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同譯書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同譯書局清朝末年維新派於1897年在上海創立的編譯出版機構 [1]。譯書局不但翻譯出版各國有關維新變法的書籍,且刊行康有為《孔子改制考》等書,但在戊戌變法失敗後停業。經理為康廣仁

基本內容

清末維新派的編譯出版機構。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秋冬間,梁啓超等集股創設於上海,由康廣仁經理。規定首譯各國變法之書,以備取法;譯學堂各種功課,以便誦讀;譯憲法書,以明立國之本;譯章程書,以資辦事之用;譯商務書,以興中國商學,挽回利權。曾刊印《大彼得變政考》、《經世文新編》、《日本書目志》、《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學》等書。

梁啓超在《時務報》為大同譯書局做敘例:

譯書真今日之急圖哉!天下識時之士,日日論變法,然欲變士,而學堂功課之書,靡得而讀焉;欲變農,而農政之書,靡得而讀焉;欲變工,而工藝之書,靡得而讀焉;欲變商,而商務之書,靡得而讀焉;欲變官,而官制之書,靡得而讀焉;欲變兵,而兵謀之書,靡得而讀焉;欲變總綱,而憲法之書,靡得而讀焉;欲變分目,而章程之書,靡得而讀焉。今夫瞽者雖不忘視,跛者雖不忘履,其去視、履固已遠矣,雖欲變之,孰從而變之?無已,則舉一國之才智而學西文、讀西籍,則其事又迂遠,恐有所不能待,即學矣,未必其即可用,而其勢又不能舉一國之才智而盡出於此一途也。故及今不速譯書,則所謂變法者盡成空言,而國家將不能收一法之效。雖然,官譯之書,若京師同文館、天津水師學堂、上海製造局,始事迄今,垂三十年,而譯成之書,不過百種,近且悉輟業矣。然則以此事望之官局,再自今以往,越三十年,得書可二百種,一切所謂學書、農書、工書、商書、兵書、憲法書、章程書者,猶是萬不備一,而大事之去,固已久矣。是用憤懣,聯合同志,創為此局,以東文為主,而輔以西文;以政學為先,而次以藝學。至舊譯希見之本,邦人新著之書,其有精言,悉在採納,或編為叢刻,以便購讀;或分卷單行,以廣流傳。將以洗空言之誚,增實學之用,助有司之不逮,救然眉之急難,其或憂天下者之所樂聞也 [2]

  • 本局首譯各國變法之事,及將變未變之際,一切情形之書,以備今日取法。譯學堂各種功課書,以便誦讀;譯憲法書,以明立國之本;譯章程書,以資辦事之用;譯商務書,以興中國商學,挽回利權。大約所譯先此數類,自余各門,隨時間譯一二,種部繁多,無事枚舉。其農書則有農學會專譯,醫書則有醫學會專譯,兵書則各省官局尚時有續譯者,故暫緩焉。
  • 舊譯之書,或有成而未刻,刻而已佚者,隨時搜取印布,或編為叢書,以便新學購讀。
  • 中國人所著或編輯之書,有與政教藝學相關,切實有用者,皆隨時印布。
  • 海內名宿,有自譯、自著、自輯之書,願托本局代印者,皆可承印。或以金錢奉酬,或印成後,以書奉酬,皆可隨時商訂,同志之士,想不吝見教。
  • 本局所印各書,行款裝潢,悉同一式,散之則為單行本,合之則為叢書,收藏之家,致為便益。
  • 本局系集股所立,不募捐款,印出各書,譯費、印費,所縻甚巨,已在上海道署存案,翻印射利者究治。

視頻

大同譯書局 相關視頻

康有為戊戌變法

參考文獻

  1. 大同譯書局在上海創立 ,上海年華
  2. 大同譯書局敘例 ,中國思想與文化名家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