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薄伽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薄伽梵

 

 

 

世尊 (佛陀十種德號之一)

薄伽梵一般指世尊(佛陀十種德號之一) 佛陀十號之一,《四十二章經》:「爾時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維。」 佛無論在世、出世間都尊貴,所以叫「世尊」。 別號就叫「三界獨尊號」。

釋義

世尊 隋 慧遠無量壽經義疏》卷上:「佛備眾德,為世欽仰,故號世尊。」 章炳麟 《大乘佛教緣起考》:「世尊說法不用一方之語。」 「世尊」是對佛陀的尊稱,佛的十號之一,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便有一尊佛住世,佛是最尊貴的,所以用世尊來稱呼佛,又含有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尊貴、吉祥等六義,又稱有德、有名聲等,為世間最尊貴的人。 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都可稱為"世尊".我們在佛經上常見的「世尊」是指釋迦牟尼佛.

梵語曰路迦那他Lokanatha,譯為世尊,或婆迦婆Bhagavat譯為世尊。 佛之尊號。 以佛具萬德世所尊重故也。 又,於世獨尊也。 阿含經及成實論以之為佛號中之第十,以具上之九號,故曰世尊。 涅槃經及智度論置之於十號之外。 智度論二曰:「路迦那他,秦言世尊。」 淨影大經疏曰:「佛具眾德為世欽仰,故號世尊,若論胡音樓伽陀伽此雲世尊也。」 探玄記九曰:「以佛具三德六義,於世獨尊,故名世尊,即梵名婆伽婆。」 佛說十號經曰:「天人凡聖世出世間咸皆尊重,故曰世尊。」 成實論一曰:「如是九種功德具足,於三世十方世界中尊,故名世尊。」 FROM:【《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編】】

音譯

世尊,梵語bhagavat,音譯作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又稱有德、有名聲等,世間最尊貴的聖者之意。 「婆伽婆」含有六義,都含攝在「世尊」的意譯中: 1.自在:指如來永不被諸煩惱所系絆。 2.熾盛:指如來智慧之火能使三毒永盡無餘。 3.端嚴:指如來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4.名稱:指如來的功德殊勝圓滿,名聞遍於十方。 5.尊貴:指如來常以智慧方便利樂眾生,永無懈怠。 6.吉祥:指如來為一切眾生所讚嘆供養。

佛陀德號

「佛」是梵語Buddha的音譯,全稱為「佛陀」,是覺、覺者的意思,也就是覺悟了真理的人。 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通達諸法實相,成就以上功德才可以稱為「佛」。 「名號」指佛陀的名字和稱號,《大乘義章》這樣解釋名號的詞義:顯明體者為「名」,表德者為「稱」,名與稱彰於外而號令天下者稱為「號」。 「佛」因覺而得名,覺悟是佛的首要功德,其他功德皆因「覺」而起。 一個「佛」字便是一切功德的總攝。 除了「佛」外,佛還有許多名號,它們分別象徵着佛的不同功德,使佛陀的真如體性和廣大功德一目了然。 在諸多名號中,最常見的有「如來十號」(雖稱「十號」,一般都列舉十一種名號) 經論中也有隻列舉十號的情況,即將「世間解、無上士」合為一號,或將「佛、世尊」合為一號,或將「無上士、調御丈夫」合為一號。 此外,還有很多名號從不同的角度來顯示佛的殊勝。 比如,用「世雄」讚嘆佛陀是斷除了世間一切煩惱的雄猛、雄健者; 用「世眼」讚嘆佛陀是世間之眼目; 以「世英」讚美佛陀是世間優秀者; 「天尊」「佛天」「天中天」表示佛陀是諸天中最勝第一義天; 「大覺」「覺王」「法王」表示佛圓滿覺悟了一切諸法的真性、於法自在; 「大沙門」說明佛是沙門中最尊貴者; 「大仙」指佛是仙人中最尊貴者; 「大醫王」則說明佛指引眾生解脫生死之道如醫中之王開方療養眾生疾病; 「佛日」比喻佛像太陽一樣光明; 「兩足尊、二足尊、兩足仙、二足仙」指佛是「二足生類中的最尊貴者」,「二足」還表明佛陀願行具足或福慧具足; 還有「人中牛王」「人雄師子」,以獸中王者比喻佛陀大雄大力的功德。 稱頌佛陀名號,有着不可思議的功德。 過去有一個人,他在森林中遇到一隻餓虎,老虎衝過來要吃他,危急時刻他念了一句「南無佛」,以此善根在佛世時出家證悟了阿羅漢果。 事實上佛號的功德還不止於此,一句佛號就可以種下證果之因。 如《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稱頌佛陀名號的利益,在其他經典中還有很多宣說。 《大悲經》云:「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 《文殊師利問經》云:「若能專念如來十號,佛於彼人常在不滅,亦得當聞諸佛說法,並見彼佛現在四眾。」 《大智度論》云:「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於佛;不如有人,於後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 《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中,詳細介紹了諸多佛土的如來名號以及稱揚這些名號的種種功德。 稱念佛號後來成為大乘淨土宗所弘傳的主要法門,《觀無量壽經》說,如果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在念念中可以滅除八十億劫的生死之罪。 稱念佛號功德殊勝,簡單易行,許多佛弟子便是因為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而得以往生西方彌陀淨土。    [1]

參考文獻

  1. 薄伽梵,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