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相国寺梵乐团

大相国寺梵乐团

中文名称;大相国寺梵乐团

别名;佛乐或梵呗

归属;佛教

主旨;世界和平,生命和谐

梵乐又称佛乐或梵呗,是佛教弘扬教法和赞颂佛菩萨等美好事物的一种独具宗教特色的声乐。大相国寺的音乐包括"梵呗"和"劝世曲"两种,演奏乐器包括法器乐器,法器如振金铎木鱼钟鼓等;用于单独演奏、也可诵经时伴奏的称为乐器。时至今日,大相国寺仍保存着大量较完整的古乐谱,在传统音乐方面禀赋一种广泛的代表性,经发掘整理诠释106首梵乐,汲取了民乐和宫廷音乐的精华,传承创新相结合,结合现代乐器演奏技巧,让空静舒缓梵乐重现辉煌,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突出体现了中国佛教以"世界和平生命和谐"为主旨的文化价值。[1]

目录

简介

大相国寺梵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佛教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皇家寺院大相国寺,以荟萃天下文化精英的博大胸怀成为一方精神圣地。大相国寺梵乐演奏,自寺院创建之始,便有乐僧越仁大师虚真大师在寺院演奏梵乐的记载。至唐天宝年间,寺院已出现完成的乐队,并于高僧在法华经开讲之前,敬献梵乐谢佛恩以吸引听众。至唐大历年间,寺院已将梵乐演奏定为制度,开坛讲经必由乐队献乐,以表庄严和虔敬。北宋时期,随着寺院发展盛势,大相国寺梵乐也达到最隆盛阶段;一方面,寺院内专门修建了演奏梵乐的专业'剧场'--维摩院,以及为一般游人和香客演奏的'乐棚'。在皇室的要求下,寺院对梵乐曲目的整理和收藏,成为传统。时至今日,大相国寺仍保存着大量较完整的古乐谱,在传统音乐方面禀赋一种广泛的代表性。大相国寺的梵乐结合了中国佛教音乐和北宋皇家音乐的传统,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整个中原传统佛教音乐的典范,中州佛教音乐体系的中心。 最早记录大相国寺梵乐的是宋朝梅尧臣《宛陵集》。"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士院吴道子画,杨惠之塑像,又乐僧鼓琴,闽僧写真,予解其诧。"吴道子杨惠之是唐代著名艺术家,他们曾在大相国寺作画塑像,描绘寺僧演奏情景。到了宋代,大相国寺成了文人墨客聚会听琴的场所,苏东坡王安石等都在此留下足迹。《东京梦华录》卷六详细记载了正月十六名流骚客夜游大相国寺、赏梵乐的情景。 大相国寺的梵乐自北宋起,由于寺院和朝廷以及民众广泛深入的接触和合作,寺院梵乐大量吸收了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形成了自身随缘随机且以提升道德,净化人心,祥和社会为目标的自由风格,寺院不仅以"皇家佛刹"自律,致力与朝廷的各种礼仪活动,以庄严国土为己任,且在寺内创建维摩院式供雅士欣赏"阳春白雪"的音乐厅,及设置乐棚常年举办"下里巴人"式普及性大众音乐盛会,把寺院梵乐推及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种宋以前不多见的梵乐活动的形式和盛况,在深入人心及最大程度上广扩梵乐影响的同时,也成就了大相国寺梵乐雅俗共赏的基本特征和海纳百川的雄辉气势与文化胸襟。 大相国寺的音乐包括"梵呗"和"劝世曲"两种。大相国寺梵乐主要在六种情形下演奏。一是日常佛事,一般只有唱念咏赞等声乐曲。逢初一、十五进香献乐,则比日常增加乐器以示隆重。二是佛教盛大节日如释迦牟尼圣诞日等。寺院住持向各个寺院发出邀请,数百名乐僧心怀虔诚集中在一起演奏梵乐,笙管齐鸣,钟鼓震天,从清晨到日暮绵延几日余音绕梁。三是为历代皇帝祝寿献乐。四是民间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等普天同庆,梵乐欢快热烈。五是法会时的演奏。六是每天早晨开山门时演奏,以迎接八方来客。

近年来,为挖掘和弘扬大相国寺皇家梵乐的优良传统文化,在大相国寺方丈心广大和尚和中央音乐学院袁静芳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寺院几近失传的梵乐表演得以成功恢复。赵朴初先生听后曾用『梵音海潮,虚远淡静』来形容佛教音乐的庄严和典雅,赞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大相国寺梵乐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是河南人民的文化财富,更是中国及全世界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被业内人士誉为"全球第一皇家梵乐"。它承载着历史的积蕴,穿越千年,远播四方,涤荡着每一位听者的心尘。

