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士爷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士爷庙照片来自

大士爷庙建于清嘉庆二年(西元1797年),于民国二十六年改建,民国七十六定名为大士爷庙。因大地震损毁了地方上众多庙宇,大士庙的梁柱石材等建材是采用供奉庆诚宫、开漳圣王与开台尊王的庙宇,所以正殿主祀观音大士,左祀开漳圣王,右边则祀奉开台尊王。平常庙宇中主祀的是观音大士,每年农历七月中元普渡时,庙方皆会订制一尊纸糊的大士爷放置于正殿供民众参拜,大士爷泛指的移民到台湾身亡后无后人供奉的孤魂,并无特定的形象表征。[1]

创建/起源年代:大士爷庙建于清嘉庆初年(约公元1797年),日治时期明治39年(公元1906年)毁于丙午大地震,致庙体全数震毁,目前所建的格局为大正12年(公元1923年)时由街民共同鸠资重建,至昭和12年(公元1937年)才竣工完成,命名“慈济寺”。民国75年(公元1986年)正式更名为“大士爷庙”。


三级古迹大士爷庙

创建于清嘉庆二年,初为先民于乾隆元年基于人道关怀,回原乡迎请纸绘大士,超渡移民来台亡故的无祀孤魂,光绪十二年因嘉义丙午年大地震庙毁,直至日据大正十二年才以‘慈济寺’的名称复建,本庙大士爷平时不雕金身,所以正殿供奉”观音大士”,大士爷并不是一般慈眉善目的神像,而是面目狰狞的凶神恶煞,头顶上有一尊小型观世音菩萨,造型特殊,大士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因恶魔形状,镇压鬼魂,以丑形鬼王出示,传言居民相信,大士爷原为妖魔首领,常役使鬼卒,收服阴灵,其头戴观世音菩萨。而大士爷神威佑民,尤以每年农历七月廿一日至廿三日的大士爷文化祭的荐亡普渡活动,尤为可观。[2]


基本资料

正殿主祀观音大士,两旁则配祀十八罗汉照片来自
資產類別:古蹟-寺廟 
地址: 嘉義縣民雄鄉中樂村中樂路81號
電話: 05-2061717
主祀神明: 觀世音菩薩
對主祀神明的稱呼: 大士爺
陪祀神明:
 鄭成功
 土地公
 五文昌帝君
 太上老君
 開漳聖王
 五路財神
 韋馱菩薩
 伽藍尊王
 虎爺公
 地藏王菩薩
 中壇元帥
 創立起始年: 1744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大士爺廟沿革[3]


建立沿革

大士爷庙沿革照片来自

大士爷庙创建于乾隆九年(1744),坐南朝北,是一座三川带左右过水廊、山门的庙宇建筑,分为前、后殿,前殿主祀观音大士,陪祀伽蓝韦驮菩萨,左右两壁塑有十八罗汉像。后殿主祀三宝佛,右边奉祀文昌帝君,左边奉祀天官武财神。在大殿的右边有开漳圣王殿,两边塑有辅信将军和辅义将军,大殿的左侧有开台尊王殿,左侧的前方另有五虎将军殿,为“三庙一体”之特殊建筑格局。目前的建筑为大正十二年(1923)由街民鸠资兴建,至昭和十二年(1937)历经十五年才竣工完成。昭和二十年(1945)年二月十四日下午一点,东亚大战争,第二次炮击,民雄受轰炸机炸弹侵袭,大士显灵神威显赫,化险为夷,把弹片化开飞插入梁,免伤及信众,此弹片一块现存于梁上。

目前寺里的年度法会有农历元月十五日安太岁,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圣诞,七月一日用川缎涂大士爷像奉祀坛中,诵经三天超度孤魂,是为“顶街”,农历七月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日三天祭典为“下街”,农历七月二十九日为“小普”(俗称囝仔普)。除了七月的超度法会有请法师来寺诵经以外,都由自已庙里的诵经团负责诵经。目前的组织为财团法人,有庙婆,还有神明会,神明会的组织有诵经团、义女会、虎爷会、顾问团、福安祠、令旗队、督队。除了法会以外,还有游庄,日期在二月二十三日妈祖圣诞前几天,挑一个星期六或星期日,举行游庄活动,游庄的范围包括东荣、中乐、西安三村。

民国五十四年(1965)成立“财团法人嘉义民雄慈济寺”。民国七十四年(1985)获内政部列为国家三级古迹。民国七十六年(1987)获嘉义地方法院裁定正名,为“财团法人台湾省嘉义县民雄乡大士爷庙”。但因主要建材年代久远,建筑结构部份腐损,而于民国八十五年(1996)报请修护,历经九年,终于在九十四年(2005)完成。[4]


发展源流

民雄旧称“打猫”,原是平埔族“打猫社”所栖息之地。日治时期因其地名发音(Tamio)与日语“民雄”发音相同,遂改成“民雄”至今。在明郑及清领时期即有移民渡海到打猫地区拓殖,多为中国大陆福建漳州及广东饶平一带人士,在乾隆年间改称“打猫庄”(或打猫街),当时打猫已是重要粮仓之一。

