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赤啄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赤啄木 |
---|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Dendrocopos leucotos 目/科/属 啄木鸟/啄木鸟/绿啄木 迁徏状态 留鸟 普遍性 不普遍 体长/体重 23-28cm/99-112g |
别名:白背啄木,雌雄略异。虹膜褐色。嘴黑褐色。脚铅褐色。
台湾特有亚种insularis
- 雄鸟
- 眼先及颚线黑色,额淡褐色。头顶红色、脸乳黄色,在脸、颈和喉之间有一条"y"字黑纹。
- 体背及翼黑色,翼有白点斑。翼展开呈排列不规则性。
- 体下淡褐色有黑色细纵纹,下腹至尾下覆羽红色。
- 尾羽黑色,外侧2枚淡褐色有白横斑。中央二枚尾羽极坚韧。
- 雌鸟头顶全黑色。
- 飞行时呈波浪状。
栖地&习性
低中海拔在山区树林阔叶林及针阔叶混合林中,公园,果园及许多树木的空旷地区。
多单独攀爬于树干或横枝,搜寻枯木或表皮层昆虫,攀爬或觅食时,中央二枚尾羽常顶住树干。
饮食昆虫幼虫。
繁殖
从4月下旬开始,但从2月开始大量求爱;季节延伸到五月或六月。构巢于树洞中。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最不关注)。
鸣声
发出柔和的低“gig”,示警时发出“ kyig gyig”音。
外观相似性
小啄木体型较小,脸侧无"y"字形黑色纹。下腹及尾下覆羽无红色。雄鸟头顶无大片红色斑。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D. l. leucotos (Bechstein, 1802) –W挪威,瑞典,芬兰和波兰S。在欧洲至瑞士E,瑞士,奥地利,N塞尔维亚和喀尔巴阡山,并通过E俄罗斯至堪察加,萨哈林,中国东北和韩国。
- D. l. uralensis (Malherbe, 1861) – 西伯利亚W从乌拉尔山M到贝加尔湖。
- D. l. lilfordi (Sharpe & Dresser, 1871) – 比利牛斯,意大利C,巴尔干和伯罗奔尼撒,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北区,金牛座山),高加索地区和高加索地区。
- D. l. tangi Cheng Tso-hsin, 1956 – 中国C(四川西)。
- D. l. fohkiensis (Buturlin, 1908) – 中国东南部(福建北部)。
- D. l. subcirris (Stejneger, 1886) – S Kuril Is和N Japan(北海道)。
- D. l. stejnegeri (Nagamichi Kuroda, 1921) – NC日本(本州)。
- D. l. namiyei (Stejneger, 1886) – 日本C&S(S本州,四国,九州)。
- D. l. takahashii (Nagamichi Kuroda & Mori, 1920) – Ulleung I (Dagelet), E韩国。
- D. l. quelpartensis (Nagamichi Kuroda & Mori, 1918) – 济州岛(Quelpart),位于韩国南部。
- D. l. insularis (Gould, 1863) – 台湾。[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white-backed woodpecker,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