保留剧目《红娘》、《红楼二尤》、 《玉堂春》、《杜十娘》、《荀灌娘》、《棒打薄情郎》。

个人经历

艰难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为孙毓敏辅导《荀灌娘》。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就得到荀慧生大师的垂青,不但每天亲聆教诲,大师还把自己为国庆10周年献礼刚刚排好的《荀灌娘》让给孙毓敏演出,这是何等殊荣啊!从此,孙毓敏越唱越红,一年演出总在200场以上。掌声、喝彩声几乎每天都陪伴着她,她又被评选为北京先进青年,戴上大红花,何等风光也!尽管由于家境贫寒,相依为命的母亲和两个妹妹为了她的学业到遥远的新疆谋生,但是由于孙毓敏努力节俭每一分钱,甚至又一次次去卖血,终于凑足了车钱,把母亲和妹妹接回了北京。那年春节她第十七卖血,购买了一些年货,与母亲和妹妹度过了终生难忘的团圆年。

自杀

正当孙毓敏在舞台上,生活上出现转机的时候,一场灾难悄悄地降临了。她认识了每天看她演出的一位爱国华侨,他们经常在一起调嗓子,切磋技艺,这在今天看来是多么寻常的事情呀?然而,仅仅如此,她被叫进了领导的办公室,领导命令她必须与华侨划清界线,断绝一切来往,这是第一步,名曰抢救。接着,她又被叫进办公室,命令她调离北京,发配河南,这是第二步,名曰惩罚。到了郑州,她努力演出革命样板戏,受到观众欢迎,但是她的厄运还远远没有结束,不久,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把矛头对准了她,把她列入与“港商勾结,里通外国的特务”行列,对她进行了隔离审查、残酷批斗。这是第三步,名为打倒。最后为打击她的“反动气焰”,召开全省文艺界批斗大会,要把她斗倒,斗臭。一个热爱毛主席,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青年人,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呢?她感到天昏地暗,她感到绝望,为了自己的清白,在批斗大会前,她推开三楼的窗户,往下跳去…… “她醒了!”树枝挡住了她通往地狱的路,当她苏醒时慢慢意识到自己没有死成,可是她的第一腰椎断裂,第四腰椎半块椎骨耷拉下来,挂在那里,整个椎体摔成了三角型;两条腿圆滚滚地呈紫黑色,双脚粉碎性骨折,脚跟骨碎成二十几块,右脚心露出了白色的骨头,鲜血淋淋。她想再次跳楼,然而一动不能动,连大小便的功能也失去了,她成了僵尸。病人需要亲人的呵护,但是她的耳朵里灌满了更加凶恶的漫骂与呵斥。

不屈服

就这样不明不白,窝窝囊囊地等死吗?没有。孙毓敏以惊人的毅力开始与残疾的病体进行了不屈不挠地抗争。医生不是说她永远不能站起来了吗?她把露着骨头的脚踩到针毡一般感觉的地板上立即昏厥过去,但是她一次又一次地站,半步半步的挪,一层台阶又一层台阶的爬,终于爬上了一千层台阶。当她满怀希望地站在上海骨科权威面前要求手术重返舞台时,权威说:“你已经创造了医学奇迹,如果要上台,是不可能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没有这样的记录。”然而,数年以后,春回大地,她以娴熟的唱念做舞重返首都舞台,与四大名旦的后学赵荣琛、梅葆玖、李翔一起主演了梅尚程荀各派的经典剧目专场。她成功地在《红娘》中扮演了天真活泼,古道热肠的小红娘。从此开始了她第二次人生的艺术生涯。

从1978年开始,她陆续排演了《红楼二尤》、《诓妻嫁妹》、《金玉奴》等大量荀派剧目,同时又自己创作编演了《宋宫奇冤》、《双玉缘》、《痴梦》和《一代贤后》等一出出新剧目,继续了每年演出200多场的紧张而愉快的演员生活。

