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夜晚生物(闲敲棋子落灯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夜晚生物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夜晚生物》中国当代作闲敲棋子落灯花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夜晚生物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你重新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吗?听着车声,想着你的旅程,不知高铁、飞机和游轮会带你走过多少地方?其实,我知道你没那么喜欢旅行,也不觉得旅行多有趣,但还是选择了出发。非自主旅行,像被生活裹挟而行。我们这些时间旅行者,真能确定自己下一站将抵达何处吗?

写作也是一种旅行,一种特别的旅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被文字带着或带着文字前行。有时是自己拖着笔在游走,有时是笔引领自己在某个记忆场景或想象情境中自由穿行。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一点点丢失了自己?别告诉我一次别离便是永远的别离,我相信自己能找到失去的你们。

生命布满感伤,活着就无法停止忧伤。所以,我们以欢笑抵御忧伤,以迷醉抵御清醒,以憎恶抵御热爱,以他人抵御自己。

我说:“你想过没有,余生我们还能见几次,还能在一起呆多久?”

你说:“我不喜欢陷入感伤,不去想抓不住的未来,我只活在此时此刻,就算别离也不许自己哭泣。”

蜀葵开出水粉色花朵,笑意盈盈注视着每一个从它身边走过的人。

蜀葵开了,热天来啦。给自己剪了个超短的刘海,不为好看,只图凉快。

没关紧的水龙头中流出一条细细的水流,线性叙事,我想到这个词。

热迷糊了吗?动作要快,开动思想,动起来。快快剥蒜、切黄瓜丝、烧茄子,快速收拾好鱼。似乎有很多事让自己牵挂,可一转身,又忘了所有牵挂。

姐来串门,喝酒聊天。冰镇过的白葡萄酒,姐说挺好喝,还有我做的意面,姐也喜欢。

BBC推出又一集《人生七年》,片中被采访者第一次接受采访时只有7岁,到这次采访时他们已经63岁。这部纪录片追踪时间的身影,追踪时代的脚步,观察时间投射在每个人身上的影响和印记。片中被采访者有人不幸离开,有人正身患重病,有人不再接受采访,但生活仍在继续。

不知还会不会有下一个《人生七年》?被采访者说不论自己喜欢不喜欢,这部纪录片都已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因为它涵盖了一个个生命的成长及其阶级观、宗教观、价值观的确立与完善。在同一社会背景下,每个人所经历的不同命运。被采访者历经的每一个“人生七年”的成长史,不也是我们个人生命的成长史吗?

节气真的很玄妙,迎来小暑,立马升温,北方也进入到暑天的难熬夜。晚上躺下感觉身下的亚麻床单有点潮乎乎。问董:“你出汗啦?”董说:“嗯,感觉有点闷。”“开窗睡吧。”我提议。董说:“好。”“这一入伏天,热劲儿忽地上来啦!”我说。打开窗夜风漫过,屋里凉快了些,心里正觉着美,却被窗外传来的咕隆隆咕隆隆声吵到。河鼓街上有人在施工,往路面上铺沥青,这是要干一宿?半夜整出这么大动静是不想让人睡觉!我碎碎念道。“再坚持下,也许等会儿他们就弄完了。”董安慰我。睡不着,跟董嘎达牙,说着说着,他已睡着。想起来看会儿书,可外面这么吵,看书也看不消停,劝自己还是闭起眼睛躺着吧。是嫌铺沥青的活儿太单调,有人放起音乐,竟是Queen乐队的那首《波希米亚狂想曲》。于是摇滚乐、咕隆隆声夹杂着干活人的说话声,让这个原本就有点躁的夏夜彻底无眠。邻居家的“核桃”不知是不是也热的睡不着,在多重杂音组合的小夜曲中,我听到它不安的叫声。

突破思维视域的定势与局限有多少种方式?如何评价一部作品?我在想比利时最伟大的女导演香特尔·阿克曼的《长夜绵绵》在讲述什么?深夜的逃离,悄悄离开家,带上自己的皮箱,带上心爱的小猫。电影中的人是一群奇怪的夜晚生物,我们是不是也跟他们一样,在内心和想象中一次次出逃,逃离家庭,逃离自己,逃离现实?在这个相互充满关联的世界,有人却不想与其他任何人发生联系,只想逃到无人岛。没有故事的故事是什么,是生活?但生活又无处不故事。

电影聚焦的主体人物依旧是女性群体,讲述着人与人情感的隔膜疏离,夫妻情侣间的猜忌、不信任,人的孤独状态、无从诉说,对毫无生气的生活的厌倦,逃离与背叛。离家的渴望,冒险的尝试,小女孩渴望长大,年轻人渴望爱与激情,老人们渴望在一成不变令人窒息的生活中寻找一丝新鲜的活力……长夜绵绵似有无限可能,有N种选择,可以重新开始,也可以按后退键和结束键。

长夜绵绵,究竟发生了什么?人们重新学习相爱,试着找回从前失去的生活。有人说这部电影是片段的集合,也是集锦,是错综复杂的生活拼盘,这些放大的片段再现了夏夜时分的诸多梦幻般场景和跌宕的戏剧性瞬间。

长夜绵绵》几乎没有对白,电影是建立在一系列非同寻常的对比效果之上:一个炎热难耐的深夜,激情和冲动带来的兴奋及痛苦被高反差、粗颗粒感的影像视觉化,人物内心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行为被具象化,而这些影像则与布鲁塞尔那一潭死水般乏味枯燥的环境背景形成鲜明对立。 [1]

参考资料