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天花,(Small Pox)为第一类传染病。由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所引起之急性传染病,能对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致死率自1%-30%不等,死亡情形常发生在发病后1或2周内,且无有效之治疗方法。
此疾病最早于第4世纪于中国及印度发现,16世纪时曾肆虐全球造成350多万人死亡,于1970年以前,全球每年感染人数超过1500万人以上,其中至少200万人死亡。患者全身被大小不一的脓疱占据,而且根据统计,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会失明。
1796年,天花疫苗被发明出来(种牛痘),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0年代开始执行灭绝天花计画。终于在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病毒自地球上根除,并建议所有国家停止牛痘疫苗的接种。
天花病毒根除计画的成功可归功于:策略性的疾病监测调查系统的建置、确实隔离任何可能的个案及对接触者的痘苗接种等三大策略,而天花病毒亦成为第一个人类从自然界根除的病毒。[1][2]
特征
天花病毒在环境中是相当稳定的,不易受到破坏,而成染所需剂量又少,还有天花病毒的悬浮微粒释放后,其散播的范围很广。而水痘常易与天花混淆,水痘在美国每年约有上百万名小孩受到感染,其症状是非常表层的,几乎从未发现在手掌与足底。天花的疹子是离心分布的,只有一个病程(水泡就是水泡,脓泡就是脓泡,不会混在一起发生)。而水痘则是水泡与脓泡会混在一起发生。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其致死率约1-30%,死亡情形常发生在发病后1或2周内。潜伏期7-17天(平均约12天),发病时2-3天会发疹,按著有高烧、疲劳、头痛与背痛的症状出现。最早出现在口腔与咽喉溃疡,唾液中有大量的病毒,症状是在脸、手臂与腿出现浓密的疹子,这些疹子圆、紧绷并深深的包埋在皮肤,且在1-2天内产生,而后遍布全身。病变会转变成脓泡,在出疹的第2周,病变处开始变干,约3-4周结痂处会剥离脱落。
天花的传染是可感宿主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吸入病患释放具感染性的唾液飞沫所致。因为病毒效价在发病后的1周内最高,此时期是感染力最强的时候,其感染力会持续至疹子消失时(即所有结痂均脱落)。脱落的结痂也含有病毒,但是其感染力远小于唾液许多。[3]
治疗
天花病患仅能给予症状疗法(如静脉液体补充,以药物来控制发烧或疼痛等),并以抗生素治疗续发性感染。[3]
预防
对抗天花的疫苗是活病毒疫苗,是使用牛痘病毒(vacciniavirus)制作的。
由于天花绝迹,故已停止疫苗之制造,丙国内目前的天花疫苗储存量有100万剂,但其具有相当副作用。美国目前为了紧急应变,可供使用的有效天花疫苗,约1千5百万剂,是很有限的。
天花疫苗是非常有效的,甚至于在人类暴露于天花后第4天给予,仍可减轻严重度或甚至预防疾病的发生。天花病患应避免与未接受疫苗接种者接触,以防止疾病的散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