传闻乾隆年间,北港的泉州人与民雄的漳州人因为1文钱细故,惹起漳泉火并,造成双方死伤甚众,事后透过协议以普渡的方式举行祭典,藉慰亡魂,此即打猫街普渡之由来。起初以神明会形式运作,且无具体神像祭拜,仅在祭典时糊制纸身大士爷神像祭祀,并于祭典后烧化升天,后将筹办祭典的馀钱购置田产始得建立简易的小庙。关于大士爷崇拜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一说大士爷为鬼王,后被观音菩萨收降,或也有传说大士爷即是观音大士的化身,因此可降妖鬼。当地人亦称大士爷伯、大士爷公,一般而言大士爷常见于普渡时,平时摆在街角,并无专门奉祀的庙宇。

可能因为大士爷一般不供奉于庙中,民雄大士爷庙建筑兴修纪录已不可考,仅略知可能创建乾隆嘉庆年间。明治39年(公元1906年),嘉义发生大地震。民雄受灾严重,庆诚宫、开漳圣王庙、国姓爷与大士爷小庙皆遭震毁,大正12年(公元1923年)集合这几间庙宇的残构重建,合祀庆诚宫妈祖与开漳圣王、国姓爷等神明。昭和12年(公元1937年)庙宇完工时,因适逢皇民化政策中的宗教改革,压抑台湾传统民间信仰,大士爷庙亦受到影响,遂将刚完工的新庙命名为慈济寺,假借佛教庙宇之名以躲避日政府整肃。战后历经数次修缮,并于民国76年(公元1987年)改庙名为大士爷庙。

大士爷本身无神像,惟至农历7月以纸糊大士爷奉于正殿。民国95年(公元2006年)信徒为求精神寄托与祭拜方便,经由庙方请示获得神明同意后,著手雕刻大士爷神尊,并将其神尊安于大殿正位奉祀。[5]


主要特色

大士爷庙为座南朝北的格局,面宽小进深大,中央正身部份分为3间起,由三川殿、前过水廊、正殿、后过水廊及后殿构成了三落两院之格局,展现出街屋式庙宇的规制。重建后的大士爷庙除承继原本的大士爷庙,还合并同样于丙午大地震被震毁的庆诚宫妈祖,另外寄寓的骑虎王庙也将其祀移驾至大士爷庙后殿,形成主殿为奉祀观音大士、两旁陪祀十八罗汉,后殿奉祀妈祖的庆诚宫,而左右配殿则分祀开漳圣王及开台圣王,此特殊格局呈现出数庙共列一体,多元信仰融合的特色。

民雄大士爷庙重建时使用明治38年(公元1905年)遭地震倾倒的庆诚宫和开彰圣王等庙所遗留下的石材及梁柱,保有如清嘉庆丁卯年(公元1807年)敕挂的“庆诚宫”古匾,清道光19年(公元1839年)的石炉,上刻有“开彰圣王”字样,以及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的“开彰圣王建庙碑记”石碑1座。目前庙内年代最古老的构件为三川殿的石狮和后殿的柱珠,都是庆诚宫所属旧物,为清嘉庆14年(公元1809年)所雕。

此外三川殿的木雕细致且题材较为特殊,以判官审案及黑白无常等地狱图像作为雕刻题材,内容呈现罪人遭挖心、刺喉、割舌、断头及炮柱等酷刑,造型生动兼有警世意味。另外三川门右侧还竖立著二次大战炮击时,炸弹弹片插入梁的痕迹。[6]

*三川殿的木雕細緻且題材較為特殊,以判官審案及黑白無常等地獄圖像作為雕刻題材,造型生動兼有警世意味。
*目前廟內年代最古老的構件為三川殿的石獅和後殿的柱珠,這些都是慶誠宮所屬舊物,為清嘉慶14年(公元1809年)所雕。
*虎爺公是生意人或喜愛偏財者所信仰之神五虎大將軍。虎爺公更是孩童的守護神,許多「歹育飼」或易受到驚嚇的孩童,父母都會求虎爺公收為「契子」保平安。


建筑简介

大士爷庙现有建筑重建于大正12年,合祀了四座庙宇的神明,因此大士爷庙的格局区分为四大部份:左右侧边建筑是开漳圣王殿和开台圣王殿,中轴线的三川殿和主 殿则是大士爷庙的主体,后殿则是祭祀妈祖的庆诚宫。另外从本庙三川殿和左右两座山门并列的正立面,应也可以看出数庙并列的味道。

本庙年代最古老的构件,应是三川殿的石狮和后殿柱珠,都是原本庆诚宫的旧物,为嘉庆14年所雕。石狮尤其是石雕中的上品,造型属于清朝中期风格,值得仔细欣赏。此外三川殿的木雕细致且题材特殊,有书生、农夫、樵夫及渔翁的人物,和以地狱景象为主题的雕窗。

本庙的重建梁柱及石材主要来自1905年时同遭地震倾倒的庆诚宫等庙,还放置了一些清领时期的庙宇文物,所以间接保存了民雄地区的庙宇文化[7]


