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同译书局

大同译书局清朝末年维新派于1897年在上海创立的编译出版机构 [1]。译书局不但翻译出版各国有关维新变法的书籍,且刊行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等书,但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停业。经理为康广仁

目录

基本内容

清末维新派的编译出版机构。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秋冬间,梁启超等集股创设于上海,由康广仁经理。规定首译各国变法之书,以备取法;译学堂各种功课,以便诵读;译宪法书,以明立国之本;译章程书,以资办事之用;译商务书,以兴中国商学,挽回利权。曾刊印《大彼得变政考》、《经世文新编》、《日本书目志》、《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等书。

梁启超在《时务报》为大同译书局做叙例:

译书真今日之急图哉!天下识时之士,日日论变法,然欲变士,而学堂功课之书,靡得而读焉;欲变农,而农政之书,靡得而读焉;欲变工,而工艺之书,靡得而读焉;欲变商,而商务之书,靡得而读焉;欲变官,而官制之书,靡得而读焉;欲变兵,而兵谋之书,靡得而读焉;欲变总纲,而宪法之书,靡得而读焉;欲变分目,而章程之书,靡得而读焉。今夫瞽者虽不忘视,跛者虽不忘履,其去视、履固已远矣,虽欲变之,孰从而变之?无已,则举一国之才智而学西文、读西籍,则其事又迂远,恐有所不能待,即学矣,未必其即可用,而其势又不能举一国之才智而尽出于此一途也。故及今不速译书,则所谓变法者尽成空言,而国家将不能收一法之效。虽然,官译之书,若京师同文馆、天津水师学堂、上海制造局,始事迄今,垂三十年,而译成之书,不过百种,近且悉辍业矣。然则以此事望之官局,再自今以往,越三十年,得书可二百种,一切所谓学书、农书、工书、商书、兵书、宪法书、章程书者,犹是万不备一,而大事之去,固已久矣。是用愤懑,联合同志,创为此局,以东文为主,而辅以西文;以政学为先,而次以艺学。至旧译希见之本,邦人新著之书,其有精言,悉在采纳,或编为丛刻,以便购读;或分卷单行,以广流传。将以洗空言之诮,增实学之用,助有司之不逮,救然眉之急难,其或忧天下者之所乐闻也 [2]

  • 本局首译各国变法之事,及将变未变之际,一切情形之书,以备今日取法。译学堂各种功课书,以便诵读;译宪法书,以明立国之本;译章程书,以资办事之用;译商务书,以兴中国商学,挽回利权。大约所译先此数类,自余各门,随时间译一二,种部繁多,无事枚举。其农书则有农学会专译,医书则有医学会专译,兵书则各省官局尚时有续译者,故暂缓焉。
  • 旧译之书,或有成而未刻,刻而已佚者,随时搜取印布,或编为丛书,以便新学购读。
  • 中国人所著或编辑之书,有与政教艺学相关,切实有用者,皆随时印布。
  • 海内名宿,有自译、自著、自辑之书,愿托本局代印者,皆可承印。或以金钱奉酬,或印成后,以书奉酬,皆可随时商订,同志之士,想不吝见教。
  • 本局所印各书,行款装潢,悉同一式,散之则为单行本,合之则为丛书,收藏之家,致为便益。
  • 本局系集股所立,不募捐款,印出各书,译费、印费,所縻甚巨,已在上海道署存案,翻印射利者究治。

视频

大同译书局 相关视频

康有为戊戌变法

参考文献

  1. 大同译书局在上海创立 ,上海年华
  2. 大同译书局叙例 ,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