尽管有时演出后腰椎疼痛得像断裂了一般,有时畸形的双脚被磨破,化脓,寸步难行,尽管有时演出后痛苦得瘫倒在后台,但是她从来没有临场请过一次假,她作为北京京剧院三团的主演,每年都出色地完成演出任务。无法想象,10年前,一个一动不能动的残疾人,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开始艰难学步,10年后又活跃在首都和全国各地的舞台上,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美妙的艺术形象。在北京的中青年演员调演中,她荣获了最高奖,接着她又摘取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和“梅兰芳金奖”以及“亚洲杰出艺人奖”等等。为了京剧艺术的繁荣,她到大学、中学和小学以及海内外开展京剧知识讲座;为继承和发展荀派艺术,她在海内外收下60余名弟子,面对求学若渴的学生她问一教十,有教无类。笔者曾看到她利用双休日到河北省连夜教学的动人情景,看到她的学生在她的指导下陆续获得全国嘉奖和省市级嘉奖,可谓桃李满园,硕果累累。

挑重担

在孙毓敏年过半百时,又承担起北京戏校校长的重担。面对当时教学的困境,她积极展开文化市场的调查,开拓教学领域,硬件软件一起抓,三年后国家教委颁发的“重点学校”的金牌第一次挂在学校的大门口,五年后,一座设施先进豪华的排演场落成,为学生的演出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项基建工程的实施要历经多少甘苦,恐怕只有搞过土木工程的人才能知道了。在中央领导和北京市委的支持下,她带头启动了“海峡两岸五戏校蓝岛杯京剧大赛”和“双休日少儿京剧百场演出”活动,苦心孤诣地培育京剧新人,她以"四小须生下江南"为开端,一改过去关门办学的做法,使戏校学生的精彩演出赢得了京、津、沪、汉、鲁、港、台和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各地的强烈反响,使戏曲教学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她请来了90岁的谭派须生王琴生、谭门本派谭元寿、盖派武生张善麟、川派小生朱福侠、宋派武旦王继珠和她的师姐妹李玉芙、王晓临、李翔等著名艺术家任教,开拓了学生眼界,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同时与台北戏校签定了长期文化交流协定,把学校的优秀教师分批派到台北任教。十几年来,北京戏校先是增挂了北京艺术学校的牌子,不久又与北京师大联合办起了表演艺术学院;去年又升格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学校连升三级,孙毓敏却两次在工作中晕倒,三次到医院抢救。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在北京戏校建校50年大会上感慨地说:“你们的孙校长为了报批一个活动或一个项目,经常是早晨7点多钟就到市委办公室去堵我的门,她都是为了学校呀,没有这样一位勤奋敬业的好校长,北京戏校能有今天是不可能的。”

春又来

孙毓敏已经两度人生,两次的起点都是最低的,她忍受了人间最大的痛苦和屈辱,经受了世界上最惨烈的精神打击,可是她获得了一个京剧人几乎是最高的荣誉。她因遭遇而崛起,因坎坷而辉煌,面对如此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精彩人生,她没有瞬间的喘息。在今年10月即将举办的“孙毓敏舞台生活50年巡回展演”活动中,她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又创作改编了两出新戏,出版发行了两本新书,一本自传《我这两辈子》和一本汇集了自1959年在北京晚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以来的重要文献的《孙毓敏艺术研究文集》,并将率领来自全国各地的18名弟子在京、津、沪、汉四大京剧重镇各演出三场。尤其是在当前大制作之风盛行的时候,她不用导演,不用灯光布景,不用大制作,亲自主演的《陈三两》和《狮吼记》,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取得了强烈的剧场效果,再次展示出京剧艺术的神奇本色,以64岁高龄为京剧的振兴做出了新的贡献。

代表作

《红娘》[2]、《杜十娘》、《荀灌娘》、《红楼二尤》、《金玉奴》等。

视频

孙毓敏接受采访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 荀风长烈 毓骨峥嵘——评孙毓敏对荀派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齐致翔). 中国文艺评论网. 2018-06-28 [2019-07-18]. 
  • 京剧《红娘》选段 孙毓敏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