民雄大士爷祭典

大士爷祭典照片来自

相传大士爷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在鬼月期间以鬼王的形体出现,镇压、普渡孤魂野鬼。根据文献记载,清乾隆年间,每逢农历7月,打猫(民雄旧称)顶街每日下午即阴风惨淡、鬼声啼哭,使民众惊惧不已。时有高约一丈,头生双角,身穿红甲,青面獠牙,口吐火焰之大士显身,阴风与鬼声遂皆止息。街民咸信这是观音大士显灵,以威吓、镇压孤魂众鬼,于是每年农历7月1日,用红缎涂大士像一身,奉祀坛中,诵经超度无祀孤魂,并镇压鬼道,称作“顶街大士爷会”。而后又有农历7月21日至23日的“下街大士爷会”与7月29日的“小普大士爷会”。这一系列的祭典流传至今,成了现在每年农历7月的21至23日,民雄最热闹的普渡盛事。

每年的大士爷普渡祭典,又称为“兰盆胜会”,每逢祭典将近,民雄乡内四处便挂满灯笼,庙方也会特别订制一尊纸糊的“大士爷”神像,供奉在正殿,让信徒膜拜。祭典期间,另有山神、土地公、观音大士修行的普陀山、众神休息的翰林院、孤魂野鬼休息的男堂女室等纸糊神像、建筑。在正式祭典前,纸糊大士爷神像会以红纸覆盖脸部,待首日凌晨开光点眼时,才会撕开红纸、现出大士爷面目。而在最后一天的晚上,家家户户设香案祭拜,庙旁广场的供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供品,包括五牲、五果、米、粿、烟酒,而入夜后的民雄,更是灯火通明,万头钻动,就等著活动的最高潮──火化大士爷。 由于大士爷是降临民间消灾祈福、降妖除魔,因此在三天的普渡祭典结束后,纸糊大士爷神像连同其他的山神、土地公等纸糊品,必须火化升天,象征大士爷带走众家好兄弟,让地方恢复平静。凌晨吉时一到,由主祭者行过起驾火化典礼之后,大士爷纸糊神像便在火把的引领下,由成千上万的信众簇拥护驾,走向焚化会场。由于相传摸到大士爷纸糊神像能消灾解厄、带来好运,因此,神像所经之地,民众往往竞相触摸,鞭炮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热闹。而后在烟火绽放中,开始了大士爷火化升天仪式。熊熊的烈火一烧2、3个小时,将民雄的夜空映得通红,也为三天的普渡法会划下完美的句点。

民雄大士爷庙是县定古迹,也是台湾大士爷庙的原始祖庙,全台湾的大士爷庙都是由此分香而出。特别的是,过去百馀年来,民雄大士爷庙内主祀观世音菩萨,平日并不供奉有形体的大士爷神像,仅有牌位在侧,不过近年来在征得神明同意下,终于雕刻了大士爷神像予以奉祀。本庙原创建于西元1797年,曾因大地震倾毁,而后重建时,取用了旧的庆诚宫、开漳圣王、开台尊王等同遭地震震毁的庙宇之梁柱及石材,因此本庙也共同祭祀这三座庙包括妈祖的主神们,间接保存了民雄地区的庙宇文化。而大士爷普渡无主孤魂的恩泽广被,不但道尽了移垦先民与恶劣生存环境搏斗的艰辛,也可见台湾人对好兄弟们浓浓的人情味。

活動地點:嘉義縣民雄鄉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縣民雄鄉大士爺廟
活動時間:每年 8月 至 9月
電       話:05-2261464
備       註:活動內容,每年皆不同,詳細時間、地點,依照主辦單位公佈為準,請注意網站更新。經緯度僅為參考座標,並非為實際活動座標。[8]

交通资讯

大众交通资讯

搭嘉义客运或嘉义公车民雄线于民雄站下车再循中乐路走即抵。

汽机车交通资讯

1.南二高:下竹崎交流道往民雄鄉即166縣道直走,接建國路二段右轉直走接中庄橋下一個路口左轉即抵。
2.中山高:下大林交流道進入大林鎮接中正路右轉即是省道1號,接東榮路下一個路口右轉即抵。

周边景点

*民雄金桔觀光工廠
*永勝小丸子健康工廠
*旺萊山烘焙坊
*民雄鬼屋咖啡
*穀盛酢鄉文物館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國家廣播文物館
*菁埔貓咪彩繪村[9]

美食

*民雄鵝肉亭
*民雄鵝肉太郎老店
*民雄大慶鵝肉
*羅記民雄肉包
*民雄鵝肉慶
*鬼椒麻辣王
*米澤日式涮涮鍋
*喜多郎優質鴛鴦鍋 
*樣子鍋物料理
*五妹的店[10]

视频

20180729 总统出席“民雄大士爷庙”揭匾仪式

【大士爷监普】民雄大士爷庙大士爷文化祭

20160820嘉义民雄大士爷庙大士爷文化季踩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