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虎山街道

大虎山街道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大虎山街道

所属地区: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

大虎山街道,隶属于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地处黑山县南部,东与四家子镇常兴镇接壤,南与北镇市柳家乡、盘锦市盘山县高升镇、鞍山市台安县桑林子镇接壤,西与段家乡接壤,北与镇安乡黑山镇、庞河新区接壤,辖区总面积106平方千米。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大虎山解放后,设立第二区,属黑山县;1995年,大虎山乡、大虎山镇合并为大虎山镇。2013年7月,撤销大虎山镇,改设大虎山街道。 2011年末,大虎山街道总人口39921人。 截至2020年6月,大虎山街道辖4个社区、12个行政村, 街道办事处驻西居社区。 2011年,大虎山街道财政总收入7134万元,以上年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10158元。 [1]

目录

位置境域

大虎山街道地处黑山县南部,东与四家子镇、常兴镇接壤,南与北镇市柳家乡、盘锦市盘山县高升镇、鞍山市台安县桑林子镇接壤,西与段家乡接壤,北与镇安乡黑山镇、庞河新区接壤,辖区总面积10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虎山街道地势北高南低。历史上素有下洼甸子之称。东依绕阳河、西邻羊肠河。地形除北部少量高地外,中部、南部、西北部、东北部都是低于海拔120米洼地。境内北部有锅底山、虎头山、大梁山、马鞍山4座山峰,最高点马鞍山,海拔185米。

气候

大虎山街道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春季风多风大干旱少雨,素有十春九旱之说,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冬季长达到157—167天,一般在11月上旬入冬至次年4月上旬结束;夏季为90—105天,一般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仅2个多月。多年平均气温12.1℃,1月平均气温-10℃,极端最低气温-27℃(2011年1月3日);7月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38℃(1955年7月22日)。无霜期年平均160天,最长达162天,最短达134天,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年均降水量57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800毫米(2001年),极端年最少雨量310毫米(1968年)。

水文

大虎山街道境内有四级河流东沙河、二道河、庞家河自北向南纵向穿过,总长50千米,属于季节河,汛期水量充沛,冬春秋季水量少或干涸,3条河流属绕阳河支流水系,境内有9座排水站,机组总容量2340千瓦,每秒排水量10吨,控制面积95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大虎山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寡照、冰雹、霜冻、雷击。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1930年7月,平地水深1米左右,倒塌房屋9000间,淹没绝收耕地、荒地9万亩,因灾死亡3000人。另外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60年,境内粮油亩不到100千克,低洼地块绝产,因灾死亡人口509人。

自然资源

大虎山街道境内已查明非金属矿藏资源2种。其中红黏土逾1亿吨、耐火土0.01亿吨。境内野生动物49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白天鹅、大雁,有野生种子植物597种。耕地面积86000亩;可利用草地面积8207亩,林地面积1.7万亩。

人口

2011年末,大虎山街道总人口39921人,城镇化率100%。总人口中,男性20114人,占50.4%;女性19807人,占49.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8715人,占96.98%;有满、回、锡伯、蒙古等少数民族,共1206人,占3.02%。其中满族110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2%。2011年,人口出生率3.21‰,人口死亡率4.27‰,人口自然增长率-1.0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7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虎山街道财政总收入7134万元,以上年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10158元。

农业

2011年,大虎山街道农业总产值达到5.7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大虎山街道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大虎山街道生产粮食41958吨,其中玉米41055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5583亩,产量10.2万吨。 大虎山街道畜牧业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大虎山街道生猪饲养量13.5万头,年末存栏4.9万头;羊饲养量2.5万只,年末存栏1.5万只;牛饲养量2.9万头,年末存栏2万头;家禽饲养量181万羽,上市家禽90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1957吨,其中猪肉7345吨,牛肉2193吨,羊肉205吨;禽肉2346吨;畜牧业总产值3.19亿元。 截至2011年末,大虎山街道累计造林1.7万亩,其中防护林5000万亩,经济林1.1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000亩,林木覆盖率12%,活立木蓄积量340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3000亩,主要品种有苹果、梨、葡萄。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248台。

工业

2011年,大虎山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43亿元,比上年增长64.7%。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职工1010人。销售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9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虎山街道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707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6所,在校生1296人,专任教师12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140人,专任教师1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3%,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高中1所,在校生2290人,专任教师182人。2011年,教育经费达904万元。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大虎山街道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有农民技术推广点87个,农民农艺师1人,农民助理农艺师1人,中级农民技术职称37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大虎山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31个,会员3423人,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相声《计划生育好》、小小说《春风》、表演唱《致富大嫂进城》、东北大鼓《我们走进新时代》、诗歌《大虎山美》;俱乐部1个,电影院1座,年放映274场次,观众11万人次;文化专业户62个,文化室、图书室各63个,镇综合文化室1个,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804平方米,藏书1.2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98人。 2011年末,有半导体收音机2.95万台。有40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7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大虎山街道有学校体育场地3处,健身广场27个,建筑面积140027平方米;3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0.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虎山街道有卫生院4所;病床401张。执业医师44人,执业助理医师54人,注册护士27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4127人次,住院手术3922台次,出院病人4012人次。 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5030人,参合率98.5%;孕产妇死亡率为0.07/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04‰、0.03‰、0.01‰。

社会保障

2011年,大虎山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49户,人数808人,支出204万元,比上年减少7.6%;城市医疗救助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65人次,共支出21360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07户,人数1158人,支出95.8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临时救济1518人,支出7万元,比上年增长7.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5人。新增就业人员1917人,有20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25%,全年共帮助7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基金支出合计1700万元,比上年增长7%,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441人,比上年末增加632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9403人,比上年增加895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403人,比上年增加392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000人,比上年增长496人。参加失业保险2401人,比上年增长421人。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