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隐圆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隐圆修

 

 

 

天隐圆修

简介隐圆修,?~1635明末临济宗名禅师,嗣法于幻有正传,与密云圆悟同门。 万历三十六年,<1608>结茅于磐山,渐成大刹,门下人才之众和圆悟相等。 法语有《天隐修禅师语录》二十卷。 法嗣有杭州理安箬庵通问,湖州报恩玉林通琇等五人。 其法系有镇江的金山寺、扬州的高旻寺、常州的天宁寺及浙江于潜(临安)西天目山的禅源寺。 而宗门中较卓越的是重兴句容般若寺的法忍本心(1846~1906),而本心的法系也源出金山。 此后则金山有印彻(融通,1866~1928)、高旻有法一、天宁有清熔(冶开,1852~1922)。 又上海的留云寺密融(微军,1854~1921)系出金山; 北京的龙泉寺有古念,(清一,1842~1916),撰有《宗镜捷要》四卷,系出天目,都是知名的禅僧。

开悟

天隐圆修禅师 常州磬山天隐圆修禅师,龙池幻有正传禅师之法嗣,俗姓闵,荆溪人。 圆修禅师幼丧父,日以卖菜为生,奉养老母,闲时恒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成人后,圆修禅师曾经到附近一所寺院,听一位法师讲《楞严经》。 经中讲,“一切众生皆由不识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回。” 圆修禅师听了,惕然有省,始知有生死大事,于是前往龙池幻有正传禅师座下出家,二十四岁得度。 受戒后,圆修禅师谨遵正传禅师之教悔,精勤参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之话头,不久,即有所入。 一日普请(全寺大众一起参加劳动),圆修禅师陪侍正传禅师出窑搬砖。 闲话之间,同修们纷纷谈及四大名山菩萨出现神通广大之事。 正传禅师说道:“者(这)里也不少。” 圆修禅师很惊诧,便进一步问:“如何是者(这)里神通?” 正传禅师道:“快度砖来!” 圆修禅师一听,豁然有省。 一天,圆修禅师独处寮房中,读诵《楞严经》。 读到“佛咄阿难,此非汝心”时,蓦然打失本参话头,得明心性。 正传禅师北上京师住普照寺期间,圆修禅师继续留在龙池,闭关阅读古人公案。 读到“云门扇子”之公案,忽然性起大疑情,百思不得其解。 该公案的具体内容是: 有僧问越州干峰和尚:“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未审路头在甚么处?” 干峰和尚以拄杖画云:“在这里。” 其僧后来前往云门,请益文偃禅师。 文偃禅师拈起扇子,说道:“扇子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释鼻孔,东海鲤打一棒,雨似盆倾。 会么?” 于是,圆修禅师便奋志参究。 两年后的某一天,圆修禅师正在座上用功,忽然听见窗外一声驴鸣,终于豁然大悟,遂当即作偈云:“忽闻驴子叫,惊起当人笑。 万别与千差,非声非色闹。”

印可

圆修禅师便出关,与同参密云圆悟禅师,前往京师普照寺,省觐正传禅师。 正传禅师道:“别来三载,各呈似看。” 圆修禅师道:“人说北地寒,我说南方暖。 寒暖不知人,穷人知寒暖。” 正传禅师一听,遂点头称可。 第二天,圆修禅师又入室参礼正传禅师。 圆修禅师问:“历历孤明时如何?” 正传禅师道:“待汝到这田地,与你道。” 圆修禅师便大喝一声。 正传禅师道:“汝还起缘心么?” 圆修禅师一听,拂袖便出。 一日,正传禅师因有事穿褊衣,举起椅子作女人拜,然后告诉圆修禅师道:“汝上座,待我拜汝为师。” 圆修禅师一见,便哈哈大笑,遂呈偈云:“木人提唱笑呵呵,更著衣衫谁识他。 昨日瑊(jian,窥视)来是男子,今朝还作老婆婆。” 正传禅师览偈已,笑道:“此偈甚惬老僧意。” 于是令圆修禅师留在座下,充当书记,负责寺院文案。 不久,又给予他印可。 圆修禅师出世后,初住磬山,次迁法济,后住报恩。 曾上堂云:“禅非解会,道绝功勋。 妙体湛然,真机独露。 不可以心思,不可以意想。 不可以言宣,不可以默照。 不可以色见,不可以声求。 一念回光,便同本有。 恁么则释迦老子睹明星时,见个甚么来?者(这)里透得,顿越三祇,坐断报化佛头,随时著衣吃饭,还有向上一路在。” 说到这里,圆修禅师蓦地竖起拄杖云:“释迦老子,在诸人眼睫毛上,放光动地,只是不得动着,动着则三十拄杖。 何故?不见道,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又有示众法语云:“今时禅门大变,总是个弄虚头汉,教坏人家男女,不肯指点人做实地功夫,刚刚学些魔嘴说话,不顾本分中黑漆漆地。 老僧这里不比诸方容人打口令,谓之参禅。 若要在此住,须将从前学来的,尽情吐却,净净地本分参究一回,讨个分晓始得。 若不如斯,唐丧光阴,有何利益?” 圆修禅师风仪磊落,赋性恬退,亲炙龙池正传禅师十八载,尽得其旨。 住持磬谷期间,曾大雪五十余日,炊烟几绝。 圆修禅师处于饥饿兽之中,安之晏如。 独念法门衰晚,师道陵夷,乃力恢临济宗旨,大阐别传旨趣,痛呵穿凿,严辩正邪。 四方向道之士,承风踵接,竞喧宇内。 圆寂于崇祯乙亥年(1635)。

禅诗

晓 过 西 湖 水光山色四无人,清晓谁看第一春。 红日渐高弦管动,半湖烟雾是游尘。 元·天隐圆至 品析: 对西湖的咏唱,历朝历代累计不知有多少万首,而这一首却别具情怀,在众多的题咏中脱颖而出。 “水光山色四无人,清晓谁看第一春。” 大多游西湖的,不是才子佳人,就是达官显贵,这类人多半是沉溺于“夜生活”的,哪能如僧人那样“闻鸡而起”呢! 所以,当圆至禅师于天色初明之时路过西湖时,依然是“水光山色”,可四顾茫然,人们才入梦乡,哪里会如此匆匆地来观赏西湖的晨景呢! 哪里会如此匆匆地赶来欣赏这西湖的第一春呢! “红日渐高管弦动,半湖烟雾是游尘。” 鸡鸣启明星动时,西湖笙歌才刚刚收场,有谁来品赏这西湖的“春晓”呢? 但巳时一到,“红日渐高”,各路游人才纷纷光临,游船上洞箫长笛,古琴琵琶之声也悠悠而起,娓婉于整个西湖之上,杭州城中。 但这类“文化氛围”,这样的歌舞升平,在老和尚眼里,只不过是“游尘”而已。 如今的酒楼舞池,卡拉0K的主顾们,可曾知其中之味?    [1]

参考文献

  1. 天隐圆修,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