2002年,为使大相国寺历史上极富盛名且已近失传的梵乐再度重光,心广大和尚亲任团长,成立了大相国寺梵乐团,开始致力于大相国寺传统梵乐的挖掘整理,并先后聘请十余位国内著名的音乐教授,到寺指导和培训乐僧。至2002年底,大相国寺梵乐团已培养专职乐僧20余人,寺院梵乐文献的整理也取得不少成就,基本上能适应各种场合及各种规模的演奏。2003年,寺院梵乐团在大和尚的精心操持下,已大有进境,开始走出寺院,参加国内外各种重大佛事活动及社会慈善活动的演出,作为佛教音乐的演奏形式,对于传播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

发展演出

2002年度,大相国寺梵乐团恢复成立。

2004年9月20日,大相国寺梵乐团应有关方面的邀请,赴贵州省进行演出。这是大相国寺梵乐团首次走出河南省.对外进行表演。

2004年12月4日为配合澳门回归五周年庆典活动,大相国寺梵乐表演团一行五十三人,赴澳进行为期三天的演出访问。在澳期间,举行以澳门回归五周年、为澳门特区政府"祈福澳门"为主旨,祈棒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澳门繁荣的祈福法会,并展示大相国寺丰厚文化底蕴的梵乐表演等各项庆祝活动,进行佛教文化艺术交流,为数千名澳门观众献上一台精彩的梵乐,令澳门观众大开眼界。

2005年5月30日,应郑州大学校方邀请,大相国寺梵乐艺术团在方丈心广大和尚率领下,到郑大校园为广大师生进行梵乐和武术表演。整场演出高潮迭起.充分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和中华传统的艺术精粹,以其独具的韵味和传承彰显非凡,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同时也为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2005年9月28号,大相国寺梵乐团应中央音乐学院福建厦门南普陀寺邀请,参加10月28日--11月1日举行的则悟法师荣膺方丈升座庆典暨闽南佛学院八十年院庆及"第三届中、韩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大相国寺梵乐团组团四十余人与韩国佛教梵乐代表团同台进行演出,获得多方好评。

2006年4月25日,大相国寺梵乐团在海南三亚南山观音苑广场举行大型佛教心灵音乐晚会,演艺了精彩的梵乐佛曲。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的万余佛教信众参加这一音乐会盛况。作为国内首次举办的大型露天佛教心灵音乐晚会,开启了佛教音乐新的原刨之风,也是两岸三地顶尖梵音艺人的首次全面合作,很多曲目初次与观众见面。

2006年11月16日--20日,应中韩第四届佛教音乐文化研讨会主办方邀请,大相国寺梵乐团赴韩国参加佛教音乐研讨会演出。与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的梵乐界和佛教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聆听佛教音乐

2007年3月,开封大相国寺梵乐成功申报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6月6日,流落民间多年的《大相国寺梵乐手抄秘谱》三卷本终于回到了它的诞生地--大相国寺。这套梵乐秘谱是由河南省艺术研究院无偿回赠给大相国寺的,是省戏剧工作室(省艺术研究院的前身)一九五四年从民间音乐工作者手中征集到的,之后一直作为资料保存了四十年,直到一九九四年才在一次大型音乐集成活动中重见天日。

2008年6月被誉为"全球第一梵乐"的大相国寺梵乐在取得了长足发展后,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匾和证书,88岁老艺人释隆江法师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相国寺梵乐的传承人。

2009年 1月,开封市大相国寺梵乐研究所正式成立。4月,应邀参加第六届中国·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

2010年 3月,参加淮阳太昊伏羲朝祖庙会揭幕庆典。

2011年4月参加开封市清明文化节巡演大会。

10月开封大相国寺梵乐dvd全球限量发行。

2013年9月5日大相国寺梵乐艺术团应邀到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成功举办了专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以"禅声乐韵·梵音颂世"为主题,受到了香港市民的欢迎。演出当天,虽然下着大雨,但能容纳3000多人的伊丽莎白体育馆内几近满员。当天,艺术团在80分钟内,演奏了12首梵乐经典曲目。艺术团进行演奏时现场鸦雀无声,待一曲终了,观众席上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香港演出结束后,梵乐艺术团一行又应邀来到广州中山纪念堂进行演出。

2013年12月30日在大相国寺举行千年古刹形象邮票《大相国寺梵乐》首发仪式。邮票共3版,第一版内容为演奏,第二版内容为梵乐乐器,第三版内容是大相国寺的标志性建筑。同日大相国寺与中国银行共同推出了"长城梵音祈福联名"银行卡举行了首发;《大相国寺佛教音乐整理与研究》共3卷也正式出版发行。大相国寺梵乐登上国家名片,成为对外宣传我市代表性旅游景点、提升大相国寺影响力的又一窗口。

大相国寺梵乐在佛教音乐中内容丰富,独树一帜,是佛教音乐文化及中华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很深的文化研究价值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社会价值。作为文化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这一传统项目的保护及创新改革工作,今天,大相国寺梵乐团在心广大和尚的运筹下,正在向更规范、更典型、更精深的方向深入发展,,清凉世界的梵音将得到更完备的保护和发扬。

相关视频

大相国寺梵乐团

探秘千年皇家佛音大相国寺梵乐团

参考资料

  1. 大相国寺梵乐团 , 百度文库 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