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简称药化学院)由成立于1995年的药学院和原生命科学学院的化学学科合并组成。学院共有7个教研室、1个实验教学中心及4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03年,学校依托药学等学科成立药物研究所,主要职责是科学研究管理和研究生教育管理。另外,学院是经国家和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执业药师培训中心。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发展并重,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突出成绩,药学学科被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列为新增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

师资队伍

药学与化学学院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现有编制内教师9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等高级职称教师54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三。另外还聘请了18位全国知名的药学专家为我为我院的客座教授。教师队伍中包括云南省百名海外引进人才1人,教育部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优秀教师各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云南省优秀教师2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

学院2013年实行了课程群组制度,建立了13个课程群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与教师教育、制药工程基础、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药理学、临床药学和其他课程群)。并以已经实行了数年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和本科教学课程群为纽带,吸引学院编制外的专业人员加入教师队伍。已有校外合作单位的研究生导师33人,校外实践教学单位加入各课程群教学团队的技术人员11人。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建设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双师型教学团队[2]

学科专业建设

药化学院是大理大学学科建设先进单位。拥有“药用特种昆虫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高校滇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学一级学科是云南省重点学科,生药学和药剂学是校级重点学科;同时,药物研究所也是大理药业集团的药物研究机构。

近年来,药学学科在昆虫生物医药和滇西药用植物等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承担重大重点科研课题80多项,包括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国际合作课题3项,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20余项,重大重点横向开发课题10余项。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研制新药多个,其中康复新、心脉隆、肝龙等三个新药已实现产业化,美蠊精胶囊正在转化之中。主持制定中药材标准3个并载入云南省中药材标准。获国家发明专利54项,主编或参编专著14部。共发表科研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多篇。

教学条件

学院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有1.8万平方米的药学实验大楼。设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生药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教研室,并实行课程群制度。药学教学团队为云南省教育厅优秀教学团队、云南省科技厅创新团队;《药理学》是云南省精品课程。学院建有省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下设化学综合、分析、有机药化、药理和药物制剂等5个功能实验室。各类教学仪器设备种类齐全,总资产2800多万元,并拥有GMP车间、P2实验室等一流设施。

药学与生物医药产业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曾受到来校视察的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充分肯定。美国国家地理电视频道、英国BBC、韩国BCK、中央一台、七台、十台等电视台均采访报道过本学院的相关情况。

研究生教育

药学是我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从2004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有研究生指导教师61人(含联合培养单位导师32人),其中3位教师还分别担任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兼职博士生导师。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可招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生药学、微生物及生化药学等6个二级学科方向研究生(学术学位)。2015年开始,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药学成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临床药学、药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制药工程技术三个培养方向),使我院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得到优化,有利于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2015年在校研究生170余名。

本科生教育

本科专业有化学、药学、药物制剂和临床药学等4个专业, 2015年在校本科生810余名。学院的办学宗旨是“教学为本、质量为本、本科为本”,力求办出特色,为社会不断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药学与化学学院毕业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牢固、基本技能过硬,敬业精神强、工作踏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医药化学化工行业和教育单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