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子龍鼎」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1 個標籤回退)
 
行 5: 行 5:
 
'''子龙鼎''',或称'''商子龙鼎''',[[商代]]末期[[青铜]]圆鼎,国家一级文物,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据传,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4月由国家文物局征集回国,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ref>{{Citeweb |title=子龙鼎 |url=http://www.nlc.gov.cn/newgtkj/hxyz/qtq/201106/t20110629_45523.htm |publisher=国图空间 |access-date=2016-05-0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03043409/http://www.nlc.gov.cn/newgtkj/hxyz/qtq/201106/t20110629_45523.htm |archive-date=2016-06-03 |dead-url=yes }}</ref>子龙鼎内壁近口缘处刻有铭文“子龙”二字,并因此而得名。该鼎被中国[[国家文物局]]收录到了2013年8月19日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中,属于[[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子龙鼎''',或称'''商子龙鼎''',[[商代]]末期[[青铜]]圆鼎,国家一级文物,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据传,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4月由国家文物局征集回国,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ref>{{Citeweb |title=子龙鼎 |url=http://www.nlc.gov.cn/newgtkj/hxyz/qtq/201106/t20110629_45523.htm |publisher=国图空间 |access-date=2016-05-0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03043409/http://www.nlc.gov.cn/newgtkj/hxyz/qtq/201106/t20110629_45523.htm |archive-date=2016-06-03 |dead-url=yes }}</ref>子龙鼎内壁近口缘处刻有铭文“子龙”二字,并因此而得名。该鼎被中国[[国家文物局]]收录到了2013年8月19日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中,属于[[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参考文献==
+
==文物特征==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文物特征==
 
 
 子龙鼎方唇、宽沿、立耳,垂腹圜底,下置三足,已接近蹄足,鼎高103厘米,口径80厘米,重230公斤。该鼎厚立耳,微外撇,外侧饰两周凹弦纹,折沿宽缘,腹部横向宽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颈部以云雷纹为地,周饰2类6组浮雕式兽面纹,足上端饰高浮雕式兽面纹,下衬三周凸弦纹。 “子龙”二字铭文铸刻在鼎的内壁近口缘处。铭文中的“子”字居左上角,字较小,实笔阴刻。“龙”字在右下,系双钩而成,很像一条竖立而尾向右卷的龙。张口,圆目,头上硕大的瓶形角突出,与龙头并不连笔。
 
 子龙鼎方唇、宽沿、立耳,垂腹圜底,下置三足,已接近蹄足,鼎高103厘米,口径80厘米,重230公斤。该鼎厚立耳,微外撇,外侧饰两周凹弦纹,折沿宽缘,腹部横向宽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颈部以云雷纹为地,周饰2类6组浮雕式兽面纹,足上端饰高浮雕式兽面纹,下衬三周凸弦纹。 “子龙”二字铭文铸刻在鼎的内壁近口缘处。铭文中的“子”字居左上角,字较小,实笔阴刻。“龙”字在右下,系双钩而成,很像一条竖立而尾向右卷的龙。张口,圆目,头上硕大的瓶形角突出,与龙头并不连笔。
  

於 2022年8月25日 (四) 12:51 的最新修訂

子龍鼎
圖片來自piwox.com

子龍鼎,或稱商子龍鼎商代末期青銅圓鼎,國家一級文物,因器內壁近口緣處鑄有銘文「子龍」而得名。據傳,子龍鼎系20世紀20年代出土於河南輝縣,後流入日本,又輾轉至香港,2006年4月由國家文物局徵集回國,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1]子龍鼎內壁近口緣處刻有銘文「子龍」二字,並因此而得名。該鼎被中國國家文物局收錄到了2013年8月19日發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中,屬於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文物特徵

子龍鼎方唇、寬沿、立耳,垂腹圜底,下置三足,已接近蹄足,鼎高103厘米,口徑80厘米,重230公斤。該鼎厚立耳,微外撇,外側飾兩周凹弦紋,折沿寬緣,腹部橫向寬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頸部以雲雷紋為地,周飾2類6組浮雕式獸面紋,足上端飾高浮雕式獸面紋,下襯三周凸弦紋。 「子龍」二字銘文鑄刻在鼎的內壁近口緣處。銘文中的「子」字居左上角,字較小,實筆陰刻。「龍」字在右下,系雙鈎而成,很像一條豎立而尾向右卷的龍。張口,圓目,頭上碩大的瓶形角突出,與龍頭並不連筆。

文物流傳

該鼎出土信息不詳,據說為20世紀20年代出土於河南輝縣,極有可能出自輝縣琉璃閣商代晚期的中字形大墓,出土後被日本古董商、專門從事中國文物國際販賣的山中商會收購,並因此流入日本,在日本私人藏家之間秘密轉讓。2002年前後,子龍鼎照片通過多種渠道傳至中國,被一些學者見到。2004年6月,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專家馬承源陳佩芬應邀到日本收藏家千石唯司位於兵庫的住所參觀,曾在客廳門外發現該鼎。兩天後,千石唯司在大阪美術俱樂部舉辦私人收藏品展覽,該鼎首次公開面世,並引起廣泛注意。[2]

2005年初,正負責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徵集工作的謝小銓偶然獲知了子龍鼎的存在,開始留心尋訪。同年9月,謝小銓與同事在日本開展工作期間,得知子龍鼎藏家已經與中國私人買家談判轉讓該鼎後與藏家取得聯繫,藏家表示願意與中國官方談判出售事宜。由於未見到實物且藏家索價太高,謝小銓沒有馬上表態。謝小銓回國匯報了相關情況,相關鑑定專家準備赴日時,卻得知子龍鼎已被運出日本,下落不明。[2]

2005年底,子龍鼎被證實已被香港收藏家購買。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赴香港對子龍鼎進行實物鑑定,後認定其為珍貴文物。由於一些藏家透露了競價購買的意向,該鼎價格有被炒高的趨勢,國家徵集人員宣稱放棄收購子龍鼎,並停止公開搜集子龍鼎信息,子龍鼎價格開始平穩。2006年4月,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出資4800萬元人民幣從香港藏家手中將子龍鼎購回,後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2]

形制與斷代

是現已發現商代青銅圓鼎中形體最大的一件,也是帶有「龍」字銘文最早的青銅器。

子龍鼎的形制、紋飾與1990年殷墟郭家莊M160墓中所出土圓鼎的接近;輪廓、口沿下饕餮紋構造等與1956年殷墟後岡圓形祭祀坑所出土戍嗣子鼎相仿,北大歷史系教授朱鳳瀚等學者比較認可該鼎為商末器物,而上海博物館研究員陳佩芬則著文指出該鼎為西周早期器物。[3]

參考文獻

  1. 子龍鼎. 國圖空間. [2016-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3). 
  2. 2.0 2.1 2.2 中國珍貴文物回流揭秘. [2016-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1). 
  3. 子龍鼎身世之謎(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